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是漢奸嗎?老百姓為什麼食其肉?

珠峰玉鶴


對於袁崇煥這個人近年來一直爭議不斷,捧他的說其是"民族英雄",“大明最後的長城”;踩他的則扣上“漢奸”,“國賊”,“大清第一巴圖魯”等帽子。而明史尤其是明末史料繁雜,自相矛盾,《明史案》以及修了近一百年,漏洞百出的《明史》導致正史可信度存疑,所以我們能瞭解到的關於袁崇煥的真實面目相當模糊。筆者也無法完全做出一個定論,不過根據現有比較可信以及流傳度比較廣的史料試著進行分析。

他是不是漢奸,不好說。但一點可以肯定,袁崇煥絕不配和岳飛相提並論。袁崇煥忽悠皇帝,許諾五年平遼(他自己都說沒戲);擅殺邊將毛文龍解除後金後顧之憂;私自議和;己巳之變敵軍兵臨國都,他卻遲遲不救援,把皇帝和滿朝文武當誘餌。這些事情證據確鑿。岳飛被殺主要是政治幼稚,而袁所犯錯誤包括軍事政治兩方面。



貓咪魚


一 發洩怨氣

八旗軍入關後,北京城進入戰備,大批家庭被拉了壯丁參戰,而且參戰的士兵大規模死亡、凍傷、殘疾、被俘。 北京百姓需要宣洩,他們不在乎宣洩的對象是誰,只需要有一個渠道來發洩怨氣 。這時候,崇禎決定凌遲袁崇煥,百姓們的反應也就不足為奇了。

二 賣國謠言

1629年,皇太極率10萬騎兵繞道遼西,順利攻破喜峰口以西的長城防線,很快打到北京。在關外的袁崇煥得到消息後帶領人馬增援北京,當他得知皇太極的軍隊越過薊州正往西去時,卻未採取任何措施,眼睜睜地看著對方攻佔北京東面幾個縣城。

與此同時,皇太極到處散播袁崇煥賣國通敵的謠言。袁崇煥的失誤,使皇太極的反間計得以奏效。當時北京百姓都認為袁崇煥勾結滿清,是個漢奸。所以袁崇煥被處死後,大家都爭相搶食其肉。


巴比特式人物


袁崇煥不是漢奸。但他的行為導致遼東的局勢嚴重惡化,能力不夠帶來的損失造成的殺傷遠超一般漢奸。

擅自殺毛文龍,導致明朝沒人敢在後金的後方進行敵後根據地的建設。而且毛文龍部下的精銳降清,給明朝被壓抑的武將開了另一扇門。。。

花血本建造寧遠防線,一年修城的開銷快等於明朝兩三年的淨收入,導致國庫空虛。而他殺毛文龍的原因竟然是毛文龍花了太多錢,而毛文龍敵後十幾年花的錢還沒袁督師一年花的多。而且袁督師殺毛文龍的原因還有毛文龍私自議和,而袁督師被八旗兵咬了幾口痛的受不了(關寧軍遠沒有毛文龍的根據民兵耐打),也想議和。問題是把建州女真派來議和的喇嘛留在城裡一個多月,猶豫不決首鼠兩端,是生怕乖戾多疑的崇禎不知道麼?。。蛇咬了自己尾巴,不死也殘。


站烽


袁崇煥在崇禎二年被定漢奸罪,凌遲處死,乾隆皇帝認為崇禎皇帝中了滿人的計謀而“誤殺”了袁崇煥,近代有些歷史學家以及主流觀點,認為袁崇煥是被崇禎“妄殺”。

我認為崇禎帝雖然性情比較操切,但要以漢奸罪殺到一個統兵大將,怎麼說也要有點根據,否則難以服眾,當時就會有輿論反彈和官員議論,在有明一朝以後的十多年間,大明朝上下基本沒有什麼風波,就足以說明問題。到了清朝中期,乾隆提出因反間計誤殺說,對大清來說,沒必要也沒意願基於事實揭露真相,併為袁崇煥鳴不平,他此番操作的唯一目的就是政治需要,而非基於歷史事實的揭露真相,他如此的真正目的就是要告訴天下臣民,明帝昏庸無道,被清取代是天經地義。

