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隻華南虎的「虎爸爸」

12只華南虎的“虎爸爸”

李石洲當年從死亡線上搶救回來的幼虎“威威”如今已經成年。

12只華南虎的“虎爸爸”

虎媽媽和小虎在嬉戲。

12只華南虎的“虎爸爸”

李石洲抱著幼虎“威威”。

12只華南虎的“虎爸爸”

李石洲所在華南虎繁育研究中心內的華南虎

韶關華南虎繁育研究中心專家李石洲:

華南虎是我國特有的虎亞種,屬於珍稀瀕危動物。上世紀90年代後,再也沒有人發現過野生華南虎的活動痕跡。現今華南虎已無法自我繁衍復壯種群,人工飼養繁殖,擴大種群數量,進行野化訓練,放虎歸山是拯救華南虎的唯一途徑。

自2008年7月國家林業局批准在廣東省韶關市建立華南虎繁育研究中心起,做野外調查出身的李石洲就轉行從事華南虎繁育研究,如今在他的帶領下,這裡的華南虎已從當初的2只增加到12只,約佔全國人工圈養華南虎總數的十分之一。從一位高考落榜生到華南虎專家,李石洲克服了一個個難題,與山為伴,與虎結緣,始終在自然資源保護的道路上堅定前行。

文、圖/廣州日報記者 郭原毓

科學繁育:

從死亡線上救回幼虎“威威”

在位於韶關市森林公園內的華南虎繁育研究中心,記者見到了五十多歲的李石洲,他帶著團隊裡的四位年輕人,圍坐在靜謐的辦公室中,默默盯著牆面上的虎舍監視器,大家偶爾就華南虎的健康問題稍作討論。這樣的工作情景從華南虎繁育研究中心成立至今,已是常態。

李石洲指著監視器裡的畫面對記者解釋道,“虎舍裡的一公一母兩虎目前正在嘗試交配,如果交配成功,100天后就會產下虎崽,所以我們需要格外留心。”

雖然目前他們擁有的華南虎數量相比剛建立時已擴充了幾倍,李石洲依然很重視華南虎的健康。他說:“我國現存的華南虎,都是由兩雄四雌共六隻老虎人工繁育的後代。由於呈現高度近親繁殖的狀態,華南虎的繁殖率低,死亡率高,抵抗力弱。”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在華南虎基地落成不久,李石洲帶領團隊想盡辦法,曾引進福建的華南虎進行繁育。2011年10月,從福建引進的母虎產下兩隻虎崽,不巧遇上粵北山區突然降溫,兩隻小老虎相繼感染肺炎。“那時我們剛剛起步,經驗不足,沒有保住‘老大’。”李石洲和團隊成員至今提起,仍一臉遺憾。當時他們緊急聯繫省林業廳,請來廣州動物園、香江野生動物園的專家,連夜救治,總算把“老二”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幼虎漸漸長大,李石洲給它起名“威威”。如今威威已長成強壯威風的成年華南虎,李石洲路過虎舍喚它名字時,威威會發出友好的低沉呼嚕聲回應。

搶救威威的經歷讓李石洲意識到,對於華南虎這種特殊物種,不僅要注重繁育,還要注重科學。他帶領著團隊總結經驗,從飼養、育幼和疾病防治等方面著手研究,最終提出了“華南虎幼虎肺部感染診斷及綜合治療”方案,被各大動物園廣泛應用,取得良好效果;經李石洲研製的“動物多功能通道裝置”也獲國家實用型專利。

傳奇經歷:

從林業工人到養虎專家

作為名副其實的華南虎專家,李石洲前半生的發展充滿傳奇色彩。他出生於廣東省韶關市始興縣一個小山村,1978年高考落榜後,他挑著揹包步行10多公里,走進了公社辦的樟棟水林場,成為一名林業生產工人。

那時樟棟水至車八嶺一帶的森林資源保護較好,物種資源豐富,而且是過去華南虎經常出沒的地方,加上李石洲本身對生物特別感興趣,1981年建立車八嶺自然保護區後,他便選擇繼續留下。1984年,他被選派到中山大學生物系培訓學習,這也成了他人生的轉折點之一。

