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9 朱熹《近思錄》中引人深思的八句話,只讀一遍,獲益終生!

《近思錄》,語錄體理學著作,南宋朱熹、呂祖謙合編。全書十四卷,共摘錄北宋理學家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的語錄622條。

一、自古聖賢,皆以心地為本。

聖賢:聖人賢人,古代指道德、學問都極為傑出的人。為人以心地高潔為最重要。

朱熹《近思錄》中引人深思的八句話,只讀一遍,獲益終生!

二、涵養須用敬,進學則在致知。

涵養德行需要用敬禮,沒事的時候需要用敬將心存養在這裡,提高警覺,不使放肆。要是學問有所進境就要致知窮理。

三、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意思是對別人給自己指出的缺點錯誤,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沒有,就用來提醒自己不犯同樣的錯誤。

四、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

大概的意思是:只有寓認知於趣味之中,則學習的勁頭才會經久不衰,學習的成果才會碩大事盛。實際上這句話就是強調的興趣對人學習的重要性。

朱熹《近思錄》中引人深思的八句話,只讀一遍,獲益終生!

五、為學須有本源,須從 本原上用力,漸漸盈科而進。

求學必須找到根本點,從根本點上用功,才會循序漸進。在外界的事事物物上去探求天理,是沒有根本的學問。如同把沒有根的樹移栽到水邊,短時間內還顯得很鮮活,但是時間長了,必定會枯萎而死。

六、性者自然完具。信只是有此者也。故四端不言信。

性完備的兼具仁義禮智,性在四者當中,且誠實此四者。不單獨說信,是因為四者都不能離開信而存在,信不在四端中獨立,卻始終不離四端。

朱熹《近思錄》中引人深思的八句話,只讀一遍,獲益終生!

七、學者為氣所勝,習所奪,只可責志。內重則可以勝外之輕,得深則可以見誘之小。

如果理不足,人就易為血氣所支使。如果性不定,則習俗就會有很強的感染力,而本性就為習染所剝奪了,在這種情況下只能寄望於立志了。大凡人的內裡有所不足,才會出現外在之餘;心中無主,才覺紛華的可愛。若能以修身養性為重,則富貴利達皆在所輕。所得於學問愈深,則外物的誘惑也就愈小。

八、所見所期,不可不遠且大。然行之亦須量力有漸。志大心勞,力小任重,恐終敗事。

每個人的眼界和希冀,一定要長遠博大,但是做起來也必須量力而行、慢慢推進。志向宏大容易使心勞頓,力量不夠卻任務沉重,恐怕最終還是完不成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