孫中山憎恨“韃虜”是因為緣於自己是崇禎帝“轉世”。




徐大乎


  關於袁崇煥,大家一定十分的熟悉。最近20年來各種各樣關於袁崇煥的電視劇也該對他有些瞭解。他的所作所為在歷史上一直有很大的爭議。

據《崇禎長編》記載:諭以袁崇煥付託不效,專恃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款則斬帥,縱敵長驅,頓兵不戰,援兵四集,盡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潛攜喇嘛,堅請入城,種種罪惡。命刑部會官磔示,依律家屬十六以上處斬,十五歲以下給功臣家為奴。

  今止流其妻妾,子女及同產兄弟於二千里外,餘俱釋不問,我們看到這個裡面沒有任何寫袁崇煥通敵叛國的罪證,就在我們近代的歷史著作裡面也沒有找到。那這就很奇怪了,為什麼當時的老百姓要生啖其肉,這麼恨袁崇煥呢?可能有以下原因。

1、擅殺毛文龍  毛文龍是明朝任命的東江總兵,天啟三年加封左都督,賜尚方寶劍,不論是軍事素質,還是戰略才能在當時都是一等一的大將,他防守明朝北部,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破壞後金的後方,使其無法安心作戰他卻因為袁崇煥的嫉才妒能,被袁崇煥殺了,從此明朝的北邊防線毀於一旦,毛文龍死後,後金消除後顧之憂,第二年就率軍深入京畿一帶,釀成“己巳之變”。

  2、自毀長城的袁崇煥  我們知道明朝的晚期,軍隊的三大主力分別是,袁崇煥的關寧軍,毛文龍的軍隊,朝鮮軍,這三大王牌軍隊,就在袁崇煥的手上,毀了毛文龍的軍隊和朝鮮軍,在崇楨七年的時候,努爾哈赤攻打朝鮮軍,袁崇煥沒有及時救助,等到朝鮮軍都投降了才到,到了之後,沒有幫助朝鮮軍反攻努爾哈赤,而是藉口把毛文龍不聽指揮,就地把他殺了。

  3、老百姓受戰亂之苦  第一次寧遠戰役時候,清朝大軍壓境,到時袁崇煥作為主帥,率領大家打退了清軍,但是呢,根本沒有保護好老百姓,清軍雖然撤退了,但是他們在北京周邊的燒殺搶掠,百姓苦不堪言,深受其害。

  袁崇煥的事蹟、評論幾百年來一直爭論不休,正如孟森在《明本兵梁廷棟請斬袁崇煥原疏附跋》中提及,明末時期歷史記載十分混亂,即使是與其耳目相關的人,其恩怨糾葛也尤其複雜。其中,主要爭議的集中點是袁崇煥殺死毛文龍、是否背叛明朝政府等。不好以偏概全的說他是一個好人還是壞人。

但是站在今天普通老百姓的角度來看,百姓圍觀袁崇煥被凌遲三千多刀,都不大可能是真的,他割下來的肉被老百姓搶食,更像是史官的胡說八道。  

人對於人肉是有先天的抗拒心理的。別的不說,就是把袁崇煥被凌遲這件事放電視上直播,都能嚇趴一大波人,他的肉,躲都來不及,搶著吃,是你們想太多。  

日本有幾個變態的分屍電影,場景又是那麼的不真實,很多人都不敢正眼看完,把一個真實的大活人放到光天化日之下一刀一刀的割肉分屍,恐怕敢看的就更少了,敢把他的肉拿回去做成菜吃的,整個京城,除了行刑的人,就再也不會有人了。 

所以呢,老百姓搶食袁崇煥的肉這件事,很有可能是史官的胡說八道,或者是道聽途說。


凹凸花開


不是也是!是崇禎造就了這個會被他殺千刀的袁崇煥。

袁崇煥這個人志大才疏,寧遠大捷的取得,他確實有很大的功勞,但最重要的是,當時寧遠城頭裝了中國最先進的大炮。那是從英國沉船上打撈起來,運抵京城的。又被他搞到寧遠了11門。女真當時因為沒見識過這種武器,吃了虧,但也僅此而已。

靠著這個,打了寧遠大捷以後,袁崇煥基本就是吃老本,躺在功勞簿上,時不時還要貪汙腐敗,吃空餉,舞袖弄權。

到後來還炮製了所謂的寧錦大捷,實際上他根本不敢出城作戰,就是守在城裡靠炮轟。一方面他無能,另一方面軍隊的戰鬥力也差。

然後天啟皇帝就把他擠兌的滾蛋了,說他是“暮氣難鼓”,說白了,就是苟,就是慫。

當然,他的繼任者比他還要不如。

到了崇禎皇帝上臺,崇禎和天啟有所不同。原先的天啟皇帝用袁崇煥,還知道要留一二掣肘之人,不偏聽偏信。崇禎截然相反,信任一個人可以給予絕對權力,呵呵,然後袁崇煥就有了點不該有的想法。

