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报」激活一池春水——澧县智慧党建启示录

「常德日报」激活一池春水——澧县智慧党建启示录

「常德日报」激活一池春水——澧县智慧党建启示录
「常德日报」激活一池春水——澧县智慧党建启示录

本报记者 胡德桂 通讯员 李论 冯晓明 杨波

“洞庭第五极、澧水中心城”,这是澧县人民共同的梦想。为圆此梦,澧县县委吹响了“新澧州、新跨越”的集结号。新跨越靠什么来引领?澧县县委书记邹如龙说:“党的建设是根本,抓党建就等于抓住了发展的‘牛鼻子’。”

“传统党建已难以适应新形势要求,党建工作必须创新。”这是澧县县委副书记马永忠对全县党建工作的要求。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澧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胡元琴表示,以智慧党建为契机,促进全县党建工作向“服务型组织”转型升级。

如今,澧县以党务、政务、商务等“三务一体”的智慧党建激活一池春水,显现出无穷无尽的魅力,令人遐想,给人启迪。

「常德日报」激活一池春水——澧县智慧党建启示录

10月13日,星期六,记者来到澧县如东镇长福村采访,但见一幢幢别墅和别墅式的平房,坐落在道路旁、青山中。在这些各式各样的建筑中,有一幢淡黄色外观的简约欧式建筑格外耀眼:党旗与“澧县党建”字样组合成的标志、金色的“长福村综合服务中心”的雕刻字,高悬在建筑上方,大门两旁悬挂着“中共澧县如东镇长福村总支部委员会”“澧县如东镇长福村村民委员会”“澧县如东镇长福村村务监督委员会”等3块牌子。大门正上方的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澧县下沉乡村受办政务服务事项”的内容。

步入服务中心大厅,正前方墙上红底金色党徽与金色“为人民服务”“智慧党建”“长福村便民服务中心”字样组合成的牌匾,让人感到特别亲切与温暖。

服务中心内设党建服务、综合服务、保障服务、卫计服务等4个办事窗口。在这里值班的村干部告诉记者:村级平台可直接办理程序简便、材料齐全的申请事项;需要上级审批的事项,则由窗口工作人员将材料上传至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审查;所有事项均实行网上办理、全程代办,即“线上数据多跑路,线下群众少跑腿”。

363平方米、共有10间办公室的村服务中心,党建工作室、矛盾调解室、电子商务室、图书室、综治中心、河长办、党代表工作站、亲情服务站、小会议室、视频大会议室等,一应俱全。

近年来,澧县投入2.1亿元,给全县291个村、社建起了统一样式、统一规格、统一风格、统一功能的融党务、政务、商务等“三务一体”的村级服务中心。服务中心成为澧县村、社的标配,成为澧县一道靓丽的风景。

“有了阵地,就是不一样了。”如东镇长福村总支书记陈远军说,“过去,开个支部大会,每个党员发20元补助都有请不来的。现在,没有了补助,每次支部大会都到的整整齐齐,党员们还生怕漏会,主动打听开会时间。”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长福村只有3间、100平方米的土墙土瓦的村部。几十号党员开个会,屋子里坐不了,部分党员不得不找附近农户借来凳子坐在外面“旁听”。遇到下雨,坐在外面的还要打雨伞。后来,不少党员干脆就不参会了。“连党员会都开不拢了,党员的心怎么能拢在一起,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从何谈起,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从何谈起?”陈远军一语道破天机——党的建设离不开阵地。

有了阵地,全县村、社,每月一次的支部主题党日活动雷打不动,“三会一课”开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特别让一个个党员感到自豪的是,通过村、社服务中心的会议视频,聆听了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德睿和县委书记邹如龙的精彩党课。

