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軍隊最恐慌的時刻想必就是此時了

1941年7月14日,蘇聯戰略重鎮奧爾沙。

德國的中央集團軍的部隊剛佔領這裡,未曾來得及休息,更重要的任務就來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軍隊最恐慌的時刻想必就是此時了

裝甲部隊的挺進,導致後勤跟不上。佔領奧爾沙後,德軍利用剛剛繳獲的列車,把補給物資運到。他們熱火朝天的忙碌之時,聽到了與眾不同的聲響。

下午兩點半,遠方傳出巨大聲響,響徹天地,所有人都停下找尋聲音來源。

可是,還不等回過神,就遭遇了鋪天蓋地的攻擊。

列車還有物資等等全部炸飛了,一剎那間無數的德軍被炸得支離破碎……

僅10秒鐘,所有一切都停止了,戰場上只剩一片死寂。

剛才到底發生了何事?

德國軍隊的指揮官馬上聯繫附近的空軍,讓空軍馬上派戰機升空,尋找剛才的炮兵陣地。

可是,德軍的飛行員找了許久,依然找不到任何火炮。

這便是“喀秋莎”火箭炮的首次亮相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軍隊最恐慌的時刻想必就是此時了

其實,從沙俄時期,俄國就已經在著手研究火箭炮。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俄國迫切的需要威力更大的武器裝備。最初,設計部門試圖把戰機上的機槍等等武器增強威力,可是最後發現,介於戰機的製造水平,若是將機炮的重量提升的話,後坐力絕對也會增大,這對簡陋的戰鬥機來說,就是一場災難。所以,後來便研究火箭炮。

十月革命勝利了後,專門負責研究火箭的特別設計局就此成立。在不懈努力之下,可以穩定飛行的火箭成功製造了出來,1938年起,火箭炮車的研究也開始了著手研究。

隨著蘇德戰爭的爆發,蘇聯決定成立特別獨立火箭炮連。

可是,那時只有7輛試生產型的火箭炮,僅有3000發火箭彈而已,弗利尤洛夫上尉任連長,獨立火箭炮連的成員都是於捷爾任斯基炮兵學校的精心選拔出來的。經過十來天的緊急訓練,就派到了前線戰場上。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軍隊最恐慌的時刻想必就是此時了

因為那時對武器的保密,所以說,就算是炮兵連的士兵們,都無法得知此武器的正式名稱。因炮架上,每個都有“K”字,所以士兵都稱它為“喀秋莎”。但是未曾想,這個名字竟然一炮打響了,迅速傳遍了世界。

火箭炮連在七月十四日進行了文中開頭的那場戰鬥,發射112枚炮彈彈,重創德國軍隊。

炮彈發射完畢後,火箭炮的發射車迅速撤離了戰場,一時之間德國人真是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

從此之後,“喀秋莎”便成為了德國軍隊戰場裡的噩夢武器,次次都是鋪天蓋地的炮彈襲來,不等反應過來。“喀秋莎”一陣狂轟亂炸完之後,又再迅速撤離陣地,根本找不到火箭炮的蹤影。

眾多不同型號“喀秋莎”火箭炮出現在戰場中,因為他的巨大威力,“喀秋莎”火箭炮給德國軍隊造成巨大的心理陰影,一聽到“喀秋莎”的咆哮之聲,就是德國軍隊們最恐慌的時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