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有什麼美食?

D伯爵D


在南非,最常見的食物是一種叫Biltong的東西。所謂Biltong,即是肉乾。非洲土人跟蹤野獸,一走就走個幾天。這段時間裡用來維生的,只是這種肉乾。樣子一長條一長條,像枯癟了的香蕉,呈黑色。

任何肉都能做成Biltong,普遍的是牛肉、羊肉、鴕烏肉,但最美味的是角羊Kudo的肉,也最軟。

其他肉硬得很,咬個半天也咬不爛,也許這也是維生的騙局,讓土人不覺得自己會餓死,在狩獵和向水源移民時,很管用。

到處都有Biltong專賣店,將肉乾掛在攤外,招徠客人。現在這種食物已不止是土人愛吃,所有南非居民,不管是白人黑人都喜好。除了香港人吧,他們嫌髒不肯吃。

肉風乾了,不擺冰箱也不包裝,就那麼掛著風吹日曬,腸胃不是很好的人,不敢碰它,也有點道理。

到了這裡,第一件事就是買一點來試試。先在超級市場或加油站小店中買到,那是大集團做的,包裝得好,一片片的肉看起來很衛生。初試後覺得味道不錯,沒有想像中那麼硬,比嚼香口膠更有文化。

吃出興趣,到專門店去買,各種肉乾都試遍,比大集團生產的好得多。專門店裡也賣一個木架子,架中有一把像切中國藥材的巨刃。長條的硬肉,不用這種刀子很難切開。

再追尋此味,看到著名的牛扒店Butcher也掛著一條條的肉乾,即請大師傅切片,這老人家刀法好,片得很薄很薄,令我想起香港「榮豐」的金華火腿片。

和金華火腿一比,味道當然差個十萬八千里。

但是如果叫我選擇臺灣牛肉乾或非洲Biltong,寧願是後者,沒吃過很難形容其味,各位有興趣,到南非去時請試試,也許像我一樣上癮也說不定。


蔡瀾的花花世界


今天,讓店長給大家介紹一下非洲的10種美食!

1、神肉比爾通

比爾通(Biltong),是一種南非著名的特製生牛肉乾,南非人喝紅酒時最喜歡吃的零食。

神肉的用料十分奇特,最常見的是牛肉,此外鱷魚肉、羚羊肉、鴕鳥肉也可以做為材料,最珍貴應該是羚羊肉製成的比爾通。

比爾通製作是將生肉放入果醋和香料中進行長時間的浸泡,然後放在太陽下曬乾。所以形成外黑裡紅奇特面貌,但口感香軟爽口,能感覺到牛肉的新鮮味道,又能感受到香料帶來的獨特辛香。生吃口感最好,蒸熟也可以吃呢!

2、Babotie

這道菜院子南非的馬來部落,是印度尼西亞地區的後裔,所以菜品結合了印尼的特色。

肉末加上精心烘烤的雞蛋外層,就著米飯,一點點水果醬,一些香蕉片和少量椰子肉吃特別美味。微辣的味道,在熱帶地區十分開胃。

3、加蓬姆安巴雞

安哥拉的國菜,由姆安巴雞搭配棕櫚油大蒜、辣椒、黃秋葵炒制而成,口味辛辣,又帶有獨特的香料味,和咖喱雞塊看起來有點像,口味也有幾分相似。

4、恩希瑪

它是在非洲餐桌上十分常見的主食,在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名字:在肯尼亞和坦桑尼亞,它叫烏伽利;在南非,它叫PAP;在烏干達,它叫波紹;在贊比亞,它的名字叫恩希瑪。

它的主要製作材料是玉米粉。將玉米粉放在碗裡,添水,用勺子來回劃,中間不斷添加玉米粉,直到行成粘稠的糊狀物,味道有點像糯米糰子。

主要搭配各類燉牛羊雞肉、南瓜葉、秋葵之類一起吃,或者淋上各種醬汁食用。

5、加蓬雞肉曼巴

“曼巴”是葡萄牙語,意為把食物在棕櫚油浸泡後進行烹飪。西非各國雞肉曼巴有不少版本,加蓬版特點是將雞肉去骨切片浸泡在棕櫚油,直接加幾內亞胡椒而非胡椒粒,輔料中有西非堅果,據說是可口可樂生產原料之一。

