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代雙「椒」,「辣」上加「麻」,隴南打造「麻辣」產業升級版

绝代双“椒”,“辣”上加“麻”,陇南打造“麻辣”产业升级版

絕代雙“椒”,“辣”上加“麻”

今年來

武都區積極推廣“花椒+辣椒”套種模式

以樹上花椒保發展

以樹下辣椒促增收

不斷打造“麻辣”產業升級版

在隴南的廣大農村,人多地少是不爭的事實,如何促進經濟林提質增效?則是有效解決脫貧攻堅的好途徑。去年以來,東西扶貧協作為武都區提升“雙椒”套種效益帶來了好機遇,我市東西扶貧工作人員從山東湘魯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湘魯公司”)引進的辣椒新品種和種植新技術,經過春種秋收,種植戶豐收的喜悅,證明了武都區“雙椒”模式升級版打造成功。

绝代双“椒”,“辣”上加“麻”,陇南打造“麻辣”产业升级版

東西扶貧協作

為“雙椒”模式升級提供先機

“這幾個辣椒品種都非常適合在花椒地套種,由於實現了水肥共享,去年栽的花椒樹今年長了將近2米長,1畝辣椒的純收入不低於5000元。”9月初,市委書記孫雪濤在武都區安化鎮石大坪村調研時,湘魯公司技術人員宋洪先這樣介紹。

宋洪先所說的幾個辣椒品種,就是引自湘魯公司的美人椒、天宇、脆皮和天紅九號,除在武都大面積試種外,還在宕昌縣沙灣鎮以及禮縣白河鎮、雷壩鎮等地試種,都獲得了成功。而這幾個辣椒品種之所以能在隴南開花結果,還得從東西扶貧協作說起。

孫雪濤在全面瞭解了新品種辣椒試種情況及可觀效益後說:“這是東西扶貧協作的成果,也是特色產業提質增效的有益探索,是我市高半山區脫貧攻堅的好項目,只要我們的幹部肯為群眾增收動腦筋,老百姓就不愁過不上好日子。”

绝代双“椒”,“辣”上加“麻”,陇南打造“麻辣”产业升级版

自隴南與山東青島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以來,兩地對調的掛職幹部從隴南實際出發,加強協作,積極為隴南聯繫引進可以紮根發展的好項目。

我市在青島掛職的幹部劉輝說:“去年10月,青島在我市掛職幹部姜堂堯向我介紹了湘魯公司,還引見了公司負責人黃純建,才使這個項目在隴南得以實施並提到了重要位置。”

北峪河流域的安化、馬街、漢林等鄉鎮種植辣椒的歷史悠久,所產辣椒品質優良,在武都市場深受消費者青睞。但近年來本地辣椒品種品質退化嚴重,產量逐年降低,抗病蟲害能力弱,嚴重影響了種植戶的收成和種植積極性。

绝代双“椒”,“辣”上加“麻”,陇南打造“麻辣”产业升级版

“湘魯公司的辣椒品種具有抗倒伏、抗病蟲害、生長期長、高產優勢,剛好彌補本地辣椒品種的劣勢,能有效滿足安化鎮以優良辣椒品種提高‘雙椒’套種效益的需求。”安化鎮黨委書記楊進寶說。

為了把好項目引進來,市、區領導高度重視,叮囑市東西扶貧協作辦公室一定要把這個項目引到隴南來,並真誠邀請湘魯公司派出技術人員到隴南實地考察。湘魯公司通過對武都區安化、馬街、柏林、漢林等鄉鎮實地考察,並對土壤取樣化驗,結果令山東方面非常滿意,而且“雙椒”套種模式也引起了黃純建的濃厚興趣。

此後,劉輝又跑了四趟菏澤找黃純建談項目,每一次都把市、區、鄉鎮對該項目的重視程度進行交底,後來又同一起在青島掛職的同事孟武生多次與湘魯公司聯繫,他們的真誠和隴南各級組織對該項目的重視都讓湘魯公司負責人備受感動,最終決定在武都區首次試種1萬畝,試驗成功後可適度擴大種植面積。

先行試點種植

徹底消除觀望者後顧之憂

新品種辣椒種植項目確定後,湘魯公司派出宋洪先等技術人員開展跟蹤技術指導,武都區以安化鎮為主,先行育苗,然後在武都、宕昌、禮縣三縣區跟安化鎮氣候相似區域試種,武都區不同海拔試種鄉鎮16個,僅安化、漢林、柏林、馬街4鎮55個村的種植戶達3000戶,基地種植3121畝,其中貧困戶有885戶。

绝代双“椒”,“辣”上加“麻”,陇南打造“麻辣”产业升级版

“今年項目由於談成晚、啟動遲,一些農戶提前預留的土地等不及就種了其他作物。”漢林鎮塘坪村順清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杜順青說。今年他試種了7畝辣椒,合作社有13戶試種了20多畝。他告訴記者:“我當初試種時心裡多少有些顧慮,現在看來新品種比老品種好得多,一畝地的純收入至少也有5000元左右,如果今年不是種得晚,收成還要好一些。”塘坪村81歲的李許娃說,他以前也種辣椒,還沒見過產量這麼好的,兒子打工回來後,一定要動員他明年也在花椒地裡套種。

