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一次专题询问,问前“备课”竟历时半年多!

2017年年初,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把听取省人民法院审判公开、省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专项工作报告列入年度监督工作计划,并决定围绕“增强司法公信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首次对省公、检、法、司部门开展专题询问。半年多来,省人大常委会和省人大内司委为这次专题询问做足了前期“功课”。

「头条」一次专题询问,问前“备课”竟历时半年多!

作为陕西省人大常委会首次对司法机关开展的专题询问,精心“备课”专题询问成为陕西省人大内司委和省人大常委会 2017多半年来的重中之重。

期间,陕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听取了有关工作汇报,研究方案,紧扣司法体制改革,确定省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为此次应询机关,应询机关涵盖“一府两院”。省人大内司委按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刘小燕“深入基层一线,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把专题询问的准备工作做实做细”的要求,聚焦司法公信,畅通民意,把深入开展专题调研作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掌握了详实的资料。

6月 9日,赴陕西省人民检察院走访调研;7月 7日,赴省高院走访调研;7月6日,主持召开律师代表座谈会;先后在榆林、汉中、安康与基层法院、检察院的法官、检察官面对面交流,了解司法体制改革后立案、审判、执行、法律监督等情况,了解司法人员的待遇、生活情况……半年多来,为这次专题询问,刘小燕马不停蹄。由此,这次专题询问的问题指向逐渐清晰起来。

询问搞得实不实,关键是看问题提得准不准。

8月21日,陕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决定,将听取法、检两院的专项报告和组织开展专题询问正式列入 9月召开的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常委会议的议题。省人大内司委进一步精准发力,详细梳理调研取得的材料,并就所理出的问题进一步开展调研。与此同时,内司委举办全省内务司法工作培训,向参加培训的各市人大内司委就专题询问议题征求意见和建议,召开了应询机关工作协调会,请应询机关自查并列出问题清单,进一步明晰问题。

为了增强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司法工作的切身感受,8月底,陕西省人大内司委副主任委员孙晓杰、王建领分别带队调研了西安、宝鸡、咸阳、铜川等县(市、区)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入员额法官人数少,而案件数量又在不断增加,法院是如何保障办案质量的?”“检察机关的检察建议都能被采纳吗?抗诉的案件有多少?改判的有多少?”律师的辩护权是否得到充分保障?”执行难的问题解决的怎么样?”“为什么有的案件裁判文书网上查不到?”……调研过程中,委员们边走、边看、边问、边思考,上午的调研座谈会开到下午一点多,下午的座谈会开到晚上七八点,调研的过程也是依法履职的过程,他们代表人民发问,同时也增加了对一线司法实践的感受。

“信访是人大监督议题的重要来源之一,今天想听听我们信访部门对涉法涉诉信访的情况。”9月 5日,陕西省人大内司委就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接访情况向省人大信访办和西安市人大信访办征求意见和建议。会议了解到,长期以来,有一些群众不服法院判决和裁定,串访、缠访、闹访时有发生,信访不信法的情况还比较突出。

经过高密度的调研、走访、座谈,陕西省人大内司委共收集到 217个问题,涉及立案、审判、执行、刑罚执行、司法公开、律师权益保障、法律监督等多个方面,有了第一手的资料和数据,对司法公信的感受更为全面客观,也有力地保证了人大监督的针对性、实效性。

专题询问在于“问”,更在于务求实效。询问犹如一场“考试”,目的不是把“考试”对象“考倒”,而是在“考试”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专题询问时间有限,要把收集到的217个问题都问到显然不现实,所以必须把分散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归纳整理,找出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找出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重点问题,找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入 9月,围绕专题询问,陕西省人大内司委几乎每天都要开会,对收集的问题进行分类、组合、提炼,力求问题聚焦改革、聚焦实践、聚焦司法全过程,确保询问参考题目重点突出、涉及全面、指向清晰。对于筛选下来的问题,内司委按法院、检察院、公安厅、司法厅职能分别予以转交,要求相关单位对照问题认真检查,做好整改。

9月6日,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专门就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的组织安排召开了协调会,向应询机关明确专题询问的相关问题,要求认真准备,精心安排。

9月12日,刘小燕专门召集应询机关负责人会议,要求应询机关提高政治站位,不推卸责任、不回避矛盾,能够积极面对反映情况,特别是其中的难点问题,深入查摆原因,探讨解决之策,以对党、对人民、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准备好专题询问的各项准备工作。

“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正全力以赴确保这次专题询问问出司法改革关键,问出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强音,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