“培訓為期4個月,3個月上課,最後一個月由教授帶著我們去野外實習。”李石洲回憶當初,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把大學本科四年所有的生物學知識融會貫通,得益於紮實的理論基礎加實踐。他認為,學生物一定少不了野外考察,當時他們去了華南植物園、肇慶林區等地,辨認植物,學習製作標本,積累了很多經驗。

培訓結束後,李石洲還主動報考東北林業大學讀函授,學習林業和生物科學知識,回到保護區後便成了科研工作負責人。“當時經常有華農的教授帶學生來保護區考察,我就跟著虛心學習,加上整天待在林區,最後在辨認植物方面比很多專家還要準確。”李石洲說。

在中大學習時,李石洲學到製作標本的方法,回到林區後還專門請了標本製作老師傅來指導。如今,車八嶺自然博物館內的動植物標本大部分都是由李石洲製作的。由於做標本能力出色,李石洲還在林業系統小小出了名。但後來李石洲慢慢就不做標本了,他意識到,製作標本這一行越來越不被需要,因為它是破壞性的一種記錄方式。“做標本勢必要損壞原有的自然資源,隨著科技發展,現在也可以通過照相,三維建模來記錄物種,加上製作標本需要用到很多管制藥品,大部分是有腐蝕毒性的,製作起來並不簡單,比較浪費人力和時間。”李石洲說。

心繫虎種:

克服重重困難 成立研究中心

由於當年的車八嶺是華南虎活動頻繁的地方,為了保護這一重要資源,李石洲牽頭成立了保護區華南虎調查小組,擔任組長,經常帶領組員爬高山,住帳篷,在保護區及周邊地區尋找華南虎的蹤跡。

“我們先後發現了10多處華南虎腳印和掛爪,摸清楚了華南虎的活動範圍和活動規律,證明當時華南虎仍在車八嶺乃至其他縣區有分佈。”李石洲還寫了一篇題為《車八嶺上老虎坳》的文章,發表在北京《大自然》雜誌,引起了全國同行的關注,使車八嶺以虎成名,這也讓他與華南虎結下了深厚的淵源。

如今,華南虎繁研究中心地建起了三個繁育區、一個育嬰區、一座實驗樓和一座專家樓,還擁有韶關首個院士工作站,一切看起來都是上了軌道的模樣,但回憶起當初起步階段,李石洲與團隊人員皆是一陣唏噓。

由於華南虎野外資源十分稀少,野生華南虎已不存在自我恢復種群的能力,因此人工飼養是拯救該物種的唯一途徑。為了拯救華南虎,李石洲於2001年主動申請調到華南虎省級自然保護區工作,次年策劃在韶關國家森林公園內建立華南虎繁育基地。“建立繁育基地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首先要取得國家林業局的批准,其次要有合理的規劃和資金投入。”李石洲說道。剛開始時,他查找有關資料,編制華南虎繁育研究基地建設方案,並多方徵求意見,很是奔波。

幸好老天助力,就在此時,香港吳氏保護野生動物基金向李石洲伸出援手,捐資完成第一繁育區的虎舍圍欄建設。2008年,基地從福建引進一對華南虎進行飼養,兩年後這一對華南虎先後產下3胎虎仔,引起了社會的關注。隨之,李石洲獲得省林業廳支持,華南虎繁育研究基地規模開始擴大,並完善配套設施建設。

當前困境:

後續資金、人手都成問題

在幾年的繁育中,李石洲總結出了幾條經驗:要想確保華南虎種群健康發展,達到拯救和發展華南虎種群的目的,必須建立半野化模式的飼養環境,優化種群結構,解決因近親繁殖引起的種種問題。目前,李石洲和研究團隊通過制定華南虎的身份家譜,已做到確保近交係數0.4以下的才進行互相繁殖。

“基地的後續管理經費目前仍然沒有保障,除了資金以外,我還有五年就退休了,現在基地就剩下這四個年輕人,人手也是個問題。”李石洲感嘆道。

這些人工繁育的華南虎有可能再放回到野外嗎?李石洲表示暫時沒有計劃,不過他了解到,我國有十來頭華南虎運到南非野化,如果野化成功,這些華南虎會送到福建梅花山放養,“2000多畝的地都圈好了。”華南虎不能放野外,並不是華南虎不能適應,而是人類活動太多,生存環境已被破壞。“不是虎的問題,是人的問題。”李石洲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