渦輪增壓不燒機油?豐田表示這不是傳說

“豐田渦輪增壓發動機不燒機油”這個傳說最近一年在江湖流傳著,可見消費者對於渦輪增壓最痛心疾首的印象就是燒機油,除此之外,傳統渦輪增壓發動機還有很多副作用,最典型的就有:渦輪遲滯、油耗增加、工作溫度高、可靠性較低等。

從2014年推出的雷克薩斯NX,到去年新皇冠和新漢蘭達換上了2.0T,再到今年在一豐卡羅拉和廣豐雷凌上裝上1.2T發動機,豐田要開啟屬於自己的“渦輪時代”的意圖非常明顯了。大家可能會有疑問:渦輪增壓發動機在中國都熱乎了好些年了,被歐美品牌翻來覆去玩了N回,豐田這個“遲到者”,憑什麼能夠打動消費者?

對於豐田來說是新技術嗎


一直以來,自然吸氣發動機都是豐田的最愛,但早在八九十年代,豐田就開始玩渦輪增壓了,早期也推出過多款渦輪增壓發動機,只是更多應用在賽車上,沒有跟風去普及到乘用車上。

渦輪增壓不燒機油?豐田表示這不是傳說


1982年,豐田首款高性能四缸渦輪增壓汽油發動機3T-GTE就誕生了,該發動機排氣量為1770毫升,壓縮比由自然吸氣3T-EU的9:1降至7.8:1,為了提高點火效能3T-GTE還採用當時很少見的每缸雙火花塞技術。同年,為了參加B組世界拉力錦標賽,豐田推出了限量200臺的Celica Twincam Turbo,此車使用了排氣量提升至1791毫升的4T-GTE,其最大動力輸出提升到了132千瓦(180馬力)。

渦輪增壓不燒機油?豐田表示這不是傳說


在那時候,豐田的渦輪增壓發動機技術相當牛掰,並直接導致了後來寶馬等品牌的跟風,在資深車迷們的眼裡,當時的豐田渦輪增壓技術可以說甩大眾幾條街。但是,那時豐田的主戰場在北美、東南亞和日本本土,這些市場的消費者非常重視可靠性和耐用度,技術成熟的自然吸氣發動機最受消費者喜愛,更重要的是,這些地方還沒有推出像歐盟那樣嚴厲的排放法規,現有的自然吸氣發動機排放表現已足可達標。以市場為導向的豐田,暫擱渦輪增壓技術的應用普及,把重心放在了自然吸氣發動機上面,不斷的挖掘自然吸氣發動機的極限,保證了動力、油耗、品質穩定性等方面都有突出表現,並且可以與市場上大多數德系、美系的渦輪增壓發動機抗衡。

好飯不怕晚


既然豐田渦輪技術如此高超,為何不早一點投放到市場?其實,豐田考慮最多的,是要讓自己的技術“經得起考驗”,可靠性擺在第一位。按說,渦輪增壓技術在歐洲有悠長的歷史,在中國也火了多年,很多人認為這是項成熟可靠的技術,但豐田覺得仍有改進空間,所以之前並沒有在量產車上普及應用,但它也沒閒著,在很長的時間裡,豐田都在對這個本身就存在固有缺陷的技術進行持續改善。

渦輪增壓不燒機油?豐田表示這不是傳說


所以,渦輪增壓不是新技術,但經過改善後的豐田渦輪增壓技術,卻擊中了消費者的痛點,簡直是當今渦輪增壓界的一股“清流”。我們以今年投放市場的豐田1.2T發動機為例,看看豐田這個憋了多年的大招,有何犀利之處。

為杜絕“燒機油”操碎了心


首先說說大家最關心的燒機油問題,燒機油主要是因為增壓發動機“竄氣”引起,常見的渦輪增壓發動機因為渦輪壓力很大,燃燒後大量的廢氣湧入缸體內部而不能及時地排出去,會導致機油變質,潤滑效率下降,就是俗稱的“燒機油”。豐田用一個特殊的裝置將進入潤滑系的竄氣重新抽回進氣道里,有效減少竄氣與機油接觸的機會,從而有效解決了渦輪增壓發動機機油消耗量大的問題。這點是相當關鍵的,也可以說是渦輪增壓車的一大突破。

渦輪增壓不燒機油?豐田表示這不是傳說


當然,除了這個特別裝置外,豐田還進行了以下技術改良,以對得起“不燒機油的渦輪增壓”這個稱號。

1.將缸內直噴的噴油嘴設計成扁平形狀並進一步加長,從而降低氣缸壁上的燃料附著,截斷、減少混合物的一部分來源。

2.活塞頂部採用了特殊設計,提升了滾流比和混合氣(汽油+空氣)的流動強度,使分層燃燒和均質燃燒均可實現,進一步確保燃油的充分燃燒,降低早燃頻率。

3.採用了對活塞冷卻的機油噴射停止系統,該系統具有電子控制式切換閥,可依據發動機冷卻液溫度、發動機轉速、負荷等,對機油噴射進行控制,可以降低機油的過度消耗與稀釋。另外,這套系統也可降低發動機熱機時活塞冠面的積碳堆積,而積碳的減少可為抑制低速早燃做貢獻。

渦輪增壓不燒機油?豐田表示這不是傳說


4.採用全新的噴射泵機構(新PCV系統),令自然吸氣區域及增壓區域曲軸內皆可實現通風,可以防止機油老化以及被進一步稀釋。

5.除了創造外部“不燒機油”的環境,為了提升機油自身的抗氧化性以及耐久性,研發人員還為這款發動機添加了特殊添加劑,開發出了新型機油。

6.採用了獨一無二的設計結構,同時強化了活塞連桿;出於對零部件工藝、工程標準的苛求,整個發動機包括增壓器均由豐田自制,從產品品質上保證了“不燒機油”。

 

