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1975年印度吞併錫金沒有遭到國際社會的譴責呢?

maggie潘


印度在1975年前後吞併錫金,其實還是遭到了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的,但是這種譴責基本上都流於形式,只是做了一些口頭上的聲明,最後也都不了了之,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其實也是與歷史原因,以及當時的美蘇陣營之間的對抗有著很大的關係。

歷史上錫金在清朝的時候被英國人佔領,從此就成為了英國在印度殖民地的一部分。

錫金曾經是西藏治下的一個土司,中國古籍中,古代錫金名為哲孟雄,是中國藏南領土的一部分,其國內主要的人口也都是藏族人。但是這個地方在清朝晚期的時候,由於英國人在印度殖民地的擴大,最終也為英國人佔有。

從19世紀開始,錫金就正式成為了英國在印度次大陸殖民地的一部分,當時其主要的管理權,基本上也開始接受印度的管理。

後來到1949年的時候,印度由於自身的野心便開始派兵進駐錫金,對這裡實行軍事管理,並逐步培養親印勢力,最終到1975年錫金被印度正式佔據,成為印度的個邦。

從歷史進程的線路上看,印度佔領錫金經歷了比較長的時間,大約有25年左右,在這段時間裡印度把佔領錫金這件事逐漸變成了一個既成事實,最終世界上的其他國家也不得不最終認可了這一現實,承認錫金成為印度的一個邦。

印度佔領錫金與當時的國際形勢有著非常大的關係,世界上的兩個陣營由於爭霸的需要而去拉攏印度,對於印度的一些領土上的“小要求”自然要予以滿足。

上世紀50年代~70年代,是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與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相互爭霸的時代。而由於印度地理位置特殊,扼守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重要海上航線,因此在這兩個陣營一輪輪的較量中,印度就成為了這兩個陣營極力拉攏的對象。

當時的印度在剛建國頭幾十年的時候,因為依靠英國人留下的工業和經濟基礎,其實力還是比較強的,而且印度國土面積廣大、人口眾多,因此不管是蘇聯也好,還是美國也好,想要依靠武力顛覆印度,基本上不太可能。

既然不能顛覆,那麼就只能去拉攏,因此在當時的國際環境中,印度過的還是比較滋潤的,在這個時候印度想要佔領錫金這樣的小地方,其他大國基本上也就當做是看不到了。

因為錫金在過去屬於中國的領土,所以這個地方被印度佔領並不會對美蘇利益造成什麼樣的影響。而且當時中國與美蘇關係都非常的惡劣,這個時候美蘇放任印度佔領錫金,未嘗沒有給中國一點顏色看看的意思在裡面,這就是為什麼世界各強國都僅僅只是譴責了一下,然後當做什麼事都沒有發生的主要原因。


落下m


坦率的說,錫金王國的消失是一件極其可惜的事情,在它被印度20多年逐步蠶食乃至吞併的過程中,錫金一直處於很悲哀的地位,它也一直希望並懇求的保護者一直因為各種原因未能保護它,最終它被強行納入印度的領土,目前,錫金屬於印度已是國際共識,錫金復國已經沒有可能性,即使還有一個沒人搭理的國王流亡在美國。

錫金對於印度來說,極其重要,關係到印度本土和東北部地區的咽喉要道的安全,不丹也如此。而錫金對於世界,確實一個太渺小的國家,很多國家可能甚至都不知道它的存在,畢竟那20多年錫金王國存在的日子裡,印度不許它加入聯合國,不許它和外國建交,印度用它蠻橫的雙手緊緊卡住了它的脖子。

印度吞併錫金的20多年過程中,正值美蘇冷戰發展期,美蘇都想爭取印度的支持,印度左右逢源,加上印度是英國前殖民地,和西方國家關係很好,又是不結盟運動的倡議國,和廣大亞非拉國家關係都很不錯。這印度到處都吃得開,所以大家也都不願意為了錫金這麼一個彈丸小國得罪印度,所以,錫金只能悲劇了。

至於錫金復國的可能性,沒有了,沒有哪個國家對錫金的命運有所謂,印度在錫金經營70多年,錫金根本沒有像樣的反對印度的勢力,廣大錫金老百姓也大多習慣了印度的統治,不然能怎麼辦呢?


