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產業融合發展 打造農業產業化「諸城模式」升級版

本網訊 山東華山農林科技有限公司是諸城新投產的一家以榛子產業為基礎的產學研一體化公司,採用“苗木繁育+榛子收購+深加工研發+倉儲物流+平臺交易+線上線下銷售”的融合發展模式,實現全產業鏈、多業態發展。目前,已建設平歐榛子種植基地2萬畝,建設了榛子深加工車間、冷庫等1.8萬平方米,研發了榛仁、榛子粉、榛子油、榛子醬、榛子酒、榛子飲料等系列產品,設計推出“華山老魏榛子”整體品牌形象,通過了綠色食品和森林食品認證。這是諸城市推動產業融合發展的典型案例之一。

諸城在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主動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綜合產業鏈的方式創新打造農業產業化經營“諸城模式”的升級版。到目前,全市一定規模的農副產品加工企業4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近280家,固定資產250多億元,年實現銷售收入400多億元,利稅20多億元,出口創匯5億美元,從業人員達到20萬人;銷售收入過億元的50家左右,過10億元的企業8家,過百億元的企業2家。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打造农业产业化“诸城模式”升级版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打造农业产业化“诸城模式”升级版

一、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通過規劃引導、政策扶持和優質服務等措施,推動龍頭企業規模化、集群化、集約化發展,注重單個龍頭培育向龍頭集群帶動方向轉變,注重從外延式發展向內涵式發展轉變,發揮集群集聚效應,培育區域產業優勢。對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實行市級領導包靠制度,在資金、土地、勞動力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服務。圍繞農產品加工、流通、銷售等環節,通過村級組織帶動、專業大戶牽頭、龍頭企業配套、營銷大戶聯合等多種方式,大力發展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目前,全市發展起農民合作社2623家、家庭農場1520家,濰坊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達到110家,9家被列為省級重點龍頭企業,3家被列為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同時積極引導各類合作組織主動與農產品加工企業聯繫,為企業進行基地配套,形成了“龍頭企業+合作組織+農戶”、“龍頭企業+農戶”等多種生產經營模式,進一步完善了產業化經營鏈條。

二、推動工商資本下鄉創新創業。諸城持續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快推進種植業大田調大棚、山地調林果、零散調規模,養殖業提升標準質量、提升養殖效益“三調兩提”,突出品牌化引領、園區化佈局、標準化生產、社會化服務、融合化發展“五化”發展,2018年已完成土地流轉10.4萬畝,種植高效經濟作物8.1萬畝。堅持以政策為引領,項目為導向,示範引領工商企業尤其是農業企業、房地產企業向農業農村投資,在農村規劃建設現代農業園區、田園綜合體、農產品加工廠及民俗旅遊點等,帶動人力、財力、物力以及先進技術、理念、管理聚焦農業農村。重點鼓勵農業龍頭企業參加工商資本下鄉,建設企業自屬標準化原料生產基地,把生產基地變成企業的“第一車間”,形成了種養工廠化、基地車間化、農民工人化的新格局。2018年以來,全市140多家工商企業下鄉辦園區建基地,新投資培育30個田園綜合體,總佔地面積5.1萬畝,計劃總投資58.7億元;投資新建50個千畝現代農業基地,形成涵蓋4大系列400多個品種的產業鏈條,90%的農產品就地加工轉化。

三、推動產業深度融合發展。一是發展“接二連三”終端型農業。以建設高端安全食品示範區為抓手,圍繞增加綠色農產品供給,引導佳士博、中康等農業龍頭企業積極轉型,將農產品生產與自屬基地建設、食品加工、配送、營銷服務緊密銜接,形成了“生產基地+加工企業+商超銷售”業態模式。二是做大線上線下智慧型農業。引進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商龍頭,建成電商創業園、電商產業帶、農村淘寶等平臺,諸城綠茶、花卉苗木等農產品實現網上大宗交易,龍頭企業線上交易量佔總銷售量的30%以上。把信息技術引入農業生產、加工、營銷各環節,對生產經營進行全過程感知、預警、分析和控制,加深生產方式、業態模式的創新融合,形成“工廠化”“服務化”的“新六產”。三是培育生態旅遊體驗型農業。紮實踐行“兩山理論”,規劃建設環常山、沿濰河農旅結合產業帶,大力發展田園綜合體、休閒農莊等新業態,推進企業園林化、基地景觀化,建成精品旅遊線路11條,培育起3個全省休閒循環農業示範園,鄉村旅遊經營主體發展到1000多家,榮獲“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四是推行種養結合循環型農業。以農牧結合、資源循環為重點,先後投資2億多元,推廣“菜畜沼”、“果畜沼”、“果菌肥”等種養一體化循環模式,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率達到85%,實現產業綠色健康發展。

四、完善農業發展支撐平臺。以推動資源要素集約集聚配置為著眼點,進一步完善提升現代農業發展四大支撐平臺。一是培育特色小鎮平臺。規劃建設昌城健康食品小鎮、北方綠茶小鎮、林家村康養小鎮等3個農業“新六產”特色小鎮,培育建成特色產業社區132個。二是打造示範園區平臺。實施農業科技展翅行動和標準化戰略,打造農業特色產業示範園238個、面積25.2萬畝。組織開展重點項目建設“春季百日會戰”和“秋季百日攻堅”,對102個500畝以上現代農業園區,實施專人包靠、掛牌督辦、全力推進,確保早建設、早投產、早達效。三是搭建科技創新平臺。建成諸城國家級農林科技孵化器,年繁育優質苗木1000萬株,帶動發展果樹基地10萬畝。強化科技人才工作,建成農業科技創新平臺52家,其中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3家、工程技術中心9家、農科驛站9 家、院士(專家)工作站4家。四是完善社會化服務平臺。農村社區全部設立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建成18處為農服務中心,形成了“三公里土地託管服務圈”,年託管服務能力達50萬畝,95%的主要農作物生產實現了全程機械化。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打造农业产业化“诸城模式”升级版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打造农业产业化“诸城模式”升级版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打造农业产业化“诸城模式”升级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