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季深圳雍乾盛世精品展出《五件》

青花描金人物故事紋八方玉壺春瓶

中國是個以瓷為珍的國家,瓷器在中國的歷史上一度成為國家的象徵。青花瓷作為中國瓷器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它的流傳之廣,評價之高,影響之大,達到其他任何瓷器無法企及的高度。總覽中國青花瓷發展史,元青花瓷無疑是一抹亮睛之筆,青花自元朝開始臻於成熟。元代青花大器富麗雄渾、畫風豪放、繪畫層次繁多,素雅高潔,藍色的花紋與潔白的胎體交相映襯,宛若一幅優美的水墨畫,總能給人印象深刻。在品類紛繁的元代瓷器中,青花瓷器以鮮活、豔麗、明快獨樹一幟。

元代在我國曆史上不到百年,但其瓷業的發展在我國陶瓷史上仍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不容忽視,元代瓷業在其手工業中頗具份量,由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年)在景德鎮設立“浮樑瓷局”可見一斑,這也是我國統治階層首次在地方建立瓷業管理機構,為明清景德鎮瓷政開了先河,也為景德鎮日後一舉成為我國最大陶瓷產地奠定根基。

2018年秋季深圳雍乾盛世精品展出《五件》

元青花的紋飾也極有特點。概括起來,一是內容豐富,主體紋飾包括走獸翎毛、花卉瓜果、蟲魚、人物和雜寶等,邊角及輔助紋飾更是多種多樣。構圖佈局繁滿,層次豐富,少則三層,多至九層。總之可謂是繁而不縟、多而不亂、密而不匝,有一種特殊的、兼具東西藝術神韻的美感。元青花紋飾中又以人物故事為裝飾題材的最具特點,開創了青花瓷全新的視覺領域。

2018年秋季深圳雍乾盛世精品展出《五件》

玉壺春瓶又稱玉壺賞瓶,是中國瓷器造型中的一種典型器形。流行地區廣,沿用時間長,宋以後歷代各地窯場均有燒製。此種挺拔秀美的器型來源於唐代寺院的淨水瓶,因此在很多人眼中,玉壺春瓶是具有靈性、佛性的瓷器。基本形制為撇口、細頸、垂腹、圈足。它是一種以變化柔和的弧線為輪廓線的瓶類。其造型上的獨特之處是:頸較細,頸部中央微微收束,頸部向下逐漸加寬過渡為杏圓狀下垂腹,曲線變化圓緩;圈足相對較大,或內斂或外撇。這種瓶的造型定型於宋代,歷經宋、元、明、清、民國直至現代。

藏品名稱:青花描金人物故事紋八方玉壺春瓶

款式/風格:元代

規格; 重:2.085kg 高:35cm 口徑:9.7cm 底徑:11.2cm

【藏品現狀】現展於深圳雍乾盛世藝術品展覽銷售有限公司

此瓶青花描金人物故事紋八方玉壺春瓶,八稜通體青花從上至下繪錢紋、覆蓮瓣紋、人物故事紋和仰蓮瓣紋。畫面中人物刻畫細緻,形神兼具,栩栩如生,空白處襯以楊柳、佈局錯落有致。脛部繪卷草紋和仰蓮瓣紋。此器造型獨特,做工細膩精美,主題鮮明突出,為存世間不可多得之珍品。

胎薄而緻密,釉細膩潤澤。瓶呈八稜形,敞口,細長頸。鼓腹,圈足微外撇。身繪八瓣青花紋,頸部繪蕉葉紋、回紋。腹部主題紋飾四時花卉紋,海水紋。下腹飾卷草紋及蓮瓣紋。造型優美,紋飾生動清晰,青花色澤濃豔。

毛主席紀念像章

“毛主席像章”簡稱“像章”、“紅寶章”、“紀念章”、“瓷章”,是以毛澤東頭像為主體圖案的像章。毛澤東像章作為獨特的歷史文化見證,以其繁多的品種、浩瀚的數量和盛大的流行範圍,成為中國現代史上奇特的文化現象,毛澤東像為表現主體的像章,文革中時期精神信仰。當時各大小單位都爭相設計、製作各式各樣的毛澤東像章,佩戴、收藏、贈送、交換毛澤東像章,成為一種時尚。毛澤東像章收藏的主要價值在於:毛主席像章是世界上最有影響的人物的像章,被譽為“世界第九大奇觀。

毛章的背面經常有一些文字,統一稱之為背文。這些背文多為敬制單位的一些文字,也有一些口號或者語錄。十枚像章中大約有八枚有背文,也有沒有背文的毛章。毛章的背文之中極為少見的是詩詞,其存世量極為稀有。

