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晚一點,如皋人這些都看不到了!

再晚一點,如皋人這些都看不到了!

古城保護

保護規劃 1979-1981年,市政府編制《如皋縣城總體規劃綱要》(1981- 2000)時明確:“東大街西側(通城巷)20米內,原有平房不翻建樓房,定慧寺及水明樓周圍100米內不得興建2層以上樓房。”並規劃整修水明樓、定慧寺,作為南通狼山風景區的外圍景點,接待國內外遊客。1993年,修編《如皋市城市總體規劃》時,編制完成《舊城區改造規劃》,將如皋城市性質確定為“南通地區北部具有歷史文化風貌的工商城市”。

2003年,市政府在《如皋市城市總體規劃》《舊城區改造規劃》的基礎上,開始編制古城保護專業規劃和具體保護方案。2004 年,邀請同濟大學等國內高資質、高水平的規劃設計單位和專家參與完成水繪園擴建規劃方案編制的同時,完成石合泰、東大街歷史文化街區、集賢裡等古城保護重點項目的規劃設計。

2005年,市政府邀請同濟大學教授阮儀三為顧問,編制《如皋古城水繪園一東大街歷史街區保護規劃》詳規,確定街區整體保存、局部保存、風貌整治改造利用、拆除新建等多種保護更新類型;邀請同濟大學著名教授路秉傑根據規劃擔綱具體建築設計;邀請南京工業大學建築與規劃學院編制《如皋集賢里民居保護規劃》。2008 年,市政府再次聘請同濟大學教授阮儀三負責編制東大街保護規劃,聘請同濟大學教授路秉傑負責水繪園擴建規劃與集賢裡保護且休規劃方安編制。

東大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 2007年,市政府開始開展歷史街區保護性改造、開發利用工作。先後出臺《東大街集賢裡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性改造搬遷補償安置試行辦法》《關於東大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性改造工程自行修繕的實施辦法(試行)》《如皋市水繪園風景區、東大街歷史文化街區管理暫行辦法》《東大街原如皋市食品廠及武廟巷東部地塊改造安置實施辦法》等文件。在整體保護街區歷史風貌的基礎上,通過拆除老舊房屋、違章建築,修繕風貌保存完好的傳統建築,貨幣結算和易地安置居民,疏解區內建築密度和人口密度近1/3;對街區內道路、給水、雨汙水、路燈等公用設施採取修舊如舊的辦法全面實施更新改造,各種線路實現地埋;利用傳統建築建成李昌鈺刑偵博物館、李漁紀念館、狀元樓(水繪典藏)、東皋茶園(九子鈴)、狀元祠、武廟客棧等文化旅遊場所,歷史文化遺存基本恢復。

集賢裡保護 2006年6月,如皋申報“集賢里名人故居明清建築群”為江蘇省“名人故居”,獲省有關部門核准公佈。2007年9月,江蘇省名人故居(紀念館)、古民居搶救保護工程啟動儀式在集賢裡舉行。是年起,市政府開始開展集賢裡保護性改造、開發利用工作,出臺《東大街集賢裡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性改造搬遷補償安置試行辦法》等文件。至2010年,巷道外側修繕改造基本完成,巷內名人故居及相關古建築正在抓緊修繕,部分名人故居宅第已經修繕完畢。

發佈:阿南文化傳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