「常德日报」激活一池春水——澧县智慧党建启示录

说起智慧党建的视频党课,党员们颇有感慨。

澧浦街道皇山社区今年54岁的党员张兴全说:“现在街上卖小菜的都时兴起微信支付,党员教育形式早就该智能化了。视频党课,就像身临其境,让我认得了市委书记周德睿和县委书记邹如龙,深刻的党课内容让我受益匪浅。过去那种‘上传下达’式的学习,往往容易走音走调,视频学习让我们能垂直接受信息,精准理解政策。”他举例子说,过去以为只有一个女儿的户,女儿出嫁后就可以吃五保或吃低保了。视频学习后弄明白了,这种情况既不能吃五保,也不能吃低保,因为,出嫁了的女儿也有赡养老人的义务。遇到因此闹情绪的居民,张兴全就耐心给予疏导。

澧阳街道水德庙社区今年64岁的党员郑学文说:“刀不磨会生锈,人不学会落后。党员不学,思想容易落伍,思想落伍了,支撑党员起模范作用的精神支柱就倒了。”儿子、儿媳不在身边,每隔半个小时,郑学文就要给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的老伴接屎端尿。然而,社区支部开展的学习与活动,他没拉下一次。就拿听周德睿和邹如龙上党课来说,他每隔半个小时小跑回家一趟,给老伴接屎尿,然后又一路小跑赶回视频会场继续听课,一堂课听下来,他要来回跑几趟。多年来,郑学文保持着党员本色,发挥自己会维修电器的一技之长为邻居修理家电,不收分文,只需“换工”——我给你家义务修电器,你帮我临时照看一下老伴。

甘溪滩镇芦茅村今年72岁的党员曾召成说:“通过学习,可以知晓哪些是大力倡导的,哪些是必须反对的。县里召开整治‘人情风’大会,支部组织党员收看了,我才知晓有些酒不能整,有些酒不能吃。”从此,曾召成不但做到了自己不违规整酒,不吃违规整的酒,还多次成功劝退邻居违规整酒。邻居刘目云准备整七十岁寿酒,餐馆酒席都订好了,还准备杀一头肥猪。曾召成知道后及时上门做工作,讲县里的规定,让刘目云退了预订的酒席,收回了整酒的口信。

“过去找村干部难,往往要上村干部的家门。上了家门,还不一定遇得到。现在好了,在村服务中心准能找到村干部。”如东镇长福村今年56岁的村民李明华感慨地说。

是的,在澧县,如今的村干部都是脱产干部,再也不用惦记着自己的一亩三分田了,村干部按月打卡拿固定工资。全县村级运转保障经费平均达到了27万元,村党组织书记基本报酬达到了3.6万元/年,绩效奖励达到了3000元/年。全面落实村干部绩效工资、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险,县财政对每名村干部的绩效、社保给予2000元/人/年的补贴,为每名镇(街道)、村(社区)干部和党建联络员开展了免费健康体检。县委织组部还统一给每个村、社聘请了一名年轻、有大专以上文化、会电脑操作的党建联络员。

有了办公场所,有了固定工资,村干部工作安心了。码头铺镇陆家桥村总支书记叶双岩告诉记者,他家里有3.3亩田地,自从拿固定工资后,就没再管过家里的田地,全由妻子操持,农忙时请人打突击。

如今,澧县村干部全部实行坐班制,周末轮流值班。服务中心各窗口都是AB双岗。村民找村干部不再难了,村民办事不再难了。

阵地建设,让党员有了归属感,让支部有了凝聚力,让村、社干部回到了群众当中。

“不能让村、社服务中心成为应付检查、忽悠百姓的花架子,必须把政务服务平台延伸到镇街、村社。”

「常德日报」激活一池春水——澧县智慧党建启示录

澧县291个村(社区)都建起了服务中心。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东风就是放权——全县职能部门,只要法律和政策没有严格要求的,受理、审批权能下放的事项,一个不留全部下沉到镇、街。县委、县政府坚决、明朗的态度,让各职能部门吃下了定心丸。

民政是与百姓打交道最多的一个部门。澧县民政局涉及百姓的事项有20多个大项、100多个小项,全县每年约有8万多名群众要到民政局拿各种各样的钱。

虽说该局100多人,平时工作都疲于奔命,但听说要放权,有的干部产生恋权情绪:“权力下放,就没什么权了,说话也就不灵了,也没有什么人会理我们了。”

