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晚一点,如皋人这些都看不到了!

再晚一点,如皋人这些都看不到了!

古城保护

保护规划 1979-1981年,市政府编制《如皋县城总体规划纲要》(1981- 2000)时明确:“东大街西侧(通城巷)20米内,原有平房不翻建楼房,定慧寺及水明楼周围100米内不得兴建2层以上楼房。”并规划整修水明楼、定慧寺,作为南通狼山风景区的外围景点,接待国内外游客。1993年,修编《如皋市城市总体规划》时,编制完成《旧城区改造规划》,将如皋城市性质确定为“南通地区北部具有历史文化风貌的工商城市”。

2003年,市政府在《如皋市城市总体规划》《旧城区改造规划》的基础上,开始编制古城保护专业规划和具体保护方案。2004 年,邀请同济大学等国内高资质、高水平的规划设计单位和专家参与完成水绘园扩建规划方案编制的同时,完成石合泰、东大街历史文化街区、集贤里等古城保护重点项目的规划设计。

2005年,市政府邀请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为顾问,编制《如皋古城水绘园一东大街历史街区保护规划》详规,确定街区整体保存、局部保存、风貌整治改造利用、拆除新建等多种保护更新类型;邀请同济大学著名教授路秉杰根据规划担纲具体建筑设计;邀请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编制《如皋集贤里民居保护规划》。2008 年,市政府再次聘请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负责编制东大街保护规划,聘请同济大学教授路秉杰负责水绘园扩建规划与集贤里保护且休规划方安编制。

东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 2007年,市政府开始开展历史街区保护性改造、开发利用工作。先后出台《东大街集贤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改造搬迁补偿安置试行办法》《关于东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改造工程自行修缮的实施办法(试行)》《如皋市水绘园风景区、东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管理暂行办法》《东大街原如皋市食品厂及武庙巷东部地块改造安置实施办法》等文件。在整体保护街区历史风貌的基础上,通过拆除老旧房屋、违章建筑,修缮风貌保存完好的传统建筑,货币结算和易地安置居民,疏解区内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近1/3;对街区内道路、给水、雨污水、路灯等公用设施采取修旧如旧的办法全面实施更新改造,各种线路实现地埋;利用传统建筑建成李昌钰刑侦博物馆、李渔纪念馆、状元楼(水绘典藏)、东皋茶园(九子铃)、状元祠、武庙客栈等文化旅游场所,历史文化遗存基本恢复。

集贤里保护 2006年6月,如皋申报“集贤里名人故居明清建筑群”为江苏省“名人故居”,获省有关部门核准公布。2007年9月,江苏省名人故居(纪念馆)、古民居抢救保护工程启动仪式在集贤里举行。是年起,市政府开始开展集贤里保护性改造、开发利用工作,出台《东大街集贤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改造搬迁补偿安置试行办法》等文件。至2010年,巷道外侧修缮改造基本完成,巷内名人故居及相关古建筑正在抓紧修缮,部分名人故居宅第已经修缮完毕。

发布:阿南文化传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