雲中史記



糾正一下題主出的這個題目:1975年,印度悍然吞併了錫金,遭到了美國、蘇聯、熊貓、英國、法國的譴責!但是,這些都是動動嘴皮子的,就像一陣風就過去了。

印度深知這一點,在捱罵的同時,依然出動軍隊包圍了錫金王宮,解除了國王衛隊,軟禁了國王,並授意親讀音的錫金議會通過決議廢除錫金國王,以及併入印度,成為其中的一個邦,輕而易舉地得到了7096平方公里的國土。


被大英帝國殖民了二百多年的印度,翻身做人沒幾年,為什麼會學起了老殖民者的做派,欺負弱小不丹,吞併錫金?



一、印度的叢林法則

印度被大英帝國統治了二百多年,深受其苦的同時,也把老殖民者的叢林法則繼承了,獨立沒多久,就變臉了,從被殖民者搖身一變成為殖民者,肆意欺凌弱小的鄰國斯里蘭卡、尼泊爾、不丹、錫金,這些小國成了印度的玩物,印度更是把軍隊開進不丹、錫金,完全控制這兩個小國的政權。

當錫金人民覺醒了,強烈抵抗新的入侵者印度,印度一看大事不妙,為了不被趕走,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動用武力和政治權謀,直接把錫金吞併了,成了印度的一個邦,一了百了。



二、錫金胳膊扭不過大腿

從1950年起,印度軍隊闖入小小的錫金王國,賴著不走,名為保護錫金,視為威懾錫金!從此,錫金成了印度的保護國,統治權被印度蠻橫地攫走,被印度嚴密地控制著,錫金國王身不由己地成為印度手中的木偶,傀儡,任其擺佈,無可奈何!

槍桿子在誰手裡,統治權就在誰手裡。印度出兵“保護”錫金的現實,再次凸顯了這個真理。



三、印度生米煮成了熟飯

印度被西方國家稱作世界上最大的民族國家,西方人對印度有著好感。這是因為印度是開掛民族嗎?當然不是!西方人的意識形態作祟罷了。

印度悍然吞併錫金後,美國、英國、法國等西方國家,以及蘇聯,都只是對印度發表了不痛不癢的譴責聲明,動動嘴皮子又不花錢,之後,就不了了之,印度吞併錫金就生米煮成了熟飯——成了既定事實。



四、印度是不結盟運動組織的倡導者

冷戰期間,美蘇爭霸,中小國家夾在中間,被迫選邊站,苦不堪言!印度總理尼赫魯提出了“不結盟”的主張,並得到了埃及總統納賽爾、前南斯拉夫總統鐵托、印度尼西亞總統蘇加諾、加納總統恩克魯瑪的響應,成了不結盟運動組織,成員國不斷擴大,成了美蘇帝國之外的另一股政治勢力,成為美蘇爭相拉攏的對象,自然不會在幾乎沒有存在感的錫金為難印度。



印度作為不結盟運動組織的領導者,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發展中國家中有較高的威望,對侵略周邊小國有恃無恐。


飛狼


錫金是中國與印度之間一個有300多年曆史的小王國,1975年印度使用軍事手段逼迫錫金議會,通過決議讓錫金成為印度的一個幫,從此錫金滅亡。



1.錫金於1642年建國,面積7100平方公里,比中國的上海市稍微大一點,有60多萬人口。歷史上錫金就經常被南亞其他國家侵略,1887年英國全面佔領錫金。



2.英國於1918年把執政權交給了錫金國王。印度獨立後就開始對錫金進行控制。1950年印度開始派兵長期控制錫金,所以錫金人民非常反感印度。

3.1968年錫金髮生了大規模反對印度的示威遊行,這讓印度政府非常生氣,所以印度經常找理由干涉錫金的內政。



4.1973年4月印度開始控制錫金政府的一切權力,1974年7月印度又逼迫錫金議會通過讓錫金加入印度的法案。1974年9月,印度議會又通過憲法規定錫金為印度的一個邦,這宣告錫金滅亡。



5.印度在1974年全面吞併了錫金,但是錫金國王非常反對印度。所以印度在1975年4月出動軍隊包圍了錫金王宮,並且解除了國王衛隊軟禁了國王,並讓錫金議會通過決議廢除錫金國王。