“放权,是‘放管服’改革的迫切需要;放权,是‘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体现;放权,是便民服务的举措;放权,就是转变工作作风。”澧县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陈祖毅告诉记者,他们把放权提高到讲政治的高度,说服了全局工作人员。

该局第一批下放了6个事项到镇、街,第二批即将下放8个事项。他们以权力下放为契机,以方便群众为导向,再造服务流程——程序越少越好,材料越少越好,能凭一张身份证办的就凭身份证办。

比如说,老年人优待证办理,过去全县只有一个办证端口,办个老年人优待证还真不容易。这次该局把老年人优待证办证受理、批准权下放到了镇、街。每个镇、街都开通了一个办证端口,办证所需钢印也按编号发放到了每个镇、街。群众可以仅凭一张身份证,甚至不要照片,就可在镇、街便民服务中心的民政残疾窗口,稍等片刻拿到证件。因为澧县智慧党建平台已与公安等部门打通数据共享,用有效身份证一扫,公民信息和照片也就出来了。

「常德日报」激活一池春水——澧县智慧党建启示录

这个可以全国通用、免费乘车的老年人优待证,过去,全县一年到头最多办二三千多个,今年仅4个多月就办了1万多个。

为了改变过去“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局面,该局实行临时救助指标化,依据镇、街重点民政服务对象的多少,把临时救助款按不同的指标数、分季度打到各镇、街。2000元以下的临时救助,直接由镇、街审批发放。镇、街只需向县民政局提供由村、社、镇、街签字、盖章的救助名册,作为事后监管、追责的依据。

为了把好事办好,提高镇、街对下放事项的承接能力,该局集中培训了民政所长、民政办事员。镇、街民政所,再组织村、社党建联络员培训。局领导、相关股室负责人下到镇、街,督导检查工作,一对一指导业务。

「常德日报」激活一池春水——澧县智慧党建启示录

像民政局一样,澧县相关职能部门纷纷放权。

县委组织部牵头,组织县政务服务中心、公安局、民政局、人社局、卫计局、林业局、农业局等25个部门,会商确定了分批下沉至镇、街、村、社的70个服务事项,制定了镇、街政务服务事项目录,身份证、生育证、老年人优待证等25个第一批下放的服务事项已全部下沉到位。

县委组织部联合县政务服务中心,按“合法合理、重心下移、高效便民、权责一致”的原则,制定下发了政务服务事项下沉镇街、村社受办工作实施意见,会商确定镇、街,可受理初审事项23个,可审核决定事项47个。

10月14日,星期天,记者来到如东镇便民服务中心,但见中心大厅内设有国土资源、规划建设、农业综合、党建服务、公共服务、财政惠农、卫生计生、劳动保障、民政残疾等8个办事窗口。这里是承接下沉事项的平台,与村、社服务中心网络相联。作为智慧党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澧县19个镇、街便民服务中心统一设置为“8+X”的模式,即基本保证8个办事窗口,镇、街根据自身实际,可增设其它服务窗口。

“过去,百姓来镇里办事,有些事办不了,我们心里干着急。现在,通过智慧党建平台下沉了不少事项到镇、街,我作为镇党委书记,心里感到很欣慰。同时,又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因为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如东镇党委书记彭家金说。

像其它镇、街一样,如东镇站所工作人员到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办公。镇干部则联村、联社区、联窗口,加强领导、指导,确保下沉事项接得住、接得稳。4个多月,如东镇便民服务中心办结上千件事项,无任何差错。

智慧党建平台倒逼镇、街干部转变作风、主动作为。由县政务服务中心统一在平台上设置并考核的“限时办结”功能,就像警钟,时刻提醒干部办事不能拖沓。

澧浦街道任家巷社区何小芳通过村服务中心申报生育证。澧浦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平台显示“未办结”,原因就是还没有完成“入户调查”的必经程序。尽管离县政务服务中心规定的办结时间还有9天,但他们不等不拖,第二天上午,街道卫计监督所所长周泽伟,就与任家巷社区妇女主任曹文菊一道上了申报者的家门,下午就给审批了。像这种过去拖上半年都有可能的事,如今只用了两天就给办好了。