6、Pastillaaupigeon

這是摩洛哥的美食,是用鴿子做肉餡,塞進薄薄的餅皮,做成的薄皮餡餅,據說是在當地是一道難得的美味。

7、Koshari

埃及的國民美食,不管在埃及的街頭巷尾,還是當地人的家裡都能看到這道菜。

主要材料是大米、通心粉和小扁豆,將他們各自煮熟,然後拌在一起,配上香脆的炸洋蔥,淋上辣番茄醬,風味頗為獨特。

雖然賣相不怎麼好,但勝在風味獨特。

8、英吉拉

埃塞俄比亞人每天都會吃的美食,是用一種名為苔麩的奇特穀物製成,做出來有點像廈門的麥仔煎,但表面上更加粗糙,顏色也比較淡。

不過遠遠沒有麥仔煎美味,因為它是一種發酵食物,所以吃起來會有股獨特的酸味,類似食物餿掉的味道,跟北京的豆汁相媲美,所以不少中國人接受無能。

9、Egusi soup

尼日利亞菜,但這玩意跟湯差的十萬八千里,有點像亂燉將瓜子、蔬菜、魚乾、肉等用棕櫚油一通炒,然後加水燉熟,湯汁並不是很多,通常是配著烏伽利一起吃的。

味道確實可以,但外表實在太糟糕了,因為看上去就像一盆經過胃部消化發酵後的食物。

10、The Carnivore烤肉

The Carnivore其實是一家餐廳,但之所以被稱為美食,是因為他們家的烤肉十分的美味,而且非常有特色。

拜肯尼亞豐富的野生動物資源所賜,你在食肉苑的餐桌上能吃到各種肉類,例如鱷魚、斑馬、鴕鳥等,這些在食肉苑成為了香噴噴的烤肉。

他們家的烤肉不放香料,只加一點點鹽,入口都是肉的本味。吃烤肉的時候,再搭配一杯Tusker啤酒最為完美。當然,如果不想便秘,最好搭配土豆泥、青豆、玉米、南瓜葉做成的營養配菜哦!

有沒有來一趟非洲之旅的意思?

不過店長還是放棄了,因為我既沒有冷鋒的強大武力、又沒有熊孩子卓亦凡的財力,更沒有老兵何建國的隨身保護。

除了在廈門吃吃臻府蒸汽海鮮,吹吹空調,享受祖國的保護,還能怎麼樣!


廈門旅遊美食全攻略


在我們印象中非洲街頭的食物都是既髒又恐怖的叢林肉等東西,其實真實的非洲雖然有這種情況但也已經逐漸變少,但還是很恐怖,哈哈,除非(高檔餐廳),街頭小吃還是帶有原始街頭特色的。

加納:

加納街頭某處烤香蕉,這東西是當地人的最愛,只要能烤他們都不會直接吃香蕉。

炸油果子
頭頂“售賣食物”,水果、油炸圈圈。

據悉,大蝸牛的一種高蛋白的食物,是非洲人十分喜愛的傳統美食之一。在非洲的加納,大大小小的市場上都能看到這種美食,在街頭隨處可見油炸蝸牛小吃,在加納,每年販賣出去的蝸牛總重量達到了15000噸。

摩洛哥:

一、cous-cous(庫斯庫斯)
cous-cous,是一種用碾磨過的小麥散成的細小麵疙瘩(像南方做醡菜的醡面),用黃油炒過以後,加水炒熟,配上燉制的牛羊燴肉、燉蔬菜、番茄湯食用,很香。如果把湯汁淋在麵疙瘩上,就要吃快一些,小麵疙瘩會很快吸收湯汁而膨脹,吃太慢,最後就和吃壓縮乾糧的作用一樣了。