紀念章一般是在特定時間、特定地點、特定背景下發行的,數量少、政治性強。背面多載有紀念性文字,具有特殊的紀念意義和收藏價值。

2018年秋季深圳雍乾盛世精品展出《五件》

2018年秋季深圳雍乾盛世精品展出《五件》

2018年秋季深圳雍乾盛世精品展出《五件》

2018年秋季深圳雍乾盛世精品展出《五件》

2018年秋季深圳雍乾盛世精品展出《五件》

2018年秋季深圳雍乾盛世精品展出《五件》

藏品名稱:毛主席紀念像章

斷代/款識:文革時期

規格; 總重:1380g

數量:一組(60枚)

像章規格,以大部分圓形為例少部分為其他造型,直徑在4—10釐米左右。像章的材質,有塑料、陶瓷、鋁等但以鋁材質為主。像章正面的主體是毛主席像,陪體有各種各樣的圖案,如韶山,井岡山,遵義會議會址、延安寶塔山、北京天安門等,此外還有紅太陽、大青松、梅花、向日葵、國旗、黨旗等,此組全套保存狀態極好且原封完整,陪體還有毛主席語錄或詩詞或口號等等,文革初期收集毛主席像章的人寥寥無幾,尤其是整版全套保存下來的更是稀罕。

如“星星之火”除上述以外,最近幾年毛主席像章出版物、家庭展覽館、像章城、收藏研究會等等,在中華大地相繼出現,已形成了一條特別的風景線。毛澤東像章反映了近代史、革命史、軍史的發展和變遷,是形象直觀歷史的見證。毛澤東像章主題涵蓋毛澤東在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各歷史時期的重大事件,涉及政治會議、軍事國防、文化藝術、工農產業等各個領域。像章不僅是豐富多彩的紀念品、工藝品,也是研究中國現當代史的豐富資料和實物佐證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更為重要的是,人民對毛主席有深厚的感情,收藏、展覽和研究像章也是對他的紀念。

霽藍釉留白雲龍紋梅瓶

元代景德鎮窯產的梅瓶,瓶身通體施霽藍釉,雲龍、寶珠施青白釉,揚州博物館有一件鎮館之寶一隻霽藍釉白龍紋梅瓶。它通體呈美麗的寶藍色,上面環繞著一條正在追趕寶珠的青白色飛龍。那鮮豔晶瑩的色彩與生動逼真的圖案,且為該館的鎮館之寶。

在瓷器上運用藍釉可以追溯到唐代,發展到元朝時期,景德鎮的御窯場發明了高溫鈷藍釉。色彩鮮豔的藍釉,除釉色純淨外,尚須有潔白的胎質映襯,才能顯現出藍如寶石的理想釉色。元朝在我國曆史上的存在不足百年,但在經濟領域的許多方面有一定程度的發展和提高,尤其是制瓷業,在我國陶瓷史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元代瓷器無論在造型製作,還是在顏料的煉製和燒造方面都取得了新的進步,並且出產了一批優秀的產品,元代霽藍釉白龍紋梅瓶則是代表了元代景德鎮同類器物燒造的最高水準,令人驚歎。

2018年秋季深圳雍乾盛世精品展出《五件》

元朝在中國歷史上雖然只存在了不到一百年,但當時的手工業尤其是制瓷業卻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元代的瓷器製作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又有所創新,製作出了獨具特色的精品,這種霽藍釉梅瓶就是其中一種。中國的瓷器以顏色素淡的白瓷和青瓷為主,彩色瓷器出現得比較晚。唐朝人開始在瓷器上施藍釉。到了元朝,景德鎮採用了新的製作工藝,把“鈷”作為呈色劑融在釉中,燒製出了美麗如藍寶石般的鈷藍釉。獨出心裁的工匠們還在鈷藍釉的瓷器上點綴上青白釉的花樣,以形成強烈的對比,更增強了瓷器的藝術性與審美性。

2018年秋季深圳雍乾盛世精品展出《五件》

在瓷器上運用藍釉可以追溯到唐代,發展到元朝時期,景德鎮的御窯場發明了高溫鈷藍釉。色彩鮮豔的藍釉,除釉色純淨外,尚須有潔白的胎質映襯,才能顯現出藍如寶石的理想釉色。元朝在我國曆史上的存在不足百年,但在經濟領域的許多方面有一定程度的發展和提高,尤其是制瓷業,在我國陶瓷史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元代瓷器無論在造型製作,還是在顏料的煉製和燒造方面都取得了新的進步,並且出產了一批優秀的產品,元代霽藍釉白龍紋梅瓶則是代表了元代景德鎮同類器物燒造的最高水準,令人驚歎。

