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背後的中西醫之爭

中西醫之爭由來已久,也不見得會在短時間內得到徹底解決。看這篇文章的人肯定很多人是中醫粉或者西醫粉,而且肯定會爭論不休。回顧遭遇西醫百餘年來對中醫的步步進逼,甚至幾多瀕臨“生死存亡”的過程中,中醫不僅沒有被抹殺、被廢棄,還在21世紀科學、文明的今天,廣泛傳播到了16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在全世界都是絕無僅有的。聽說韓國要把中醫稱為韓醫申遺,這更加證明了中醫的作用,醫學的終極目標是治病救人、維護健康,而不是你死我活之爭。

本來中西醫就爭論不休,並且會繼續下去,但是最近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又一次把中西醫之爭推上了前臺,變得更加白熱化。

因為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就跟中醫有關,1969年1月,屠呦呦被任命為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組建的北京中藥研究所523項目組的組長,負責領導對傳統中醫藥文獻和配方的搜尋與整理。屠呦呦以及她的工作團隊希望在中國傳統醫學中尋找對抗瘧疾的物質,他們查閱大量古代醫學典籍,察訪民間藥方,拜訪各地在世的老中醫,選出約2千個有關對抗瘧疾的藥方,篩選後集中針對200種中草藥的380個可能藥方研究,最終鎖定從青蒿中提取抗瘧疾藥。

初期的提取有效成分失敗,因為當時的中藥方劑都需要煎煮,而高溫會破壞所有的青蒿素。後屠呦呦等人在由中國晉代(公元340年)葛洪的《肘後備急方》中發現與後來使用煎煮法不同的服藥方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獲得靈感,進而用乙醚萃取黃花蒿,經過一系列純化,獲得青蒿素。

正是這個青蒿素的提取,屠呦呦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並且消息傳到葛洪的煉藥-惠州市羅浮山風景區,景區內紀念葛洪的青蒿園即刻成為參觀留影的熱門景點。到羅浮山景區遊玩的遊客紛紛駐足青蒿園,瞭解羅浮山的青蒿歷史,與“青蒿治瘧之源”紀念碑留影,紀念葛洪給後世留下的寶貴財富。足以證明中醫和諾貝爾的魅力。

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背後的中西醫之爭▲晚清進士唐宗海所撰《中西匯通醫經精義》

作為一個在北中醫學了十年中醫,私下裡民間跟師學了五、六年的後學之輩,願在此關於中西醫之爭分享我的幾點看法。

第一:中醫是站在中國傳統文化厚重的基石上產生並發展而來的,是以此為根的,現在很多人反對中醫,根本在於對傳統文化的不瞭解、不理解和漠視。這一方面與我們不成熟不成功的教育體制有關,另一方面也與整個社會急功近利只重眼前的浮躁氛圍有很大關係。有多少人願意沉下心來看看書?又有多少人能夠深入經典不帶絲毫功利心,全憑興趣愛好去學習?

第二:中醫是科學也是哲學,中醫不離人身,而只要談及人身就無法離開身心。但現在是過分重視物質的身而忽略意識的心,殊不知身心從來在一起,根本無法分開。我們學的針灸課本上告訴我們,根據唯物辯證法,經絡的產生是古代人偶然磕碰了身體從而發現發明的,可笑至極!全身上下十數條經絡,幾百個穴位,如何一一磕碰出來?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在古代,有一批境界和修行都非常高的人,他們通過某種手段和方法(譬如打坐之類),眼前彷彿在戴上透視儀一般,可以清楚的看到身體內部的各種變化,氣血的運行、臟腑的運轉、經氣的流動等等。用實證的方法總結出客觀的人體內在的規律。這如何不科學?中醫講天人合一,比如東方主生髮,應在春季,在色為青,在髒為肝等等,這就是自然規律,由古代的聖人發現並總結出來的!對比由解剖、生理等基礎發展而來的西醫,最大差別就在於研究對象的不同!中醫時刻都是活著的動態的並且結合了意識的人!

第三:很早以前巫醫是不分的,確實在意識上有很多不可思議無法解釋的現象,過去不管佛家還是道家都有史料中真實記載有據可查的祖師和大德,具備神通的人絕不在少數。前些天我們學校請了前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教授來做講座,他本身是物理界大牛,但在特異功能領域開展了很多科學研究,關於意識方面的,非常有意思,推薦您看看,網上都有視頻。我這裡想說的是,對於中醫和其他未知領域,我們還有太多不瞭解的東西,隨便說話評價甚至抨擊都很容易。只是這樣做的意義在哪兒?當然中醫絕不會因為幾個人的抨擊而倒掉,但是假如傳承的人越來越少,真理越來越不明,也終究難逃厄運和劫難。末法時代,且行且珍惜。

放寬歷史和視野,西醫未必見得是醫學唯一正確形式和進展方向。不管哪種醫學體系,都不可能涵蓋並解釋整個世界,人類對自身的探索遠沒有結束,中醫、西醫都有其存在的必要。社會成熟的標誌是人們對各種事物的認知和寬容程度的深化,把健康託付給哪個醫學體系的選擇多了,碰撞在所難免。中西醫學不應互相排斥、水火不容,而是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畢竟放棄哪一個,都是放棄一種對生命與健康的探索途徑,放棄一種治病救人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