二、摩洛哥濃湯有不同的搭配方法,一般餐廳都會提供幾種口味的選擇。最常見的是用扁豆、洋蔥和番茄為主料燉制的,加上本地香料。聽著不起眼的一味湯,在阿拉伯國家倒是廣為流傳,甚至許多歐洲國家餐廳也必備這道菜。
三、塔津鍋菜摩洛哥一面靠近海灣,一面靠近沙漠,淡水資源極其缺乏,塔津鍋就是在這樣的自然環境下應運而生的。錐形的鍋蓋讓食物中的水蒸氣順返回鍋內繼續利用,陶土的材質讓燉菜更具風味。全世界旅遊者離開摩洛哥的時候,行李包裡幾乎都有一個小巧的塔津鍋,即使不拿來做菜,也可以作為裝飾和菜盤使用。塔津鍋在它的出產國得到了最大的開發利用,各式菜餚從這樣的鍋子裡端上摩洛哥人的餐桌,飯菜一鍋搞定,類似於“懶人電飯鍋菜譜”的做法,成為了摩洛哥各家餐館的特色招牌菜,基本不存在抄襲偷秘方的問題。


四、帕斯蒂拉酥餅摩洛哥人節日必備的一道點心,製作過程複雜,內餡兒是由雞肉和杏仁加上各種香料製成的。酥皮非常有特色。
五、羊腦前幾年,有旅遊者拍到一種會上樹的羊,就在摩洛哥境內的撒哈拉沙漠。為了在沙漠中找到一口吃的,羊走上了樹梢,而生在阿拉伯國家,這些羊把自己養肥了以後,就成為了人們的主食。摩洛哥人會把樣臉頰上的肉剔得一絲不剩,包括羊舌頭,這些東西在他們看來都是精華。吃不慣羊腦殼的,也可以嚐嚐他們的羊雜碎湯。


六、國飲:綠茶+薄荷葉摩洛哥人也喝綠茶,但是要把茶葉撈起來,放進薄荷葉,並且還要加糖和香料。
七、駱駝肉臘腸把駱駝肉、駱駝脾臟或是牛羊肉拌上各式香料,加上橄欖油拌成餡兒,填進腸衣中,烤熟,是摩洛哥特色的烤腸。

八、烤串

哪個國家沒有烤串呢?答案是,沒有。作為沙丁魚最大的出產國,必須有沙丁魚烤串。
九、蝸牛湯不愛吃蝸牛的人嫌棄蝸牛有一股土腥氣,摩洛哥人恰恰喜歡的就是這股氣味,摩洛哥蝸牛湯不同於法國蝸牛,一般用焗,摩洛哥蝸牛湯是用很多香料和草藥熬成的。
十、摩洛哥麵包摩洛哥政府每年都要投大筆的錢在裡面,以保證麵包價格相當於我們的一元一個的價位。

肯尼亞:

肯尼亞最出名的要數長跑運動員,橫掃世界馬拉松冠軍。

烏伽裡(Ugali)是肯尼亞國菜,烏伽裡最常見的樣子是餅塊狀,色澤呈米黃或醬紅色,分別使用當地產白玉米或紅小米制作。前者的口感裡有爆米花的香甜,後者更為細密,吃起來像是脆脆的鍋巴。

做法就是水煮麵粉,攪拌至黏稠,放涼結成硬塊。等到上桌的時候,烏伽裡已經是一個四四方方的餅塊了,而食客需要做的事就是把餅塊掰碎,浸入燉菜或燉肉的湯汁中泡軟。

燉芸豆來自吉庫尤部落的一道美食,傳統烹飪方法是把玉米和不同種類的豆子放入陶土鍋內,在一個由三塊石頭壘砌的簡易灶上燉煮,豆子煮爛後僅僅加鹽調味盛出。現在肯尼亞流行的燉芸豆多使用印度香料調味,常見的是加入土豆、牛肉、番茄、洋蔥一起燉煮。

穆圖拉(Mutura)非洲香腸,同樣來自吉庫尤部落的傳統飲食。穆圖拉使用牛或山羊的大腸作為腸衣,填入絞肉、香料、牛羊血等材料。在吃之前,人們會把香腸的兩端牢牢地綁在木炭烤架上烤至軟嫩。它是一款無處不在的路邊棚小吃,一美元夠買好幾條。