藏品名稱:霽藍釉留白雲龍紋梅瓶

款式/風格:元代

規格: 重:2.085kg 高:35cm 口徑:9.7cm 底徑:11.2cm

【藏品現狀】現展於深圳雍乾盛世藝術品展覽銷售有限公司

霽藍釉白龍紋梅瓶是典型的元代梅瓶樣式。小口,短頸,溜肩,圓腹,圈足微外撇。胎體厚重堅硬,造型挺拔高大,具有元代瓷器粗獷豪放的風格。此瓶將豐肩修腹的弧線斜收至脛部時,又以弧線外撇至底邊,使梅瓶肩部顯得更加豐滿,而且整體感覺修長美麗,具有極強的藝術美感。梅瓶最大腹徑與高度的比值近似於黃金比,工匠們在長年累月的勞動實踐中不斷髮現並創造著美,這種比例並不是他們刻意追求的結果,而是一種“技進乎道”的境界,單單欣賞如此比例的器型便是一種無與倫比的享受。

梅瓶瓶身之上描繪有神龍出水、馭雲而行的壯美景象,線條流暢,色澤豔麗,詩意盎然,帶給人們以優雅明淨的審美享受。器身通體施鈷藍釉,釉面可見橘皮紋,釉色純淨明亮,晶瑩通透,釉質肥厚瑩潤,勻淨幽雅,閃耀著如藍寶石般的色澤,光可鑑人,精美異常。腹部刻劃三條白色蛟龍飛舞其上,四肢奮力舞動追趕一顆遊動的火焰寶珠,俗稱趕珠龍紋。這件梅瓶上所刻劃的龍紋,具有元代龍紋的典型特徵,龍首小並微微上仰,張口吐舌,露出利齒。鼻似如意頭,下顎飄揚一縷長髯,雙角微微後翹。藍釉點飾的龍眼,怒目穹張,炯炯有神,在白釉的襯托下,更顯突出,起到畫龍點睛的藝術效果。龍頸曲折細長,一綹長鬃翻飛舞動。梅瓶釉色藍白相映,對比鮮明,裝飾效果極佳,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是劃時代的瓷藝珍品,也是充分反映元代景德鎮窖高超燒瓷水準的代表性精品。

黃釉琺琅彩鏤空福壽紋轉心瓶

琺琅彩是續青花瓷之後的又一陶瓷歷史上的巔峰制瓷作品。而琺琅彩是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間達到巔峰。而在康雍乾由朝廷內宮秘密製作的琺琅彩瓷則是巔峰之上最為璀璨的一顆明珠。正是因為在宮廷內製作,而不像歷代御用名瓷那樣在景德鎮御窯廠製作,又因為它興於清代又衰於清代,再加上民間雲中望月般撲朔迷離的傳說,使得琺琅彩瓷在世人的眼裡蒙上了一層濃厚的神秘色彩。

2018年秋季深圳雍乾盛世精品展出《五件》

琺琅彩瓷的特點是瓷質細潤,彩料凝重,色澤鮮豔靚麗,畫工精緻。製作琺琅彩瓷極度費工,乾隆以後就銷聲匿跡了。康熙的琺琅彩瓷大多作規矩寫生的西番蓮和纏枝牡丹,有花無鳥,顯得單調。而雍正以花卉圖案居多,山水、人物也有。當時尤為突出的是畫面上配以相呼應的題詩。雍正時這些題詩的書法極佳,並於題詩的引首、句後配有朱文和白文的胭脂水或抹紅印章,其印面文字又往往與畫面及題詩內容相配合,如畫竹的用“彬然”、“君子”章;畫山水的用“山高”、“水長”章;畫梅花的用“先春章等。琺琅彩瓷器可以說秉承了歷史上中國陶瓷發展以來的各種優點,從拉胚、成型、畫工、用料、施釉、色彩、燒製的技術上幾乎是最精湛的。在乾隆時期出現了很多極其優秀的陶瓷作品,但琺琅彩在製作程序和用料上是其他眾多品種無法比擬的。畫工也不是一般的窯工,而是皇宮裡面頂尖的專業畫師,所以這些器物可以代表當時最高的藝術水平,最高的工藝水準。

2018年秋季深圳雍乾盛世精品展出《五件》

藏品名稱:黃釉琺琅彩鏤空福壽紋轉心瓶

款式/風格:乾隆年制

規格: 重:5.045kg 高:55cm 口徑:13.3cm 底徑:14.2cm

【藏品現狀】現展於深圳雍乾盛世藝術品展覽銷售有限公司

轉心瓶是中國陶瓷藝術的珍品。屬於清代創制的一種瓶式。在一個鏤孔瓶內,套裝一個可以轉動的內瓶,上繪各種紋樣。“轉心瓶”瓶體由內瓶、外瓶、底座分別燒製組成。內瓶上部為外露的瓶口,瓶身似筒形,上有裝飾繪畫,有四季景物、山水人物、花鳥蟲魚等。動內瓶時,通過外瓶的鏤孔,可以看見不同的畫面,猶如走馬燈。