賣國談不上,但他絕對是在走李成梁的老路——養寇自重。

但,皇太極可沒興趣當他養的那個寇,然後袁崇煥就玩脫了。

他一被抓,手下的醜惡嘴臉馬上就暴露無遺,無視女真寇掠,擅自返回山海關,和朝廷討價還價要好處,這就是一群垃圾。

然後袁崇煥就被殺千刀了。

冤是不冤,這種人該殺。但崇禎這個極左極右的皇帝也得負一大半的責任。至少,如果袁崇煥在天啟或萬曆手裡,還不能玩出這麼大的花活來。


豐融加業


寧遠之戰是在明朝天啟年間,天啟六年,也就是1626年,努爾哈赤親自率領八旗軍6萬人,當時努爾哈赤是號稱13萬人。而當時寧遠守軍不過兩萬人,更關鍵的還是一座孤城,也沒有援軍可以來支援。還有寧遠本來就是一座小城,城牆很矮,當時正值正月,最寒冷的時候,城牆外的護城河也結冰了。已經起不到作用了。

從正月二十三日,後金軍抵達寧遠城下,當時袁崇煥就用大炮轟立足未穩的後金軍,二十四日凌晨後金軍開始攻城,一直打到二十六日,還是沒有攻下來。後來努爾哈赤不得已只能是撤軍,轉而進攻當時在覺華島上明軍主要的後勤補給點,這是一個非常小的島嶼,離陸地很近,最近的不過9公里左右,坐船最多幾十分鐘就可以到達了。而且關鍵還是當時海面都結冰了,後金軍直接登陸到島上燒殺搶掠,搶奪了大量的糧草,還盡數屠殺了當地的額守軍和老百姓。島上差不多兩萬軍民盡數被殺。後來毛文龍襲擊後金後方永寧,努爾哈赤只能是撤回瀋陽了。努爾哈赤也因為這一仗悒鬱疽發,八月就病逝了。

可以看到這場戰役如果從支持袁崇煥的角度來看,袁崇煥打的確實可以,當時袁崇煥統領軍隊不久,依靠寧遠這麼一座小城,還是一座孤城,把數倍於自己的敵人打退,堅持了幾天幾夜沒有攻破,不得不佩服袁崇煥的軍事能力。

但是如果是仔細去分析的話,這場戰役的問題也是很多的,也就是網上很多人說的袁崇煥的陰謀論,當時後金的意思是很明確的,就是南下搶糧食,所以袁崇煥先是在錦州放了幾十萬石的糧草,後來又把覺華島上放置了一些糧草,覺華島雖然是一個小島,但是當時冬天海面結冰,對於袁崇煥在東北這麼多年了不可能不知道,所以這點是讓很多人懷疑袁崇煥的原因,目的就是把後金引到這些地方。然後讓後金搶了就走。袁崇煥和努爾哈赤雙贏的局面,當時袁崇煥剛剛領兵,需要戰功來加官進爵,而努爾哈赤需要糧草,所以雙方都需要一場戲。只是覺華島上的兩萬軍民就這麼被後金盡數殺完了。

所以這個也是為什麼後來很多人黑袁崇煥的一點。這場戰役本來怎麼說都能說得過去。所以也很難說得清楚了。袁崇煥後來被殺已經是過去很多年的事了,當時北京被圍,袁崇煥解救了,不過馬上就被殺了。袁崇煥被殺很重要的一點也就是和後金有扯不斷理還亂的關係。很多人就認為袁崇煥就是私通後金,漢奸。北京的老百姓據說是分食了袁崇煥


