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部美食紀錄片,好想吃巨蜥

最近迷上了一種清奇的肉類:巨蜥

不是我天生重口味,都是這部紀錄片害的啊——

《烹》

Cooked

看完这部美食纪录片,好想吃巨蜥

片子裡展現出來的蜥蜴肉,是這個樣子,

看完这部美食纪录片,好想吃巨蜥

直接從火堆裡燜烤出來,澄黃軟糯,冒著熱氣

你們摸著良心說,是不是看起來很好吃?

食用這種特殊肉類的,是澳洲一土著人群。他們每隔一段時間,都會離開城市,驅車返回曾經棲息過的空曠叢林。

迴歸原始的烹飪傳統——放火燒山,然後打獵,最後將獵物放到火裡烤,

簡單野性的一頓大餐。

看完这部美食纪录片,好想吃巨蜥

這部紀錄片由網飛(Netflix)出品。

網飛是美食紀錄片大戶,之前已經出過《主廚的餐桌》,Food Porn 與人物故事結合的經典之作,登峰造極。

好到“每一鏡都想截圖”。

珠玉在前,搞一個複製品沒有意義,網飛不傻。

所以《烹》走的路子完全不一樣。

它的主角,並不是米其林三星餐館的大廚,甚至都不是食物本身,而是——“烹飪”這種行為。

一如它的名字“cooked”,是個動詞。

簡單來說,如果拿《舌尖上的中國》、《主廚的餐桌》和《烹》三部美食紀錄片來對比,那就是:

《舌尖》喊你回家吃飯

《主廚》喊你去米其林三星買飯

《烹》喊你回家

做飯

它告訴你,“烹飪”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愉悅的事情。

不僅是因為,自己在家可以用非常“簡陋”的方法,做出異常美味,感官得到極大的享受。

這部紀錄片的主要講述者麥克,是一個廚房新手,用非常原始的方法烤了一隻豬,讓一個素食者連連稱讚

看完这部美食纪录片,好想吃巨蜥

更是因為,“製作食物”這個過程,有太多太多有意思的東西了。

比如,“發酵”這種生物反應,作為一種製作食物的方法,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

韓國泡菜、酒、奶酪....甚至巧克力,都是發酵的產物。

可能你平常吃一塊泡菜,也沒覺得什麼了不起。

但如果在顯微鏡下觀察“發酵”的世界,那就太美妙了

看完这部美食纪录片,好想吃巨蜥

你愜意送進口裡的一塊奶酪,是無數個菌落之間“戰爭與和平”的結果。

看完这部美食纪录片,好想吃巨蜥

有些菌落之間互相支持,分解出利於彼此生存的物質。

但是,當不同的微生物菌落需要類似的食物時,它們就要大打出手了

甚至為了爭搶資源,不惜製造出傷害對手的複合物。

看完这部美食纪录片,好想吃巨蜥

菌落戰爭此起彼伏,奶酪表面日日夜夜上演著出生與死亡。

轟烈程度,不遜於人類歷史。

但如果更進一步細想的話,你會到達一個令人驚恐的命題——

我們日常食用的,其實都是“死亡”和“腐爛”的產物。

兩個好朋友要烤豬肉了,一邊看著整豬,一邊慢悠悠吐出這麼一句話——

我們是在吃一隻死去的動物。

看完这部美食纪录片,好想吃巨蜥

你朋友圈,加了再多濾鏡,用再暖色的光拍出來的美食照片,都無法掩蓋一個終極事實——你吃的,就是動物和植物的屍體。

有點暗黑吧?

是的,但這就是事實。

“吃”這件事情,其實蘊含了很多道德與生存的矛盾

,而且是無解的。

你當然不能因此要聖母心氾濫,從此不吃不喝了。

但是有一點很重要,

那就是一旦你認清了這個有點暗黑的事實,就會生出對其它生物的謙卑感,以及對於食物的敬意來。

就像這個紀錄片的主要講述者麥克,他接觸了各行各業的“食物製造者”,他回憶起之前採訪過的一位美國南部的烤肉大師埃德。

“把豬蓋起來之前,埃德都會輕輕拍一下它的屁屁,這就是他感謝那頭豬的方式。

看完这部美食纪录片,好想吃巨蜥

我們無法改變自身要生存、要吃掉其它物種的屬性,但起碼,也不要冷漠和傲慢。

不過,更令我驚訝的是,有人以更進一步的眼光,在看待這個“殘酷現實”。

甚至,看出美感來。

諾埃拉是一位42歲的修女,同時,她也是一名微生物學博士。

看完这部美食纪录片,好想吃巨蜥

她用顯微鏡觀察奶酪表面的生命潮落,這讓她能夠以一種全新的態度來看待死亡——

“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在食用分解和腐爛的產物,也就是死亡的產物,這個過程醞釀出美味。食用這些產物,或許也是人類潛意識裡在接受凡人終有一死的方式。對於我,死亡,或許也意味著一些更美好的事物。”(意譯)

不過,這部紀錄片呼籲人們迴歸烹飪另一個主要原因,

是因為由食品工業生產的食物,一點也不健康。

食品生產商的經營模式,是購買成本最低的原材料,以儘可能的低成本,讓食物變得吸引人。

注意,是“吸引人”,而不是“美味”和“健康”。

為了達到這個效果,他們會用上大量的鹽、脂肪和糖,這樣的食物就會變得極度誘人。

因為這些物質讓你的多巴胺

(大腦產生愉悅感的一種重要物質)瞬間達到峰值,不久就會下降。而緊接著,你就會攝取更多的同類食物,去維持一個高水平的愉悅感。

由此人們會對工業食品產生依賴性

看完这部美食纪录片,好想吃巨蜥

食品公司的目的,不是在為你提供便宜美味的食物。

而是讓你購買更多的食品。

“他們實際是在培養你的慾望”

看完这部美食纪录片,好想吃巨蜥

而回歸家庭,自己做一頓飯的意義,已經不僅僅是一項簡單的個人愛好。

一旦你認識到食品公司鋪天滿地的廣告,精心拍攝的誘人畫面,其實是無數個精英在背後操縱你的慾望的時候,

“烹飪”就變成了一件具有重大影響的事情

它將我們從那些妄圖把我們清醒著的每時每刻都變成消費契機的企業中,釋放出來。

“在這樣一個我們極少有人自願烹飪的世界裡,選擇烹飪,就是向專業化社會生產提出抗議。反對所有生活中的絕對合理化,反對商業利益在我們生活方方面面的滲透。

或許你也只是比平時多做了幾次晚飯,或者做個簡單的四川泡菜,聽一聽透明的玻璃缸裡微生物鼓泡的聲音,

但這些微小的舉動,

其實是在給自己一次次機會,可以在消費主義的泥沼裡,抬頭呼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