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學習》丨牛逼的人都如此努力,你怎麼好原地歇息

十三年前的盛夏,蟬鳴聒噪,酷暑難耐,我焦急的等待著一紙決定我今後命運的錄取通知書,卻最終與我最嚮往的大學失之交臂……

九年前的盛夏,我從一所自己並不喜歡的大學畢業,此前我迷茫彷徨,逃課上網,惶惶不可終日,最終只收獲了一場戀愛,除此之外大學四年一無所獲……

半年前的盛夏,我在一所外企工作已近八年,曾經的雄心壯志已近消退,當初為企業文化苦思冥想各種創意的激情也已消失殆盡,很長一段時間深陷瓶頸無法突破……

《學會學習》丨牛逼的人都如此努力,你怎麼好原地歇息

直到我拿到這本外表看起來並不突出的書——日本作家齋藤孝著作的《學會學習——從認知自我到高效學習》,真是“書不可貌相”,裡面條條竟然都是乾貨,讓我幡然醒悟,原來我一直缺少的都是對自己的正確的認知以及學習的方法和動力。十三年前的高中學習,只顧一味的埋頭苦讀,卻不曾跳出來看看自己適合什麼樣的學習方法;九年前的四年大學生活,只顧深陷二流大學的自卑陰影,做溫水裡的青蛙,卻不知道如何規劃人生;在外企的八年,只固守著本崗位的業務,也不懂得去拓展知識面或者把專業知識做好做強。假如,假如十三年前就讓我遇到這本書,讓我學會學習,懂得學習,我的人生軌跡是否會改寫?

這本書教你如何找到自己人生的“制勝球”

答案是肯定的。任何人,只要掌握了適合自己性格的獨特的學習方法,人生就會充滿無限可能,因此沒有不適合學習的人,那些苦於沒有成果長吁哀嘆的人,只是還沒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這套“適合自己的方法”便是自己人生的制勝球,沒有制勝球,就無法制定戰術,在沒有制定計劃的情況下就貿然上路,只是有勇無謀的表現。那麼該如何找到自己進攻的突破點呢?作者給出了三個方向——回顧一下自己的學習習慣、行動模式以及思維傾向。比如你是如何記憶的,什麼方式記的最快?在什麼地方精力最集中?什麼時候學習最有幹勁?

我個人喜歡理解式的記憶,在安靜的場合最能集中精力學習,並且自己衝破一定難關、懷抱著充滿挑戰的興奮感時,學習最有激情。最近在韓國語的學習中便是如此,一篇課文中,所有的生詞和語法單獨挑出來,理解透徹,會讓我更容易背誦,而那種在眾人面前脫口而出一句流利的韓國語的優越感,會讓我更加有信心的投入到接下來的學習中。

很多人認為學習是學生時代的事情,畢業之後便將“學習”拋在腦後,也許憑藉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聰明才智,在短時間內能夠在工作中表現出色,但是當你的才思用之殆盡,身邊可以取代你的人越來越多,一種緊張感便會突然襲來,但是即使緊張,也永遠不要驚慌失措,你需要的只是行動起來,如《學會學習——從認知自我到高效學習》所教的三個步驟去努力:

1.明確自己的目的

2.找到合適自己性格特點的方法

3.掌握決勝球

做到以上三點,並且堅持下去,時間便不會辜負你的努力。

在本書的第二章節,作者以人物傳記的形式,記錄了16位名人的原創學習方法,如果你有幹勁卻看不到成果,請借鑑彼得·德魯克式目標管理&命名思考法;如果你想要擺脫學歷自卑,請借鑑本田宗一郎的“不請自來學習法”,如果你總愛找藉口,請借鑑斯蒂芬·金的“外界屏蔽法”;如果你無法明確目標,請借鑑歌德的“限定法”;……