6.印度非常害怕錫金人民開展復國運動,所以印度政府投入巨資發展和建設錫金,目前錫金地區是印度最富裕的地區之一,錫金人民安居樂業已經沒有了獨立的願望。

7.印度政府讓錫金議會通過政府法令的形式讓錫金加入了印度,因此沒有遭到國際社會的反對。


杜達特洛夫斯基



誰說沒有?中美英法一致抗議。

蘇聯為懲戒印度在第三次印巴戰爭中的一系列不聽話舉動,宣佈印度對錫金的吞併在道義上存在欠缺,令印度陷入空前的國際孤立,不得不恢復錫金議會,允許各黨派活動。但同時,堅持軍事佔領,宣佈這是維護印度的國家利益,絕不妥協。

美國也是發聲譴責的。並做了一定製裁。

中國由於深陷文革中,有心無力,但是堅決反對印度吞併。當時,在被印度吞併前錫金已經發表聲明,要求併入中國。當時只要發個聲明,印度肯定是魚骨在梗了。可惜了。

錫金由於沒有加入聯合國,沒法在聯大控訴。

作為英國的殖民地,誰承認印度有繼承英國這些不平等條約的權利?印度廢了自己的殖民條約,卻天然繼承了這些英國與周邊不平等的條約,這不得不說是個天然的諷刺。而印度就憑這控制了錫金的議會和外交,同時大量引入尼泊爾人,改變了錫金的人口構成。

作為中國,應當拒絕印度天然繼承英帝國的一切權利,包括麥克馬洪線。


鷹的家園


弱國無外交,當時的錫金沒有任何主權。


錫金這個國度的國土面積僅有0.7萬平方公里,人口也只不過是剛超過60萬。在古籍當中,我們稱呼吸其為哲孟雄,一直是吐蕃的附屬。一直到1642年才宣佈“獨立”,建立了自己的王朝。



後來在1700年爆發了尼錫戰爭,尼泊爾的軍隊進攻到了錫金的首都。錫金的國王則是逃到了當時的西藏,因此尼泊爾的軍隊進軍西藏。當時正值乾隆在位,在收到西藏方面的求助之後,兩次派兵前去支援,這也是乾隆十全武功當中的最後一件。

等到清軍擊退尼泊爾軍隊之後,錫金國王想收復之前被佔領的地區。但是在尼錫戰爭中假意支援錫金的不丹突然發難,造成錫金腹部受敵。結果原來的領土不但沒有收回來,還有一部分土地被不丹給佔領。

後來英國在全世界建立殖民區,印度作為英國當時重要的殖民地。像不丹、錫金,尼泊爾這種小地方,自然就成為了英國對印度殖民地的附贈品。英國從1814年開始入侵錫金,並且在1890年與清政府簽訂協定,確定了錫金完全淪為印度殖民地的事實。

英國為了進一步弱化錫金的領土意識,非常鼓勵你尼泊爾人往這裡移民,改變了錫金內部人口占比,也為之後被印度侵佔埋下了伏筆。後來英國在1918年將主權還給了錫金國王,這並沒有改變被殖民的命運。因為前腳英國剛走,印度後面就跟了過來。雖然當時同為英國的殖民地,但是印度靠著地理面積大的優勢,開始不斷的侵吞錫金。

印度在1947年與錫金簽訂了《維持現狀協定》,印度開始逐漸扶持錫金親印勢力。儘管此舉遭到國內大部分人反對,但是都被印度強行壓了下來。印度從1949年開始派兵進駐錫金,接管了錫金剛成立一個月的新政府。並且就在第二年與錫金強行簽訂條約,規定錫金成為印度的保護國。

之後印度不斷的往錫金派遣人員,設立首席執行官實行首相的權力。並且開始逐步掌控錫金的國防、外交、經濟等方面的實權。此舉引起錫金內部反對,印度為了進一步鎮壓,派遣了大量的軍隊進來,在1973年與錫金簽訂一系列協議,完全的掌控了錫金內政外交。

▲被控制的錫金國王

並且在1975年完全露出了狐狸尾巴,軟禁了當時錫金的國王。控制議會廢除國王,並且要求把錫金納入印度。並且在在同一年的四月份,舉行全民投票。結果是絕大部分的錫金人都同意併入印度,隨後印度議會通過會議,正式接納錫金成為其一個邦。

但是當時印度把錫金納入進去,並沒有受到國際上多少反對的聲音,其實主要是當時的國際環境造成

其實錫金眼看自己不行的時候,曾經向我國多次發出求助。據說光郵件就寫了149封,希望中國可以援助自己,但是我們一封都沒有回覆。甚至是在被印度完全侵吞的時候,錫金還說出了併入中國的請求。為此還自制了自治區的區旗,把中文定為官方語言。