漢林鎮是武都區的花椒種植大鎮,副鎮長何小強告訴記者:“漢林鎮共試種辣椒548畝,其中合作社帶頭種植198畝,貧困戶種植162畝。塘坪村共有花椒2500多畝,今年因霜凍減產面積超過一半。”三家地村村民李代選是村裡的花椒種植大戶,去年收花椒450斤,今年受霜凍影響收了不到80斤,如果套種了辣椒,即使花椒絕收了,辣椒的收成應該也是可觀的。

绝代双“椒”,“辣”上加“麻”,陇南打造“麻辣”产业升级版

安化鎮石大坪村,召信無公害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80多畝新品種辣椒喜獲豐收,合作社負責人龍召信告訴記者:“這次引種的新品種辣椒品質好,非常適宜像武都半山乾旱區氣候這樣的地方種植,尤其跟花椒的套種效果更好。”

龍召信是安化鎮有名的辣椒種植大戶,他在辣椒園裡給記者介紹了花椒的生長情況:“由於跟辣椒套種,實現了水肥共享,去年栽的花椒樹今年長了將近2米,沒受霜凍的花椒產量也增加了。”

绝代双“椒”,“辣”上加“麻”,陇南打造“麻辣”产业升级版

龍召信在年初向石大坪村裡人送苗試種時,大多數人都很懷疑,只有10幾戶村民願意試一試,但技術員宋洪先向大家保證,辣椒苗很快就會發出新芽,每畝至少收入3000元不是問題,他的保證現在得到了證實。種了半輩子辣椒的村民張高社因當初擔心失敗,沒有選擇試種。當他看到喜獲豐收的新品種辣椒時很是後悔。他說:“往年的老品種辣椒一年才產幹辣椒100多斤,完全比不上新品種辣椒的產量,我明年一定要種新品種。”

石大坪村村民張漢宗在屋後的2分地裡一半種老品種,一半種新品種,一樣的水肥,一樣的管理,卻是不一樣的結果,老品種遭受冰雹災害之後長得稀稀拉拉,而且結的辣椒邊長邊落,新品種辣椒卻發了新芽枝繁葉茂,足有1.5米高,開花不止,辣椒成串。

在龍召信的帶動下,與石大坪相鄰的小峪寺村主任田虎軍帶頭試種,並動員村民發展“雙椒”套種,103戶中就有52戶試種了93畝。田虎軍說:“我們村海拔較高,今年花椒遭受了霜凍,大面積絕收,但試種的辣椒都豐收了。”

聚焦精準脫貧

“雙椒”模式升級版前景看好

這幾天,已是辣椒豐收的時節。在安化鎮和漢林鎮,到處都是一片忙碌的景象:採摘辣椒、收購運輸、精深加工……

眼看著一筐筐、一袋袋新鮮的辣椒變為一沓沓現金,村民們笑得像花兒一樣。

“為了提高花椒園的效益,武都區在八年前就開始了的“雙椒”套種模式推廣,但隨著辣椒品種退化,套種的效益逐年降低。從試種的情況看,我認為到目前為止,從湘魯公司引進的辣椒品種是‘雙椒’套種的最佳品種。”龍召信說。

據瞭解,新品種辣椒試驗種植以來,武都區採取政府主導,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運作模式,簽訂相關協議,實現了統一由公司提供種子、全程進行技術指導並以最低保護價全部收購的“三統一”,最大限度確保試種農戶的利益。

绝代双“椒”,“辣”上加“麻”,陇南打造“麻辣”产业升级版

“按照簽訂的協議,湘魯公司以每公斤3元的最低市場保護價收購。”安化鎮鎮長史明強介紹說,一個星期前開始,安化片區新品試種的辣椒就進入集中採收階段,為了保證收購辣椒的品質,安化鎮加強組織領導,在收購過程中組織群眾進行有序採摘交售。

史明強說,按今年試種最低畝產量1500公斤計算,預計將實現畝均最低產值4500元,部分栽植較早、管護較好的,每畝產量可達3000公斤以上,畝產值10000元。

绝代双“椒”,“辣”上加“麻”,陇南打造“麻辣”产业升级版

從安化鎮、漢林鎮試種的情況來看,今年武都區新品種辣椒喜獲豐收,預計總產值可達1872.6萬元。龍召信說,他明年打算在石大坪村種植辣椒1200畝,把今年沒有納入的地塊全部種上,尤其要把沒勞力的貧困戶帶進來,讓更多人從“雙椒”套種上受益。

“新品種辣椒的試種成功,為我區半山乾旱區群眾找到了一條新的致富門路,也使‘雙椒’模式在更大的範圍內得到了推廣,對帶動全區貧困人口增產增收、穩定脫貧,打造武都辣椒品牌起到了重要的示範引領作用。”武都區農牧局副局長、蔬果中心主任李彥明說。

武都區委副書記張書懷告訴記者,下一步,武都區將力推以“雙椒”模式為主的立體種植,最大限度利用土地資源,在配合湘魯公司做好辣椒收購工作的同時,積極做好2019年2萬畝辣椒種植的規劃、育苗、宣傳發動工作,力爭用在2到3年的時間內,將武都區打造成為全市乃至全省規模最大的湘魯公司辣椒種植基地,讓紅辣椒真正成為武都區富民增收的大產業。

绝代双“椒”,“辣”上加“麻”,陇南打造“麻辣”产业升级版

以樹上花椒保發展,以樹下辣椒促增收。

實踐證明,武都區利用東西扶貧協作機遇,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並積極推廣的“雙椒”套種模式,極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真正實現了土地增效、農民增收、產業富民的目的,切實加快了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步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