騎豬追美眉


袁崇煥在己巳之變前,矯詔殺毛文龍分解皮島不設總兵分兩協分別給陳繼盛(死忠毛派)和劉興祚(親袁派)統領造成兩派內鬥。皇太極在毛死三個多月後才能無後顧之憂的入關。己巳之變前還和蒙古科爾沁部互市資米,緩解了後金的糧荒,還有一個月前削弱薊鎮防守兵力。此種詭異行為,不得不讓人懷疑其用心蓄謀已久。己巳之變中的表現就更加詭異了,比如讓趙率教帥兵4000騎兵先其增援遵化,後金10月27入關,28日至11月1日詭異的按兵不動四日,專等趙自投羅網.11月2日在遵化和三屯營附近伏擊趙部全軍覆沒,11月3日一日之內在內應接應下攻破遵化和三屯營,巡撫王元雅,薊鎮總兵朱國彥自殺殉國。11.5袁才率9000騎兵匆匆出發,11.10佈防薊州,卻以牛酒慰勞金兵,將勤王各路兵馬分散部署各地。昌平總兵尤世威去昌平保衛陵墓,把薊遼總督劉策趕回密雲,把宣府總兵侯世祿駐三河,把大同總兵滿桂駐順義。如此分散兵力,自己卻躲在薊州等皇太極攻城,問題人家皇太極繞道進攻通州,自己只能帥軍回援北京。在廣渠門之戰後進宮恐嚇眾臣,要求皇帝帶兵入城議餉,軍中還自帶喇嘛準備議和。凡此種種,只有一種解釋才能說明袁種種詭異行為,脅兵議和。袁對清得天下功勞不小,所以乾隆才給袁平反立傳


雪雁鴻泥


崇禎三年八月,袁崇煥以勾結後金的罪名被凌遲處死。《明季北略》中記載:百姓將銀一錢,買肉一塊,如手指大,啖之。食時必罵一聲,須臾,崇煥肉悉賣盡。

老百姓有沒有被矇蔽?他們為什麼如此憎恨袁崇煥?生吃袁肉需要多大的仇恨才能頂住胃部不適呢?這是不是能說明,袁崇煥必然有老百姓痛恨的緣由呢?

袁崇煥塑像

第一,文官出身,誇誇其談,紙上談兵。袁崇煥是萬曆四十七年進士,同年被授福建邵武知縣。作為一個南方地方縣官,他居然對遼東邊事無限關注。《明史》稱袁崇煥:好談兵,以邊才自許。這其中既有愛國的因素,但也極有可能存在政治投機。後來果然受到他人舉薦,從知縣破格提拔為兵部主事。

靠著紙上談兵,袁崇煥迅速飛昇,1628年便升任兵部尚書。在崇禎帝詢問袁崇煥抗遼方略時,袁崇煥居然大言不慚:五年而遼東外患可平,全遼可復。說這話難道不怕大風閃了舌頭?事後袁崇煥自己解密:聊慰聖心耳!這不是欺君是什麼?完全是滿嘴跑火車。

影視形象

第二,邀功要權,鑽營權位,膽大妄為。袁崇煥說5年平遼,其目的就是要財權、人權,根本還是要當大官。他向崇禎提出條件,第一要戶部保證錢糧,第二要兵部保證武器,第三皇帝要保證他有生殺予奪的尚方寶劍。崇禎為緩解朝廷危局,居然相信袁崇煥,真的賜給他先斬後奏的尚方寶劍。

袁崇煥拿這把尚方寶劍,第一個殺的人,就是另一員大將毛文龍,這其中有沒有嫉才妒能的嫌疑呢?毛文龍雖然貪腐、狂妄,但也的確是一員悍將,他駐守皮島,趴在後金背上,讓女真人飽受騷擾、痛苦不堪,完全可以起到牽制後金的作用。毛文龍雖然該殺,但殺的時機顯然不對。袁崇煥不考慮作戰大局,以自己的道德潔癖進行法律審判,不報告不請示,便將高級將領毛文龍梟首。

袁崇煥

第三,軍事短視、戰略失當、調度不力。就在袁崇煥處心積慮除掉毛文龍、精力完全分散的時候,後金抓住這一有利時機,由皇太極親率10萬大軍,繞開袁崇煥重兵防守的寧遠和錦州,從薊門一帶明軍防守的薄弱地帶入侵,迅速推進至距北京只有二三百里的遵化城下。

袁崇煥至此才如夢初醒,從關外星夜調兵回防。然而他本應在京城外與後金軍隊決戰,但他卻直率大軍直抵京師門外要求入城。我們讀《三國演義》都知道,在古代最好的戰術就是內外夾擊,你袁崇煥不和敵人打仗,卻帶著部隊進北京,你到底是勤王還是逼宮?