雖說肯尼亞貴為世界第三大紅茶生產大國(僅次於中國和印度)。

姜奶茶

,在肯尼亞各地都極其風靡,常被拿來代替水飲。除紅茶、牛奶、蔗糖,以及最主要的風味來源生薑之外,製作者通常會根據個人喜好酌情添加肉桂、丁香、白豆蔻、黑胡椒、香草、蜂蜜等配料。這款標誌性茶飲總瑪哈瑪裡炸三角麵包一起搭配。

贊比亞:

毛毛蟲:Caterpillar,野生毛毛蟲!製作這道菜其實非常簡單,只要簡單地加點油,放油裡炒一炒,放上一點鹽,就可以“享受”了。也有當地人將它放到大量的油裡面炸,一直炸到脆為止。


油炸螞蚱,是街頭零食。

這裡所說的老鼠一般是田鼠,而且比較小。

他們會將洗乾淨的老鼠連皮毛架在火上烤,烤到毛全部燒光,烤到老鼠發黑,再去享受這道“野味”。

Masuku,贊比亞特色水果

非洲角瓜


無腳大樓


非常開心為題主解答這個問題


一提到非洲,我覺得能想起來的就是戰亂,經濟落後,貧窮,傳染病等等一些不好的代名詞,而且很多家庭、小孩都是有上頓沒下頓的生活,怎麼還會有什麼美食呢,但是事實真的不是這樣的!

今天就說我知道的3種非洲美食吧

南非香腸南非人民常常會自豪地告訴外國客人他們剛剛品嚐的美味香腸是蛇肉做的。那些外國人常常對此深信不疑。因為南非香腸,特別是當它被買走時肉條卷在一起,而且香腸的厚度與一條蛇的厚度相差無幾時,它就像是一條死蛇。

非洲人喜歡吃螞蚱和白蟻。有的人用小木棒插進蟻窩裡引白蟻,插進去是黑的,拔出是白的,然後用手一捋,幼蟲紛紛落盆,據說可炒著吃。至於螞蚱,那裡遍地都是一抓一麻袋。

非洲特色美食,這種美食的主要製作原料就是芭蕉,他們把芭蕉炸製成焦狀,然後把它們切片。


我叫愣姐,專注做美食試吃,每天都會帶給你們不一樣的味覺體驗跟開心瞬間,你們有什麼好吃的可以推薦給我哦,我就,我就,我就吃給你們看!如果你看完我的視頻又恰好不討厭我的話,就記得給我留一個關注吧!

愣姐虎哥


要說非洲的美食有種中國人肯定超級喜歡。

這麼大龍蝦中國萬元一斤難求,在非洲幾十元一斤當蝦米賣

今天小編帶給大家帶來的動物是美食代表龍蝦,龍蝦肉質鮮美,是名貴的海鮮美食,在我國由於生活品質的提高,龍蝦市場的需求越來越大,龍蝦的價格也居高不下。

野生龍蝦,一般體長在30釐米左右,體重在一斤上下,中國近海到是有野生龍蝦但是多不好捕獲。

由於我國的產量較小,吃貨為了吃,簡直拯救了美國捕蝦業,每年光是在美國進口的龍蝦超過1400萬鎊,淨值7.5億元。

有一浙江小夥在野釣時釣上了一尾6斤重龍蝦,有魚老闆當場要加8萬元打算買下,卻被小夥拒絕。據說這麼大的可以賣到60萬元。

龍蝦美食在中國十分火爆,就算是個頭較小的小龍蝦由於人們的喜愛,甚至還有人經營專門的主題餐廳,美女幫你剝龍蝦。不難看出龍蝦在中國的地位。

但是如果我們來到非洲,畫風一轉我們會看到另一種畫面。印象之中非洲是個貧窮落後的地方。其實說到自然資源沒有地方能像非洲一樣保存完好,非洲的莫桑比克臨近印度洋海洋資源豐富,這裡的石斑魚可以長到三三十斤,而龍蝦更是可以輕易捕捉到。圖為當地漁夫在給捕抓到龍蝦稱重。

