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古代的如皋也有收粪这个行业啊?

原来古代的如皋也有收粪这个行业啊?

环境卫生管理

古代,城厢环境卫生由居民、商铺等各自负责,主要打扫门前街巷。街巷公用厕所均为私有,由购粪农民负责打扫。垃圾、粪便均售给城郊农民作肥料。清代,始有酒扫局扇佣清道夫打扫主要街道,居民粪便仍由收粪工挨家收集,再售卖给郊外农民。民国初年,清道夫由城区区公所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城区亦无专门的卫生清扫和管理机构。1957年 10月,如城清洁管理所建立,办公地址设于锦绣街道,开始对城区主次干道环境卫生进行正常清扫和管理,并于9个蓄粪池建成后,开始对城区粪便实施集中管理。1959年7月,如城清洁管理所迁至南门西城脚,并设锦绣、迎春、丰乐、大治、陆桥、普济、宏坝7个清洁管理站。1960年8 月,如城清洁管理所撤销,7个清洁管理站归各工区领导。1963年8月 ,如城清洁管理所恢复,设于长巷石家祠西隔壁,仍隶属于如城镇管理。1980年4 月,如城清洁管理所更名如城环境卫生管理所(大集体企业),改属县基建局领导,负责全城打扫和粪便垃圾收集转运及公厕的冲刷、消毒工作。自此,城区环境卫生由如城镇管理改为县直管。1994 年,如城环境卫生管理所更名为如皋市环境卫生管理处(简称市环卫处)。2006 年4月,市环卫处整建制划归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街道、河道保洁 20世纪90年代前,城区道路保洁实行“一日一扫”制,每日清晨打扫。1980年日清扫道路面积17万平方米,1997年增加到49.8万平方米。1999 年,城区道路保洁开始实行“一日两扫”制,并开始将河道列为保洁范围,城区保洁范围增加至66.64万平方米,其中水面5万平方米。2001 年开始,城区道路保洁在“一日两扫”的基础上增加半天巡回保洁,重点地段实行“全日保洁制”。同时将如皋经济开发区、城郊接合部、环南东路(福寿东路)、东皋路等纳入保洁范围,组建开发区环卫所,全城保洁面积增加到90万平方米。2002年,道路、河道保洁范围进一步向城郊延伸,增加保洁面积7.7万平方米。2003 年,市环卫处组建保洁公司,并组建城河风光带管理中心负责内外城河风光带景点、水面、排涝、排污等。

道路、河道保洁范围继续向宽3.5米以上的支路和区间路延伸,向内外城河全部水面延伸,向城市广场绿地延伸,新增保洁面积近20万平方米。2004年6月,市政府对建设局、城管局、如城镇、开发区负责的保洁责任区城作进一步明确和界定。形成附有《保洁任务表》和《保洁地点示意图》的市区环境卫生保洁网络图,其中市环卫处新增保洁道路14条、5万平方米,日道路保洁面积增加至140万平方米,其中道路清扫面积129万平方米(主城区86.6万平方米,开发区42.4万平方米)。2005 年1月,全市开展“环卫大清扫”活动,城市卫生保洁进一步“向城郊延伸、向城市河道延伸、向后街后巷延伸”,市环卫处新增城区保洁区域46万平方米。是年起,在主干道保洁“一日两扫加半保”基础上,主要道路、市民广场将保洁时间延伸至夜间。至2008年,城区公共保洁道路、河道面积增加至218万平方米.其中新村区间通道17万平方米,基本实现居住小区、单位院落以外公共区域卫生保洁全覆盖。

发布:阿南文化传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