遲滯症狀大幅減少


很多渦輪增壓車型的車主都有切身體會,就是渦輪有一個打開區間,剛啟動汽車時,因為廢氣量不夠,難以打開渦輪,只有發動機達到一定轉速時渦輪才會啟動。而普通駕駛者在啟動汽車的初始階段,很少直接將轉速拉這麼高,這就尷尬了:你已經出了地庫開始爬坡,但是渦輪沒有做功,導致動力跟不上。


渦輪增壓不燒機油?豐田表示這不是傳說


豐田通過渦輪小型化非常巧妙地解決了這個難題,同樣排量的發動機,豐田採用了體積更小、重量更輕的渦輪,使得只需很少廢氣就可以啟動渦輪,只要你加油,渦輪就啟動。除此之外,豐田還重新設計了渦輪至進氣口的流程,大幅度縮短渦輪壓縮空氣至燃燒室的距離,因為路徑越短,提供空氣的速度就快,油門響應速度也就更及時。經過兩方面的努力,豐田克服了渦輪介入遲滯的難題,動力輸出更為流暢迅捷。

渦輪按需開啟


渦輪雖然可以大幅提高動力,卻也因導入更多的空氣和燃料導致油耗增加,一般而言,相同排量下,渦輪增壓是要比自然吸氣更耗油的。豐田解決的辦法就是改造渦輪進氣結構,重新設計排氣歧管和渦輪之間的廢氣旁通閥,讓渦輪按需開啟。豐田渦輪增壓的廢氣旁通閥門正常情況下處於開啟狀態,排氣直接通過閥門排放,並不推動渦輪,只有在加速或爬坡等需要較大動力時,閥門才會關閉,廢氣推動渦輪做功。

渦輪增壓不燒機油?豐田表示這不是傳說


如此一來,汽車在啟動或者加速階段,駕駛者踩下踏板,渦輪快速打開,汽車獲得更強動力。在公路巡航階段時,發動機並不需要太大動力,廢氣旁通閥會打開,直接導流廢氣,無需渦輪做功。

水冷更給力


由於渦輪增壓器,是通過溫度非常高的廢氣驅動渦輪來工作的,經過熱傳導的作用進氣的溫度也會變得非常高。渦輪增壓的本意是要提高進氣效率,卻碰上“高溫”來搗亂,所以必須由中冷器來冷卻這部分空氣,顯然冷卻這部分空氣變得尤為重要。

渦輪增壓不燒機油?豐田表示這不是傳說


在大多數渦輪增壓發動機採用風冷式中冷器時,豐田堅持使用小部分高端機採用的水冷式中冷器。那麼哪種冷卻方式更好呢?風冷式是讓外界空氣流動帶走熱量,就像吹風扇。而水冷式,則是利用循環冷卻水,就像沖涼,相比吹風更爽快而且立竿見影。所以二者的冷卻效率,不用過多闡述也能高下立判。水冷式中冷器對壓縮後的進氣能夠進行持續、穩定的冷卻,從而獲得更好的性能表現,增壓的介入響應也得到提升。這裡要說的是,當發動機在長時間高負荷駕駛的情況,多少會使用一些燃料進行冷卻。有了這樣一款穩定高效的冷卻器,這部分燃油消耗完全可以省掉。

VVT-iW玩出新境界


不要忘記豐田玩得最好的VVT-i技術,就是進氣門可以提前打開(吸多點新鮮空氣進氣缸),排氣門可以延遲關閉(把氣缸內燃燒廢氣排放得更乾淨一些)。但豐田在渦輪增壓發動機上引入了一個VVT-iW技術,簡單來說就是進氣門也可以延遲關閉了。同時還實現了一個更有逼格的技術—阿特金森。

渦輪增壓不燒機油?豐田表示這不是傳說


所謂“阿特金森”技術,就是引擎的做功衝程比壓縮衝程更長,相當於用相同的燃油,比別人做更多的功,結果就是更省油了。但豐田的阿特金森技術並非氣缸的衝程可以變化,只是利用玩得純熟VVT-i技術,在壓縮衝程把進氣門延遲關閉,把氣缸內的混合氣又擠壓一部分回到進氣歧管,這樣儘管做功衝程沒有變化,但氣缸內混合氣少了,相當於壓縮衝程變小了。

渦輪增壓不燒機油?豐田表示這不是傳說


因為有了VVT-iW技術,豐田的渦輪增壓發動機的阿特金森技術是可以關閉的。也就是說它在低輸出的時候可以採用阿特金森模式,假設把排量從2.0L變為1.8L工作,但需要高輸出時就關閉阿特金森,依然就是一副標準的2.0L在全力做功。

結語

對豐田這樣研發過硬並有技術儲備的車廠來說,投放渦輪增壓發動機並不存在技術上的困難,豐田更多需要考慮的是有沒有這個市場需要。

自2012年從“豐田中國”向“中國豐田”轉變以來,豐田一直用各種方式來表達紮根中國的決心。這兩年,豐田在華的節奏愈發輕快,不僅混動戰略終於落地,而且一改此前被詬病跟不上“潮流”的形象。

在豐田看來,混合動力是走向零排放前的過渡期最重要的技術,渦輪增壓是一個有益的補充。總體而言,在渦輪增壓技術上,豐田雖不是啟蒙者,卻是集大成者。以執拗的態度將渦輪增壓的種種頑疾一一化解,畢其功於一役,某種意義上也宣佈了渦輪增壓技術的成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