數斤中的龍蝦在當地隨處可見,當地人會把捕獲到的最大最肥的龍蝦及海魚拿回家裡食用,而剩下的才回去市場上出售。他們捕魚還是採取的獨木小舟,每天出海一次,抓多抓少都是看心情。

當地的海鮮市場由於吃的東西非常多,所以也就非常便宜,這麼大的龍蝦15美元一公斤,算下來一斤也只要幾十塊錢人民幣。像這麼大的螃蟹才要十幾元人民幣一斤,上面可是沒有繩子的,你看老闆熱切的眼神。

當地的基圍蝦更是便宜的飛起來,這麼大的蝦竟然只賣4、5塊錢人民幣一斤,

住在當地的中國人紛紛表示在非洲吃海鮮就是這麼值,這麼大個的龍蝦見過嗎?

小編表示誰說非洲兄弟窮,小編龍蝦都沒吃過誰更窮呀!

喜歡就關注一下吧 頭條號:驚奇動物傳奇 有你想看和想吐槽的


驚奇動物傳奇


非洲有什麼美食

我會說,非洲好吃的真的太多,每次回想當時說走就走,抓個揹包一張機票的衝動,是十分正確的選擇。

當時直接選了個免簽而且不用打疫苗的國家。納米比亞,算是比較和平友好的地方。但下飛機前,看到一片矮灌木,乾渴的沙地,就做了一萬個心理準備,可能伙食吃不好。

結果在到達的第一天,就覺得自己大錯特錯了。

以前在電視節目看到的,用手抓著泥糊狀的不明物體,身邊還飛繞不息的蒼蠅,單是想像都直搖頭。這些東西在我流浪非洲一個月的時間裡還真沒見過太多。

第一天就去吃海鮮



烤肉和啤酒倒是隨時隨地都能遇到。不論是富人區還是窮人聚集的地方,這兩樣東西都能打破一切的隔閡,來個烤肉來瓶啤酒,一個微笑。不論你來自哪兒,大家都歡迎你。


這真的是非洲不是歐洲。

在非洲,吃了爽甜的生蠔,多膏的烤龍蝦。看了當地的烤肉大會。牛排,比臉還要大一倍。很好喝的博士茶。各國有趣的食物。還有各種野味做成的肉乾。

沒有吃不到,只有想不到。

當然,前提是要帶錢。

印度餐也好吃


生蠔,約港幣八塊一個

龍蝦忘價格了,反正幾百能買二十個



比臉大的牛排加香腸港幣六十,厚度超過2cm的牛排,純天然無激素添加。可惜不能直接帶回香港。


非洲也有人吃素,這樣椒鹽蘑菇好吃得每次路過都必點。


懶人最愛超市的沙律自選。



這肉乾還可以自己調味,生曬的,至於是什麼肉。問了大半天,店員說的名字我一律聽不明白,只知道有野牛、野豬、等等。咬起來有點腥味,但慢慢的肉味約嚼越濃,就愛上了這個味道。


中餐一定有,蹭當地網友的聚餐



中式炒牛河


當地人還很喜歡喝酒,每到週六、日,就有很多人聚集在酒吧、馬路、甚至是一個小路口的拐角,直接站著或坐地上草坪上,幾個朋友邊聊邊喝。貧民區也有灑吧⋯⋯


日常蔬果也豐富,但本地人多喜歡吃根莖類蔬菜。中國人去了,要找菜心、生菜之類的葉菜就只能去唐人街或者相熟的華人超市購買。現在大型超市偶爾也有葉菜,但價格偏高。




貧窮的孩子也很多,一條小方包,這娃開心得又笑又跳。在非洲一般吃中檔餐廳花費在100港幣左右,但一些數據,窮的人一天可能只賺3塊港幣。貧富差距很大。


讀萬卷書不如走萬里路,非洲之行起源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的任性隨感覺走,但在這一個月裡,收到的啟發和感悟卻非常的深。

