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思錄》20句精華,每讀一次都是一種修行,受益終生!

《近思錄》是依朱、呂二人的理學思想體系編排的,從宇宙生成的世界本體到孔顏樂處的聖人氣象,循著格物窮理,存養而意誠,正心而遷善,修身而復禮,齊家而正倫理,以至治國平天下及古聖王的禮法制度,然後批異端而明聖賢道統。全面闡述了理學思想的主要內容,故此書實可謂囊括了北宋五子及朱呂一派學術的主體。

《近思錄》20句精華,每讀一次都是一種修行,受益終生!

1、做官奪人志。

出自《近思錄·改過及人心疵病》。

【譯文】做官容易失去人的理想和抱負。

2、文要密察,心要洪放。

出自《近思錄·為學大要》。

【譯文】文章要嚴謹填密,內心要宏達奔放。

3、欲當大任,須是篤實。

出自《近思錄·處世之方》。

【譯文】想要擔當大任,必須是忠誠老實的人。

4、學本是修德,有德然後有言。

出自《近思錄·聖賢氣象》。

【譯文】學習本來是修習德業,有了德業之後才會立言。

5、為學大益,在自求變化氣質。

出自《近思錄·為學大要》。

【譯文】做學問最大的好處,在於力求改變自己的氣質。

6、人才有意於為公,便是私心。

出自《近思錄·處事之方》。

【譯文】人有意識地為公,其實就是私心。

7、克己可以治怒,明理可以治懼。

出自《近思錄·改過遷善克己復禮》。

【譯文】剋制自己可以止住生氣的毛病,明白事理可以制住害怕的毛病。

《近思錄》20句精華,每讀一次都是一種修行,受益終生!

8、富貴驕人,固不菩;學問驕人,害亦不細。

出自《近思錄·改過及人心疵病》。

【譯文】因為富貴而傲慢自大,固然不好;因為有學問而傲慢自大,害處也是不小。

9、教人者,養其善心而惡自消;治民者,導之敬讓而爭自息。

出自《近思錄·治國平天下之道》。

【譯文】教育別人,修養他的善心就會使他的惡念自然消失;治理百姓,引導他們互敬謙讓就會使紛爭自然停止。

10、書須成誦。精思多在夜中,或靜坐得之。不記則思不起,但通貫得大原後,書亦易記。

出自《近思錄·格物窮理》。

【譯文】讀書須要背誦下來。精妙的思考大多在夜間,或者靜坐的時候有所得。如果不背誦就不容易想起來,當通曉了大意之後,讀書就容易背誦了。

11、學原於思。

出自《近思錄·格物窮理》

12、學者先要會疑。

出自《近思錄·格物窮理》。

【譯文】做學問的人要先學會懷疑。

13、一草一木皆有理。

出自《近思錄·格物窮理》

【譯文】一草一木都有它的道理。

14、仁之道,要之只消道一公字。

出自《近思錄·為學大要》。

【譯文】仁的道理,要點只是一個“公”字。

15、涵養須用敬,進學則在致知。

出自《近思錄·為學大要》。

【譯文】滋潤養育自身一定要用誠敬,求學的目的就在於獲得知識和學問。

《近思錄》20句精華,每讀一次都是一種修行,受益終生!

16、學者須是務實,不要近名方是。

出自《近思錄·為學大要》。

【譯文】學者求學一定要務求實際,不要過早靠近名利才對。

17、凡物有本末,不可分本末為兩段事。

出自《近思錄·道體》。

【譯文】凡是事物都有本和末,本末是一體的,不可以把本末分開為兩段。

18、非明則動無所之,非動則明無所用。

出自《近思錄·為學大要》。

【譯文】如果不明事理,那麼動就不知道往哪裡去;如果不動,那麼即使明白事理也沒有用處。

19、聖人之道,坦如大路,學者病不得其門耳。

出自《近思錄·為學大要》。

【譯文】聖人的道理,平坦得就像大路一樣,學者苦於不能得其人門的要領。

20、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

出自《近思錄·為學大要》。

【譯文】瞭解了它就一定喜歡它,喜歡它就要追求它,追求它就一定要得到它。

注:圖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