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表现是歌曲的灵魂

像成人一样,儿童歌唱声情并茂也最重要。少儿歌曲的情要通过歌声来表达,情和声是相互依赖的。情促使声的发挥,声表达情的寓意,歌唱要达到情和声的统一,歌唱是歌曲创作的继续。作为声乐教师绝不能把自己的学生惟妙惟肖地模仿歌星而引以为荣,这看法是种片面的。任何一位名家的演唱都有其自己的特色,固然都值得学习,但每个儿童都有各自不同的条件,无论嗓音,无论阅历,无论修养。即使是模仿得很好,也只不过是别人歌唱表演的再现,没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用这样的观点指导和要求学生,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发展,甚至造成他们歌唱学习的失败。

也不能把歌唱表演看作发声技术、技巧的表演,为了迎合部分观众的要求,而不顾歌曲的完整和意境。这显然是与歌唱的宗旨相对立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其演唱是苍白的,最终毁掉歌唱的前途。歌唱表演既不是简单地模仿,也不是单纯技巧的卖弄和炫耀。歌唱表演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

艺术创造,少不了艺术夸张手法,但夸张要有分寸,要恰到好处。艺术夸张的目的是为了把现实生活表现得更高、更美。过分了、过火了,听众接受不了。描写某人脸长“去年一点相思泪,今日方流到嘴边”的名句等夸张,何等形象,何等幽默。至于故弄玄虚、矫揉造作、华而不实、甚至趣笑打闹,更是与艺术规律相违背的。

艺术表现是歌曲的灵魂

练习唱歌

“真真假假”也是艺术表现的手法。纯粹的真,在艺术表现上是不存在的。很难想象,在歌唱中的啜泣、痛哭不用发声技巧,而是真的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真哭,还有什么艺术性?“假”是表现“真”的艺术技巧,是为了表现艺术的真。当然,这种手法的运用也必须恰到好处。

声乐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儿童正确理解歌唱的艺术表现,进而恰当地选取歌曲意境中的“自我”立足点,使其艺术表现既不脱离歌曲的实际,又有艺术独创性。

唱会一首歌,并不等于唱好一首歌。要称得上唱好,必须从音乐与文学形象上对歌曲作分析、艺术加工、修饰,即对歌曲的进行艺术处理,歌曲表现的艺术和所产生的效果相一致,艺术处理包括下面四点:首先,朗读歌词,分析歌词的分段分句及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其表现的主题、基本感情、形象特点、重点、高潮、字、词、句及每个字音结构,以便达到所演唱作品的深刻理解。

其次,熟悉所演唱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分析音乐与歌词的关系,理解作品的情绪特征、地区民族风格特点,旋律特点及全曲的高潮所在等,从而掌握歌曲的基本情绪及其艺术形象。必要时,还应了解时代背景及作者的创作风格。

第三,设计歌曲演唱的基本速度及其变化、基本力度及其变化,确定咬字的语气、语调、呼吸、换气、共鸣的控制和特殊技巧的选用、装饰音的唱法。

第四,根据演唱需要设计眼神、面部表情及必要的形体动作。

另外,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听众,其设计方案也应随之改变。总之,少年儿童歌唱艺术是无止境的,有待于我们不断地探索、总结创新,使其日臻完美、成熟。

更多实用、有效的唱歌技巧、发声方法,欢迎访问"学唱歌入门教程网(http://wyxcg.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