村、社干部的工作作风也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点赞。

如东镇长福村服务中心离村里的墟场较近。村民往往在墟场赶完集,就顺便到服务中心办事。有些村民起得早,赶完集后,六七点多钟就到了服务中心。为了便于村民办事,长福村干部每天早上7时就上班了,比规定的上午8时上班提前一个小时到岗。他们却没有因此而提前下班。

社保年检要刷脸,有些老人因腿脚不便或在外地带孙儿孙女,不能来服务中心,村干部就上门刷脸或远程刷脸。

党建联络员充分发挥电脑操作上的传帮带作用,哪怕在休息时间也是有求必应。涔南镇崔家岗村党建联络员马玲芳,电脑操作娴熟。周末,值班村干部有时在操作电脑时卡了壳,她接到求助电话后,每次都二话不说,赶到村里救援。

「常德日报」激活一池春水——澧县智慧党建启示录

我们不得不感叹:智慧党建让干部的作风变得更加优良。

提升基层组织力也好,促进干部作风转变也罢,目的就是要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就是要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办事。

复兴镇温泉村在广东东莞一家工厂打工的陈浩,请了20天假回家办建房证,没想到“智慧党建平台这么好”,规划、国土双证3天就给办下来了。他提前9天回厂。

陈浩的房屋由于年久失修,都快倒塌了。在外打工积攒了一些钱,准备把房子在原地推倒重建。如今农村建房,无论是新建,还是改扩建,都要经过规划、国土审批,否则,就是违法建筑。早就听说办建房证不容易,要跑镇上城建站、国土所,往往是找到了城建站长,又找不到国土所长;找到了国土所长,又找不到城建站长。就是运气好,同时能找到站长、所长,但由于镇城建站、国土所没有审批权,需上报县局审批。这样一来,一个建房证批下来,要20多天甚至一个月。

10月1日,打算花20天办建房证的陈浩回到了家里。10月2日,他到村服务中心提交了建房申请。由于属于需镇便民服务中心审批的事项,村里把陈浩的申请材料通过平台上传到了镇里。10月8日,国庆长假上班第一天,复兴镇城镇建设环保站站长谭春舫,与镇国土所所长易四平及分管副镇长丁健,一起到陈浩家现场踏看会商,结果是陈浩符合申请条件要求,准予原址重建房屋。本来10月9日就可办下来的建房证,但由于陈浩先前没有提供户口资料,待补充完后,于10月10日,他得到了规划许可证和用地批准书。

原来,澧县规划、国土部门,把村民建房的规划许可证和用地批准书的审批权下放到了镇、街。

甘溪滩镇芦茅村孙圣于家的家具用得都快成“文物”了。去年,他想把自家屋前屋后的几棵大树砍了做新式家具。

得知孙圣于要砍树,村里就派村干部上了他的家门:“砍自家屋前屋后的树,也得先办砍伐证。”

一心想砍树做家具的孙圣于,便匆匆跑到镇林业站办证。没想到,“长征”似的办证程序,让他打消了这一念头。

原来,镇林业站没有砍伐证审批权,得上报县林业局审批,加上镇林业站人手不足、事情繁杂,孙圣于前后花了近一个月,跑了好几趟镇林业站也没把证办下来。

澧县智慧党建平台运行后,村干部再次上了孙圣于的家门:“10方以内的砍伐,只要到村里申报,镇里就可审批了。”孙圣于将信将疑带着承包合同,来到村级服务平台,填写了砍伐申请。“真没想到,这么快,第二天林业站就来我家现场勘测,第三天就拿到了采伐证。”孙圣于啧啧称赞。