可惜當年是1975年,我們自己內部正在經歷動盪,根本是自顧不暇。而且考慮到就算接管下來,也並不怎麼划算。因為中間隔了一個喜馬拉雅山脈,就算是我們最後贏了,也很難在那裡留守軍隊。甚至最後是費力不討好,什麼也得不到。


▲七十年代

其次是錫金自從獨立以來,要麼是被英國政府控制,要麼是被印度控制。完全沒有外交的權利,跟當時幾個常任理事國都沒有建立外交關係。而且還沒有加入聯合國,因為聯合國只對自己會員國負責。既然錫金都不是自己的會員,那麼聯合國也不好說什麼。

再者當時錫金加入印度的決定,“完全”是錫金自己通過投票公投出來的結果。在錫金完全沒有對外主權的情況下,還是自己內部人決定的。就好比是個沒有家的孩子,最後人家自己決定說跟哪個人。關鍵是這個人還要了,外人能說什麼?(是不是強迫的我們先不管。)

如果國際上有反對的聲音,當時擁有話語權的也只不過是蘇聯和美國。然而當時恰逢美蘇冷戰的關鍵時刻,印度當時明裡暗裡都跟著蘇聯,但是還不斷的和西方國家眉來眼去。雙方為了獲得這個支持,沒有必要為了一個零點幾萬平方公里的小國,去得罪印度這個“大國”。

國際上的兩個老大哥都不說話,其他的小弟誰敢站出來?而且錫金這邊唯一可能的一個朋友,最後也選擇了默認。孤掌難鳴之下,結果就成了當時的局面了。雖然印度這幾年也有染指不丹的意向,可惜這個想法還是想想吧。

首先不丹是聯合國的成員國,雖然聯合國現在也沒什麼大用,但是這種事情肯定要站出來說幾句話。再者不丹與我國是鄰國,雙方劃定的邊界線。如果印度侵佔了不丹,我們定然不會同意,中間會有很多的領土問題。可惜了當時的錫金,我們的鄰國也由15個變成了14個。

如果放到了現在,說不準錫金還存在著。我們一直到了2003年,才對外承認了這個既定的事實。


史之策


印度這個國家非常奇特,很喜歡佔便宜,為什麼會這樣呢?是有歷史原因的,導致後面他進一步吞併錫金,我們來看看前因後果:

(紅色區域為英屬印度)

1858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完全佔領南亞次大陸,即現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統,當時稱為英屬印度。英國佔領印度之後,大量掠奪當地資源,並且大量壓榨當地居民。英國不僅在行為上奴役他們,而且在思想上使印度淪為他的工具。重點來了,英國殖民者訓練印度人當他們侵略別國的士兵。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條線索,印度人被英國統治後,就完美的接受了英國的殖民思想去侵略其他國家的思想,這為印度以後的不良行為埋下禍根(其實印度在英國殖民期間就被指使侵犯中國藏南地區)。

(印度地圖)

1947年印度從英國獨立出來,當時中國處於解放時期無暇顧及印度與中國邊界。由於印度被英國統治後接受的教育是“英式”教育,也就完美的繼承了英國的“優良傳統”。再加上印度被英國統治太久,長期生活在壓抑中,這不剛解放就不知道怎麼做人了,就開始窺覷中國藏南地區,並且實施侵佔行動。新中國成立後,面對中國的警告印度不予理睬以為中國還是之前一樣。到了1962年,印度欣然我行我素,當時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西藏地區進行自衛反擊戰。印度可謂是慘敗。


可是當中國撤軍以後,印度又不安分了,又開始蠢蠢欲動想進犯邊境。從地理位置上看錫金和夾在中國和印度之間,所以印度試圖進一步接近中國,到了1975年,印度完全吞併錫金,方便以後進行一些無恥的行動。

那麼當時為什麼印度沒有遭到國際譴責呢?其實是有的不過口頭譴責而已。當時某些國家別有用心,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印度的侵略行為。再加上當時中國國內有重要的事要處理,根本沒有經歷去管印度吞併錫金的事,於是給了印度很大的發揮空間,侵佔了當時的錫金國。


國際時評


錫金古代稱為哲孟雄,曾長期是我國的藩屬國,其民族宗教信仰跟西藏很類似。後來英國人佔領並統一印度後,也順帶佔了錫金,使其成為大英帝國的保護國。而二戰後,英國人撤出,印度卻野心膨脹,以大欺小,1950年就出兵控制了錫金的內政外交。在1974年強行吞併錫金,1975年,將錫金王國趕到了美國,徹底完成吞併。那麼我們回到正題,為何當時沒人反對或者阻止呢?