轉心瓶的製作工藝十分複雜。它的內瓶是一個獨立的小瓶子,外瓶分為頸、腹和底座三個部分,其中腹部是鏤空的,以便於觀看內瓶的圖畫。把這四部分分別燒製成型之後,先將內瓶套入外瓶之內,與外瓶的底座組合好,再用一種特製的黏合劑把內瓶上沿與外瓶的頸部黏合,這樣內瓶就可以隨著外瓶自由旋轉了。當轉動外瓶的瓶頸時,從外面看,內瓶上的畫面就變得活動起來。

鬥彩仙佛人物故事紋單系長頸瓶

鬥彩又稱逗彩,中國傳統制瓷工藝的珍品。創燒於明朝宣德年間,明成化時期的鬥彩最受推崇,是釉下彩(青花)與釉上彩相結合的一種裝飾品種。

鬥彩是預先在高溫(1300°C)下燒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礦物顏料進行二次施彩,填補青花圖案留下的空白和塗染青花輪廓線內的空間,然後再次入小窯經過低溫(800°C)烘烤而成。鬥彩以其絢麗多彩的色調,沉穩老辣的色彩,形成了一種符合明人審美情趣的裝飾風格。

2018年秋季深圳雍乾盛世精品展出《五件》

據歷史文獻記載,鬥彩始於明宣德,但實物罕見。成化時期的鬥彩最受推崇,明清文獻中也稱之為成“窯彩”或 "青花間裝五色"。傳世成化鬥彩瓷器圖案繪畫簡練,內容主要是花鳥、人物。它的做法是先用青花在白色瓷胎上勾勒出所繪圖案的輪廓線,罩釉高溫燒成後,再在釉上按圖案的不同部位,根據所需填人不同的彩色,一般是3至5種,最後入彩爐低溫燒成。

世人談及成化瓷,必對成化鬥彩交口稱讚。成化鬥彩是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種彩色結合相成的新工藝、新品位,而 使成化官窯瓷器被後人列為諸窯之首(見清人程哲《蓉槎蠡說》)。而作為“成窯上品”的鬥彩更是聲譽極重。

2018年秋季深圳雍乾盛世精品展出《五件》

成化鬥彩極其名貴,最主要是貴在彩飾工藝上創新。用“精工細作”概括成化鬥彩的質量完全恰。胎質潔白細膩,薄輕透體,小杯胎體之薄幾同蟬翼,可映見手指。白釉柔和瑩潤,表裡如一。豐富而華貴。成化以前釉上彩色很少,即使著名的“景泰藍”所用顏色也遠較成化鬥彩為少。“運用不同的選料和配比,做出這麼多的彩色,是成化時期制瓷工人的巨大創造”。成化青花色澤淡雅,釉上彩色鮮豔清新。

2018年秋季深圳雍乾盛世精品展出《五件》


藏品名稱:成化鬥彩仙佛人物故事紋單系長頸瓶

斷代/款識:明成化

規格; 重:5.130kg 高:45cm 口徑:3.2cm 底徑:11.4cm

【藏品現狀】現展於深圳雍乾盛世藝術品展覽銷售有限公司

成化鬥彩仙佛人物故事紋單系長頸瓶,它們的裝飾題材、構圖設色、描繪技法彩色較宣德薄勻鮮亮,畫面效果生動自然。聲名赫赫的成化鬥彩是在宣德鬥彩成就基礎上發揚光大的。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成化鬥彩在胎質、色釉、裝飾、工藝技法、品種諸多方面都高出宣窯。

成化鬥彩仙佛人物故事紋單系長頸瓶,直口,細長頸,造型俊雅秀逸,線條柔美起伏,盡見迤邐之姿,鬥彩勻淨瑩亮,細膩肥潤,靜穆古雅,胎骨細薄堅緻,麗質怡人,遠視之,宛若佳人玉立,風韻無限。本瓶造型線條極為精美,通體肥潤凝重,彰顯古人對仙佛人物的嚮往理念。其造型端莊,鬥彩豔麗,光潔瑩潤,古樸拙雅,是一件傳世精品。因為成化鬥彩之存世量十分稀少,而所存世上的也基本存儲於臺北和北京故宮博物院。別說是普通百姓,就是所謂的大收藏家,也沒有與之密切接觸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