小渡口镇土地洲村今年75岁、腿脚不便的严友兰,曾因身份证丢失愁眉苦脸的。原来,他惧怕办身份证。他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办理第二代身份证的情景。从土地洲村到澧县县城有近30公里路,好不容易折腾到了县政务服务中心公安窗口,又因人太多,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等办完照相等手续,就已到中午。就这样,他来回花了个大半天时间,才把身份证手续办好。身份证丢失了2个多月,但他一直嫌麻烦,不愿去补办。

听说县公安局把办身份证的受理权下放到了镇、街派出所,小渡口派出所受理办身份证了,他才舒展了眉头。10月12日,他家人用车把他送到了小渡口派出所。到了派出所,严友兰老人就坐上自己随带的轮椅。由于坐在轮椅上照相高度不够,派出所户籍民警郭先爱,就找来旧书旧报,反复试着给他的坐位垫高,直到垫到最佳的拍照高度。就几分钟,补办手续就办完了。严友兰老人感叹:“真没想到,民警这么热心,补办这么快。”

澧县智慧党建平台从今年6月正式运行以来,受理政务服务事项4.2万件,正常办结率达95%;镇、街、村、社通过智慧党建平台办理的各类证照2.5万本,数量在全市各区县(市)中处于领先位置。

「常德日报」激活一池春水——澧县智慧党建启示录

“智慧党建让我们村至少增收45万元。”说起智慧党建的商务作用,码头铺镇刻木山村总支书记廖双全笑呵呵地说。

水果产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刻木山村,是省级生态村。该村现有柑橘1800亩、纽荷尔脐橙1100亩、早熟香桃700亩、柚子200亩。每年,果林下养土鸡二三万只;每年,5000亩生态林下养土猪二三千头。全村853户,有726户加入到了村里的专业合作社。村民只管生产,合作社包销售。分红时,农户得大头,合作社得小头。去年,尽管是水果小年,全村分红10万元以上的户12个;分红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户85个;其余的户都是2至3万元的分红。

智慧党建平台运行后,刻木山村把村里的水果、土鸡全部发布到了商务平台上。目前,网上预订水果100多万公斤。

就“智慧党建增收45万元”, 廖双全给记者一笔一笔地算了算账:

保守一点,按产水果300多万公斤来算,运量3万公斤的挂车要拖100车。现在网上配货,比原来找配货公司少中介费每车500元,而且网上配货都是回头车,每车运费比过去少2000来元。光运费这一项可少开支25万元。

村专业合作社每年派出5人跑销售,3个月时间,每人每月至少花1万元,共要开销15万元;每一车水果租门面费500元,100车的话就要门面费5万元。现在网上销售量可达总产量的三分之一,那么,人头经费可节约5万元,门面费节约1.7万元。

网上零售优质脐橙纽荷尔,只算10万公斤,每公斤只多赚1.4元,比批发可多赚14万元。

几项一加起来,真的到了45万元。

「常德日报」激活一池春水——澧县智慧党建启示录

智慧党建让“银行”下沉到了百姓的家门口。

有200多人的甘溪滩镇太青村太平自然村,离镇上有三四十公里。过去,住在那里的村民存个钱、取个款,都得跑到镇里。去镇里,如果租摩托车的话,来回要花70元。太青村服务中心把金融服务延伸到太平自然村,在那里设了个金融服务代办点。如今,那里的村民可在家门口办存、取款,交电费、话费等业务了。

亲情服务是澧县智慧党建的一大特色。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多,他们没有智能手机,也不会操作智能手机。全县各村服务中心均设立了亲情服务站,免费为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与在外工作或务工的家人,提供现场视频服务。

公式

我们不难看出,澧县智慧党建,最后都落脚到一个“实”字上:阵地建设看得见、摸得着,党员学习、群众议事有场所;村社、镇街干部,工作日8小时之内在服务中心随时找得到;政务服务下沉事项多,群众办事可不出村、社。

我们不难看出,澧县智慧党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是智慧党建的最大智慧。

资料/常德日报

THE END

「常德日报」激活一池春水——澧县智慧党建启示录「常德日报」激活一池春水——澧县智慧党建启示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