主要是以下幾點:第一,我國沒幫。其實錫金在被印度控制後,其王室就一直在尋求中國的幫助,希望我們能夠制衡印度的野心。就在1974年,錫金向國內發了100多封電報,我們都沒回復。最後甚至無奈直接宣佈加入中國。但是此時的我們無暇他顧,沒有伸出援手。錫金被吞併,成為錫金邦。

第二,聯合國管不了。錫金從獨立開始,就被印度控制,印度都沒讓他加入聯合國。我們也知道,聯合國只對會員國負責,只管會員國之間的事。而錫金不是會員國,聯合國根本沒辦法管。因此,錫金被吞併後,聯合國甚至都不知道,即使知道了也不會去管。

第三,沒有朋友。錫金王國在印度的控制下,幾乎沒有跟任何大國建交,包括五大常任理事國。而且錫金太過弱小,以至於大部分國家都不瞭解這個地方,甚至很多國家根本不知道這是一個國家。所以根本沒人管。

第四,美蘇爭霸。當時正是美蘇爭霸的關鍵時期,美國和蘇聯都在爭取印度,所以對於印度吞併錫金,對於美國和蘇聯來說,沒有任何的損失和利益糾葛。所以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美國和蘇聯都不管,那其他國家就更不會管了。值得指出的是,現在的不丹已經完全被印度控制,內政外交,軍事都不能自主,而且印度還不允許其跟五大常任理事國建交,跟外界接觸,很可能就是下一個錫金。


歷史真相背後


這個印度也特別的,自己做了190年的大英帝國的殖民地。1947年英國人離開印度獨立,傾刻之間忘了自己被英國人殖民的歷史。也嚴然以昔時的大英帝國一般,對待旁邊的鄰國、小國、弱國。

錫金,中國歷史上稱之為哲孟雄,原來是西藏的藩屬地。錫金有人口60萬,國土面積7096平方公里。原著居民習俗和宗教與藏區基本一致,因為印度成了英國的殖民地,英國勢力也進入了錫金,並且用武力強迫錫金成為英國的“保護國”。控制了錫金的外交和國防,二戰後英國走了,印度人卻以新殖民者面貌來了。1950年印度也以當年的英國一樣對待錫金,也完全把持了錫金的外交和國防以及國家內政。

而且比英國時還要嚴厲,通過移民手段使錫金原住民比例下降。完全封殺了錫金與外面的世界聯繫,與現在的不丹差不多。印度不許錫金加入聯合國,因為錫金地處喜馬拉雅山南麓十分偏僻,對外聯繫只能通過印度。1975年印度於最後的羞恥不顧,利用所謂的公投直接吞併了錫金。雖然遭到世界的譁然,但印度與當時的蘇聯關係很好,美國也正在希望發展與印度的關係。僅僅對印度的吞併行為表示遺憾,沒有對印度有進一步的制約,而且錫金也不是聯合國成員國。

錫金國家很小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式微,並不為世界大多數國家熟悉。國際上對印度的行為很難干涉,其實也沒有誰願意出頭去幹涉。錫金國王流亡美國,直至1982年在美去世。直面看錫金今後復國的可能性幾乎沒有,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承認了這個現實。這樣我國從原來有15個鄰國變成了14個鄰國。原來的錫金王國變成了印度的一個地方邦,直至如今印度人心裡還是很有鬼的。國人以及巴基斯坦人很難正常進入到錫金,旅遊也不行,印度人心裡看來還是發虛得厲害。

我國於2003年6月23日基於這一既成事實,也正式承認了印度吞併錫金事件。印度惡棍行為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現在另一個鄰國不丹,現實處境與過去的錫金也差不多。不丹是我們的鄰國,也是印度的原因不丹與我們竟沒有正常的外交關係。至今與聯合國其它常任理事國之間也沒有外交關係,可以說在印度人心裡不丹就是當年的錫金。不丹的領土面積比錫金要大五倍,印度現在也基本的完全把控了不丹的內政和外交。不過現在時代已經不是1975年了,印度要想重演當年吞併錫金一幕,肯定不會那麼容易了。


亦新湖



奇了怪了還,省不過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