任正非:績效考核把“人才”都趕跑了,企業到底該如何留人?

導讀

華為任正非說,管理不是以人為本,而是以奮鬥者為本,留住奮鬥者才是真正的以人為本。留人有“薪酬留人、情感留人和文化留人”,但是顯然當下市場前者更重要。

任何時候,管理責任都有一個定量,任何一方如果承擔過多的責任,另一方就會相應地減少承擔等量責任。領導不能把責任都推給下屬,把成績都歸功自己!

任正非:績效考核把“人才”都趕跑了,企業到底該如何留人?

給大家分享一個案例

某製造企業2017年底聘請了一位廠長,負責公司一個地區分廠的全面管理工作,當時談好年薪30萬,其中60%平均到月度發放,即每月固定工資15000元,另40%到年終計發,對於年終的12萬,老闆簡單說明了要做考核,並根據考核結果來計算。

2017這一年,由於受到市場環境的各種影響,工廠的業績相比上年有所下滑,內部管理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包括有幾個批次的客戶退貨,損耗率和廢品率也有小幅的增加,還發生了一起較大的安全事故,造成公司不少的經濟損失。

任正非:績效考核把“人才”都趕跑了,企業到底該如何留人?

到了2018年2月初,正是公司發放年薪、年終獎的時間,通常老闆都會跟管理層單獨聊一下,然後告知年薪金額,隨後由財務打錢到員工的銀行帳戶。新廠長也如約來到老闆辦公室,老闆首先勉勵了幾句,接著指出了幾個工作問題(當然新廠長認為這些都不是大的問題),最後老闆告訴他年終獎是10萬整。新廠長能接受的底線是12萬,期望是15萬,現在比自己的底線和當時入職的承諾還要低,這是他根本無法接受的。

從老闆辦公室出來後,他第一時間打開自己的電腦更新自己的求職簡歷。過完年他如願意找到一份新的工作,並毅然離職。

任正非:績效考核把“人才”都趕跑了,企業到底該如何留人?

大家覺得是什麼原因讓這位廠長毅然決定離職呢?

這位老闆的做法對嗎?

其實這樣的情況在很多企業都存在,每年都有不少的員工拿了年終獎就離職,這樣的事情發展不再少數!那麼如何留下優秀人才,避免這種類似事情發生?

中小企業如何構建適合自己的薪酬激勵機制,留住優秀的人才?

KSF增值加薪法——適用於中高層管理者和一線銷售崗位。

任正非:績效考核把“人才”都趕跑了,企業到底該如何留人?

KSF是一種能體現管理者和企業共贏的模式,它一般會給管理者開拓6-8個績效激勵渠道,並在每一個渠道上找到平衡點,超出平衡點即做出分配細節,這個模式分配的不是企業既有的利潤,而是一種超價值的分配,要求管理者拿出好的結果、效果與企業進行價值交易,企業贏得的是高績效、管理者員工贏得的是高收入。

KSF設計的六個步驟:

1、崗位價值分析

分析這個崗位核心工作,直接為企業帶來效益的價值點

2、提取指標(中層管理人員指標6-8個)

比如銷售額、毛利率、毛利潤、員工流失率、主推產品銷量、員工培訓等可量化的急需改善的指標

3、指標與薪酬融合(設置好權重與激勵方式)

每一個指標,都配置對應的績效工資。需要注意,不高把所有的指標平均分配工資,要挑重點。

4、分析歷史數據

過去一年裡,營業額、利潤額、毛利率、成本費用率等

5、選定平衡點

企業和員工最能接受的平衡點,要以歷史數據作為參考

6、測算、套算

依據歷史數據,選取好平衡點,講選取好的指標,各分配不同比例的工資額。

以某門店店長薪酬為例:

任正非:績效考核把“人才”都趕跑了,企業到底該如何留人?

在平衡點的基礎上,該店店長:

  • 營業收入每增加5000元,獎勵100元,每減少5000元,少發50元;
  • 利潤額每多1000元,獎勵12元,每少500,少發6元;
  • 人創營業額,每多400,獎勵50,每少400,少發25元;
  • 培訓員工,每多培訓一個小時,獎勵50元,每少一個小時,少發25元。
  • ...

KSF增值加薪法,對員工而言,給其提供了沒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員工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創造更好的結果,為自己加薪。

任正非:績效考核把“人才”都趕跑了,企業到底該如何留人?

總結:

是激勵員工,而不是考核員工。因為員工要的不是考核,要的是激勵。

未來沒有公司,只有平臺,每家企業都做好和員工一起共贏分享的準備,否則你將無人可用。

只有用機制來激勵員工,用機制來留住員工,和員工一起共贏,讓員工和老闆一樣努力奮鬥,這樣才能真正地走得更遠!

本文所講的激勵性KSF模式實操內容及案例,來自《績效核能》一書,想深入學習的,建議點擊以下鏈接購買!書內附數十個行業案例,送獨家視頻學習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