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11歲男孩玩手遊 10多天花掉母親1萬多元

鄭州11歲男孩玩手遊 10多天花掉母親1萬多元

繼鄭州10歲小學生玩oppo手機內置遊戲一個月刷走其母親信用卡4萬多元后,近日,鄭州一個11歲男孩因玩oppo手機內置遊戲花掉母親1萬多元。

在移動支付便捷的條件下,孩子會通過手機誤消費,父母的手機,該不該對孩子保持距離?

遭遇

11歲男孩玩手機內置遊戲

十多天花掉母親一萬多元

7月26日下午1點多,一條手機短信讓鄭州的董女士有些坐立不安,內容顯示其信用卡人民幣賬戶餘額-9874.96元,可用餘額125.04元。“瞬間扣了8000多,那天扣得最多,信用卡都快刷爆了。”

經過詢問,她才得知,是11歲的兒子小明玩遊戲充值,支付給一個名叫“東莞市訊怡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商戶。從其消費記錄得知,7月14日到7月26日期間,僅僅十多天的時間,消費了一萬多元錢。

“手機綁的支付寶,支付寶連著一張信用卡。”董女士有些後悔,不該讓孩子玩她的手機。

“這種遊戲太可怕了。”董女士告訴記者,不知道孩子什麼時候知道了密碼,在她看來,既然是未成年人誤操作導致的,應該好解決。

但是,從oppo客服那裡得到的回覆卻讓她很失望,對方告訴她,是正常的賬戶進行支付,如果能提供當時的視頻等相關證據,就可申請退款。

小明告訴記者,他玩的一款遊戲是從其母親的oppo手機上看到的。根據其提供的消費記錄可知,7月26日,從12點20分開始一直在消費,每次扣費達648元,到下午1點多,一個小時左右,共計消費13個“648元”。

到了第14個“648元”時,手機提示交易失敗,原因為餘額不足,而在此前,也零零散散支付了一些,但由於錢少,並沒有被發現。

小明介紹說,當時玩遊戲的時候,並不知道支付的是現實中的錢,因為以前玩遊戲總會有獎勵,還以為是當時的獎勵。

“這個遊戲當時是用微信登錄的。”對於有無實名驗證,小明告訴記者,當時登錄時有個實名驗證的頁面,但是退出後再次登錄時,就不再顯示實名驗證頁面。

回應 如果能提供孩子玩遊戲的證據,可以幫忙申請退款

如今,每個人幾乎都有一部手機,記者隨機走訪發現,用手機玩遊戲的孩子並不在少數。

記者調查發現,有類似遭遇的人並不在少數,為此,他們還建了一個維權群,共計有三十多個相似遭遇的人。杭州一名有類似遭遇的oppo手機用戶介紹說,他被告知消費最高的一單可以退,其餘則不能。至於原因,對方也沒給出合理解釋。

對於董女士所遇到的情況,8月29日,河南商報記者聯繫到oppo客服進行諮詢。

經過查詢,oppo客服表示,確實有消費的情況,消費時間不在同一時間內,並查詢到是用支付寶進行支付的。

上述客服人員表示在電話中無法確認身份,需要提供相應的證據,比如當時孩子玩手機遊戲充值的視頻。對方表示如果能提供這些,就可以幫忙申請退款。

另一名oppo客服表示,oppo的賬號都是必須通過真實手機號進行綁定,而手機號都是經過實名認證的,因此賬號能夠對應到個人實名信息,為了雙重保障,在登錄遊戲時也會提醒實名認證,而是否進行認證,可以根據個人需求來定,而購買遊戲內的產品,都是通過微信、支付寶和QQ錢包等實名認證的渠道進行支付。

而在此前,記者曾報道了鄭州10歲小學生玩oppo手機內置遊戲一個月刷走其母親信用卡4萬多元。當時,oppo客服人員給出的回覆也是如此,“如果能提供那個時間段小孩玩遊戲的視頻,就可以幫忙申請退款。”

對此,董女士表示不理解,不知道如何證明這是孩子造成的,“如果能提供當時孩子玩遊戲的視頻,就等於我當時知道孩子在玩遊戲,那樣的話,肯定不會讓孩子玩。”

提醒 家長要承擔教育義務,遊戲廠商應盡到保護義務

有業內人士表示,在移動互聯網普及的當下,父母要關心孩子在互聯網上的種種行為,教會他們防範互聯網風險,因此,父母的手機應該對孩子保持距離。

記者就此事諮詢了河南予瑞律師事務所律師李華陽。李華陽表示,董女士11歲的孩子小明屬於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其充值行為不屬於純獲法律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也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不相適應,而且董女士也沒有同意或追認,因此該充值行為無效,遊戲廠商應當返還充值的錢款。

此外,董女士未盡到提醒、教育義務,且未妥善保管支付密碼,造成孩子可以輕易支付錢款,其未盡到應盡的義務,具有過錯。“oppo作為第三方平臺,其和遊戲廠商都沒有盡到通知、提醒的義務,也存在過錯。由於雙方均有過錯,因此造成的損失,雙方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董女士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oppo和遊戲廠商返還孩子充值的錢款。

針對近年來未成年人遊戲充值層出不窮的問題,李華陽表示,首先,家長要承擔起教育義務,要教育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其次,遊戲廠商要盡到保護義務,應當建立未成年人保護機制,例如身份驗證系統等,防止未成年人鉅額充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