這一點,實在說不清楚。當時袁崇煥投降的消息,已經滿城風雨。袁崇煥如果真的是抗遼名將,就不會不加強巡防、強化軍事防禦部署、加強信息獲取和研判,怎麼可能在敵人兵臨城下才匆忙回防,而回防時又是直殺京師而來!這裡面實在可疑。

袁崇煥劇照

雖然袁崇煥曾經在抗擊清軍的戰爭中,先後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但袁崇煥性格衝動、暴躁,喜歡吹牛、政治上也不成熟,這樣的性格缺陷,怎麼可能得以善終呢?

幾百年來,袁崇煥一直是個爭議很大的人物。

被稱為明末清初五大學者之一的朱舜水,將袁崇煥稱為賣國賊。

明末將領徐石麒也認為,袁崇煥表面上主戰,而實際上是想主和,甚至以擒殺毛文龍的方式取信於清廷。

清朝學士張廷玉在撰寫《明史》時,認為袁崇煥殺毛文龍是“妄殺”。

計六奇在《明季北略》裡認為袁崇煥雖然死的冤,但是他列十二條罪狀殺毛文龍,如同秦檜以十二道金牌殺岳飛一樣。

歷史的真相,我們終究不清楚。袁崇煥有其“忠”,也有其“奸”,否認任何一個方面,看來都不是客觀準確的,這才應該是科學的歷史態度。






曙光照亮前面的路


首先我來回答第一個問題:袁崇煥不是漢奸。我們可以從以下三點來進行分析:

1.袁崇煥是否賣國圖財?

袁崇煥在去寧遠之前是邵武知縣,當時的明朝北方比南方窮的多,在南方想要收刮民脂民膏太簡單了,而且沒有風險,為什麼還要甘願從邵武跑到寧遠守邊,自行請命去打仗?如果被後金抓住還有身死的危險,這樣弄錢的話風險難道不是太大了些嗎?是個傻子也不會這樣做!而且經過九個多月的審查也沒有查到貪汙、吃軍餉之事,足以證明袁崇煥不圖財。

2.袁崇煥是否賣國圖權?

如果袁崇煥貪權就不會主動辭去文官的地位,主動去前線打仗,來報效國家,原因是自從土木堡之變後,明朝武將的地位一落千丈,從此慢慢的整個明朝開始被文官集團所把持。如果袁崇煥貪權應該早就會多學點權鬥,走向政途,退一步來講就算後金許諾了他什麼官職,也是應該在袁崇煥當薊遼督師時降清,因為這時和後金談,得到的位置最少是藩王級別,為什麼這樣說?因為吳三桂當時僅僅獻了一個山海關,得到了平西王的地位,當時袁崇煥可是整條關寧錦防線啊!那是什麼概念?

3.袁崇煥殺掉毛文龍是否為投誠後金?

我們要清楚毛文龍此人該不該殺?該殺!其一,毛文龍違反十二條罪名,隨便一條都可以殺頭, 袁崇煥有尚方寶劍,斬毛文龍沒有任何問題。其二,人以類聚,滿清三番耿進忠、尚可喜,全部是毛文龍的人,部下如此,自己又能好到哪裡去?而且最重要的就是毛文龍作為袁崇煥的下級,不但不聽令袁崇煥,還處處作對,如毛文龍率領的糧草兵馬均拒絕審查,虛報戰績,多次搶劫百姓,船商,弄得百姓人心惶惶。而且毛文龍多次向朝廷索要軍餉,如果不給就不聽召喚,且毛文龍已經出現割據的趨勢,這一點袁崇煥作為統帥最不能忍。況且殺了毛文龍作為投誠後,袁崇煥直接去與後金和談好了,還打什麼仗?這顯然不合常理了!

所以袁崇煥不僅不是漢奸,對明朝來說還是有功之臣。至於老百姓為什麼要吃他的肉,原因就是百姓受到了朝廷的矇蔽。

袁崇煥作為明末大將,抗清著名人物,後金對其恨之入骨,在皇太極上位後,使用反間計挑撥了崇禎皇帝與袁崇煥之間的關係,還給袁崇煥扣上了一個叛國的罪名,使得崇禎皇帝十分的憤怒,明朝百姓也相信袁崇煥叛國,對袁崇煥恨之入骨。最後被崇禎皇帝定位謀逆罪,被凌遲處死,割下的肉百姓紛紛爭著搶著吃,就這樣袁崇煥被釘在了明朝恥辱架上,成為了罪大惡極之人,甚至把明朝的滅亡也算到他頭上,可謂悲慘至極!

我是@子夜清塵,一個對歷史有所感悟的大男人,希望能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