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元做到上市公司,又遭遇债务危机!中国生猪第一股坠落

近期,资本市场一家上市公司债务违约了,在今年这样一个违约司空见惯的局面下,似乎并不稀奇。但是它却引发了市场的关注,为什么呢?

原因是偿还方案实在太“突出”,竟然是用“肉偿”的方式来还欠款,关键是还有人真的接受了这样的方案。

从200元做到上市公司,又遭遇债务危机!中国生猪第一股坠落

11月6日,雏鹰农牧公告称,2018年度第一期超短融融资券“18雏鹰农牧SCP001”不能按期足额偿付。本只债券发行期限270天,应偿本息总额5.28亿元。

11月8日,公司公告称,受“非洲猪瘟”疫区封锁、禁运等因素影响,公司生猪等相关产品短时间内难以变现,为了盘活库存、缓解公司目前现金流紧张的局面,公司计划对公司现有债务调整支付方式,本金主要以货币资金方式延期支付,利息部分主要以公司火腿、生态肉礼盒等产品支付,债务范围包括公司现有所有债务。公司已经与小部分债权人达成初步意向,涉及本息总金额2.71亿元,目前尚未进行产品交割。

雏鹰农牧为何会走到如今这种地步?雏鹰出事后,大家讨论的重点都是养猪实在太困难了。

的确如此,1995年的瘟疫,2003年的非典、2004~2005年的禽流感,2006年的高热病,时刻不在考验着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但是,雏鹰的问题,绝不能仅仅把原因归于外部 ,其实更多是内部原因。

雏鹰创始人侯建芳,1988年200元开始白手创业起家,刚开始养鸡,后来规模逐渐扩大。但是1995年,鸡瘟来袭,5000多只鸡死到只剩700多只,几年心血全部打了水漂。不过,侯建芳并未气馁,坚持下来,第二年,行情好转,大赚了一笔。

2004年,侯建芳开始养猪。2006年,侯建芳创立的“雏鹰模式”日趋完善,并逐渐将其发展为“公司+基地+农户”多方共赢的成熟模式,成为业界争相学习的榜样。

从200元做到上市公司,又遭遇债务危机!中国生猪第一股坠落

2010年,雏鹰农牧上市,成为中国首家生猪养殖上市公司。

无限风光之后,雏鹰如今的遭遇,实在让人唏嘘。要知道,同样河南的生猪养殖公司牧原股份,却依然经营良好,并未受到所谓猪瘟等问题的影响。

那么,雏鹰的问题,到底何在呢?

雏鹰农牧的问题,一是政策风险,二是行业风险,三是自身经营风险。

一,政策风险

环保问题导致养猪产业连续两年产值下滑。

从200元做到上市公司,又遭遇债务危机!中国生猪第一股坠落

国内的严管,导致不少公司退出,这就导致进口大增。进口猪的存在,导致猪瘟开始蔓延,这就导致了行业风险。

二,行业风险

猪瘟已经持续3个多月了,很多公司都受到了影响。比如龙头公司新希望,三季报净利润罕见两位数下滑。

而雏鹰农牧正好在疫区,销售肯定受到了影响。

雏鹰农牧董秘也提到,受“非洲猪瘟”疫区封锁、禁运等因素影响,公司生猪销售价格及数量均低于预期,对公司盈利能力有较大的影响。

三季报显示,雏鹰农牧净利润为负8.69亿。

三,自身经营问题

从200元做到上市公司,又遭遇债务危机!中国生猪第一股坠落

说实话,有很大原因是雏鹰农牧自身的问题。

拿新希望和雏鹰农牧三季度简单对比下:

新希望营收508亿,雏鹰35亿

净利润是22亿VS-8.69亿

资产总计是470亿VS242亿

负债总计是198亿VS180亿

这下问题就找到了,论营收规模,前者是后者的十几倍,但资产只有2倍,负债竟然差不多!

从200元做到上市公司,又遭遇债务危机!中国生猪第一股坠落

可以看出,雏鹰农牧负债太高了,简直吓人。目前雏鹰市值60亿不到,只有负债的1/3,这样的公司,怎么能不出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