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自然指數:中國十城位居全球科研城市50強,北京全球第一!

11月1日出版的《自然》增刊“2018自然指數—科研城市”,展示了全球城市在科研表現上的變化,並指出有可能影響到這些城市科研發展軌跡的潛在社會因素。最新自然指數數據顯示,中國北京依然是位居全球第一的科研城市,居於其後的前五位城市分別為美國紐約都市圈、大波士頓地區、舊金山—聖何塞地區、巴爾的摩—華盛頓地區。

自然指數追蹤了全球82種高水準科研期刊所發論文的作者信息。根據自然指數,中國除北京之外,其他許多城市在過去6年對高質量科研的貢獻都不斷增加。全球科研城市50強中,共有10座中國城市:北京(第1)、上海(第7)、南京(第12)、武漢(第19)、廣州(第25)、香港(第26)、合肥(第27)、杭州(第33)、天津(第35)、長春(第42)。

美國有19個城市位居全球科研城市50強之列。在全球10強中,日本東京位居第6,法國巴黎第8,其他均為中國和美國的城市。這顯示了中國和美國在全球高質量科研產出上的主導地位。

增刊還著重介紹了南非開普敦、美國舊金山、德國慕尼黑、中國武漢和巴西聖保羅這5座全球科研城市,它們都是所在地區的佼佼者,並由此揭示這些城市在保持其科研熱點城市地位時所面臨的挑戰。例如,舊金山高漲的住房價格可能會損害其作為創新引領者的地位;武漢則受壓於中國城市之間日益激烈的人才爭奪。

科研城市之間的競爭也不斷加劇。根據Web of Science數據庫,波士頓在2013年對前10%高被引論文的貢獻最多,位居其後的是北京、紐約、倫敦和舊金山。但一些新來者正在快速崛起。2000年至2013年期間,德黑蘭、武漢和廣州發表的高被引論文數量都有超過500%的增長。自然指數也顯示了類似的趨勢。北京位於自然指數科研城市的首位,但在過去6年,其貢獻份額正流失給南京、武漢和廣州這三個後起之秀。武漢在全球位居第19位,在中國居第4位,但過去6年該市在自然指數的上升速度要快於全球前20的其他任何城市。這表明高質量科研的分佈趨於更均衡的分佈,而不是隻集中於幾個熱點城市。

自然指數創始人David Swinbanks說:“在觀察全球科研城市的長期可持續發展時,當地因素與全球趨勢都起著相同的作用。本期增刊揭示了一些值得政策制定者和科研機構密切關注的問題,如高漲的房價、社會不平等、設備獲取的便利等。”

此外,增刊還顯示相互間有科研合作的城市通常都來自於同一國家,因為前25組最主要的科研合作城市中,只有北京和紐約這一組來自不同國家的城市。北京最主要的國際科研合作城市為舊金山和波士頓,最主要的國內科研合作城市為上海,其次為南京和武漢。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臺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注:國內為原創研究成果或評論、綜述,國際為在線發表一個月內的最新成果或綜述,字數500字以上,並請提供至少一張圖片。投稿者,請將文章發送至[email protected]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回覆關鍵詞熱點”可閱讀熱點專題文章,包括“施一公”、“腸道菌群”、“腫瘤”、“免疫”和“健康”

近期熱文TOP15(統計週期:2017.2.1-2017.12.20)

直接點擊文字即可瀏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