有機會還想把沒有走的地方再去看看,親身感悟。


慢談教育


埃塞俄比亞的燉辣肉脆餅,配點時蔬,美味又營養的一頓。



捲餅還可以用埃塞俄比亞的超級穀物teff做



這種穀物蛋白質含量高,微量元素也多,只產於埃塞俄比亞和厄立特里亞,做的餅叫injera,是當地人的最愛,由於產量有限,出口非常少。


白完公會


非洲特色 南非十大令人垂涎的美食(2)

  第七位:Chakalaka

Chakalaka

  Pap本身嚐起來並不可口,然而chakalaka則添加了額外的美味調料,使你的Pap充滿生機與活力。Chakalaka是一種辛辣的蔬菜作料。記住千萬別拿它單吃啊。

  第六位:Babotie

Babotie

  肉末加上精心烘烤的雞蛋外層,組成了這道南非特色的菜餚。它來源於南非一個海灣的馬來部落。這個部落是荷蘭東印度公司從今天的印度尼西亞地區帶來的奴隸的後裔。這道菜略顯微辣,就著米飯,一點點水果醬,一些香蕉片和少量椰子肉吃特別美味。

  第五位:南非三明治

南非三明治

  另一種反映南非文化多元性的菜餚是著名的南非三明治,它在德班印度後裔的群落中尤其受到歡迎。也許它被認為是一種快餐食品,畢竟它製作迅速而且不是健康食品(但很美味),南非三明治就是由一塊半邊鏤空的麵包中間填上任何你喜歡的東西組成。我們喜歡熱辣辣的咖喱燒,你呢?


鶯鶯的小廚


不請自來了,這個問題看到之後真的是非常感興趣啊。作為一個美食愛好者,我覺得這個問題對於我來說還是很簡單的嘛。


食肉苑烤肉:這個可以說是肉食動物的福音了,什麼?你覺得烤肉太普通了?咱們平時吃到的烤肉都是牛羊肉之類的。但是非洲烤肉可以說是厲害了,有斑馬和鴕鳥,這個我們大家肯定沒有吃過吧!當然了放心,這都是養殖的。

英吉拉:這個美食,可以說我一開始是抗拒的啊。密集恐懼症傷不起啊!不過這個美食確實很有代表性,還是給大家講講吧。英吉拉是埃塞俄比亞那邊非常有名的美食!外表看著像是薄餅,但是味道和北京豆汁也沒什麼區別了。第一次吃到的時候,我一度覺得這個東西餿掉了。

姆安巴雞:有一點像是咖喱的味道,有點辛辣,但是味道還是可以接受的。一般的姆安巴雞都會加上秋葵。不喜歡秋葵味道的親們,慎重!


好了,就介紹到這裡,我是樂樂的美食日記。喜歡的請點贊留言關注一波哦~


都市美食日記


非洲和大家想的還是有很大差距。大象在非洲加納呆過五年,也去過肯尼亞,南非,多哥等國家,對加納的飲食還算比較瞭解。

加納最具代表性的食物就是fufu,用芭蕉和木薯搗爛,蒸熟,捏成年糕狀的糰子,配著辣魚湯或者辣羊肉湯,味道還不錯,甜中帶著微酸。Kenkey,Banku也差不多,不過都是發酵的,可能太酸了。

加納的炒飯也很好吃。炒飯炒的硬硬的,很有嚼勁。真正讓炒飯昇華的是Shito醬,這種醬用辣椒,蝦,魚還有當地的一些香料製成,非常好吃。加納的辣羊肉湯更是讓我難忘。

加納的石斑魚和龍蝦什麼的都不貴,尤其是石斑魚,我只能用頭來形容。每次去魚市買石斑魚,我都得制止黑人大媽拿一頭小豬大小的石斑魚往我車裡塞,讓她換小的。

其實,在加納最好的就是那種自由的感覺。渴了路邊停車砍一個椰子,餓了在車流中頭頂貨物的小販那買一袋炸芭蕉片,生活簡單單調清苦,卻是一生中難忘的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