《學會學習》丨牛逼的人都如此努力,你怎麼好原地歇息

我本人最喜歡彼得·德魯克的目標管理法。長時間以來自己一直是一個拖延癌重度患者,當我覺醒,卻很難行動,所謂“病去如抽絲”便是這個道理。曾經發誓要參加網上的百天行動,卻因為100天的遙遙無期無力堅持。我便借用彼得·德魯克的目標管理法,把100天行動計劃分割成小目標去實現,組織了線上“21-Day習慣養成”挑戰活動,因為時間要比100天少很多,思想負擔也頓時輕了許多,實現起來也變得容易。如今21天已近一半,多數的小夥伴依然在堅持,我所要做的,不過是在21天結束時,重新開啟下一個21天的挑戰,這種分階段實現目標的方法,讓所有人既有動力又有挑戰的堅持著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也堅信工作八小時之外我們努力堅持的事情,將成為我們與眾不同的閃光點。

另外還有斯蒂芬·金的“外界屏蔽法”也是極為適合我的性格。寫作的過程猶如苦行僧的旅程,直面孤獨又心懷渴望,在一個嘈雜的環境中,是無法傾聽自己的心靈,還原世界的聲音的,因此每天我在哄睡孩子之後,關閉房門,收起手機,開始一段與自己對話的寫作過程。這讓我受益匪淺,寫作起來,一切煩憂之事,難解的心結,便都慢慢溶解在文字裡,心情豁然開朗。

16個偉人的原創學習方法,總有幾款適合你,找出最符合自己性格的三種,堅持下去,你一定會所向披靡。偉人尚且如此努力學習,我們怎麼能容忍自己原地歇息?

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

除了學習方法,《學會學習——從認知自我到高效學習》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人生永遠沒太晚的開始。

彼得·德魯克的字典裡沒有“退休”二字,一直堅持每三個月、每三年給自己制定目標,直到95歲還能發現新課題,而現在的我們,三十歲左右便每日被焦慮包圍,終日無所事事,找不到方向;村上春樹29歲開始寫作,成為日本現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而現在的我們,有的二十幾歲便固步自封,到處詢問現在努力晚不晚。

這裡有一個例子可以告訴你,什麼時候努力都不算晚。在美國,有一位家喻戶曉的老奶奶,大家都親切的稱她為“摩西奶奶”,她出生在美國紐約州格林威治村的一個農場,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幼時曾讀過幾年書,後輟學在家,成為一名地地道道的農場女傭。27歲時,她嫁給了一個僱農,生育了10個孩子,但不幸的是有5個死於襁褓之中。此後她的大半生像所有美國家庭主婦一樣,忙碌於柴米油鹽醬醋茶等日常瑣事之中。閒暇之餘,摩西奶奶喜歡上了刺繡,一直堅持到了晚年。

《學會學習》丨牛逼的人都如此努力,你怎麼好原地歇息

時間是很奇怪的東西,你越珍惜,她就越是慷慨。76歲那年,因關節炎復發,摩西奶奶不得不放棄刺繡,改為繪畫,她開始在當地畫展零零散散的發表她的作品,併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接著,在一位收藏家的打理推介下,摩西開始步入美國畫壇,慢慢成為一位小有名氣的畫家,80歲那年,她在紐約舉辦了個人畫展,清新脫俗,充滿大自然氣息的化作,像旋風一樣引起了巨大轟動,一夜之間摩西奶奶成為美國畫壇的重量級人物。

1960年,她100歲,有個叫春水上行的日本年輕人給她寫信,他不知該不該放棄那份令人討厭卻收入穩定的職業,以便從事自己喜歡的寫作行當。摩西奶奶親筆回信:做你喜歡做的事,上帝會高興地幫你打開成功之門,哪怕你現在已經80歲了。這個年輕人就是著名的作家渡邊淳一。

曾經有人花了五年的時間研究了188位傑出人物的生活習慣,結果是驚人的震撼,他們無一例外的都讓自己一直行駛在學習的路上。而我們,暫且是平凡人的我們,更不要放棄努力和學習。正因為這些激勵,此刻,深夜一點,我牙痛發炎,發燒38度,依然在堅持自己的夢想,寫這些文字。

借用摩西奶奶的一句話:“你要相信,時光且長,你終將成為自己想要的模樣,擁抱獨屬於你的未來。”而這些的前提是,你要認識自己,學會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