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爲什麼打不過清朝?從同一件事情的處理上高下立判

1644年,清軍入關,攻佔北京,建立了清朝。從此取代明朝統一了全中國。當然,有人可能會說,明朝是被李自成滅掉的,又不是被清朝給滅掉的。話雖不錯,但事實上如果不是清軍在北方屢屢殲滅明軍精銳部隊,憑李自成那種規模的農民起義軍隊伍,根本不可能打到北京。那麼問題來了,明朝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為什麼會打不過資源貧瘠,人口稀少的滿清呢?

其實,造成明朝最終滅亡的原因有很多,今天我們就著重說說其中的一件事情:明朝和清朝在對待皇位繼承方面的態度。

明朝為什麼打不過清朝?從同一件事情的處理上高下立判

明朝萬曆皇帝時期,發生了一件非常著名的事情,即“國本之爭”。萬曆皇帝想立皇三子朱常洵為太子,但朝廷大臣卻堅持要按祖制,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結果這個問題一直爭吵了長達15年時間,萬曆皇帝最終無奈地向群臣妥協,冊立朱常洛為太子。但經過此次失敗後,原本就很懶惰的萬曆皇帝為了表達自己心中的不滿,乾脆開始消極怠工,長達三十年“萬事不理”。到了萬曆朝後期,明朝中樞幾乎處於癱瘓狀態。六部之中,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都沒有尚書(各部的最高長官),都察院八年沒有主官。大臣們向皇帝遞上辭職報告,皇帝既不同意,也不反對,最後一些大臣只好“拜疏自去”,直接走人了。

“國本之爭”對明朝負面影響極大。萬曆皇帝長期怠政,使得許多國家大事無人拍板,這方面的影響自不必說。朝廷上各個派系的官員之間也出現了黨爭加劇的局面,結果導致各派官員瘋狂打擊不同政見的對手,卻把國家利益放到了一邊,最終加速了明朝的滅亡。與此同時,後金(即清朝的前身)正是在這個時期從一個不起眼的小部落開始發展成為大明王朝最可怕的對手。

歷史上像明朝這種在繼承人問題上發生激烈爭執,最終影響國運的事情並不是僅此一例。幾十年後,滿清也遇到了皇位繼承人的問題。不過,滿清在處理這個問題上的解決方式卻堪稱典範。

明朝為什麼打不過清朝?從同一件事情的處理上高下立判

1642年,大清開國皇帝皇太極突然猝死了。由於皇太極生前並沒有指定過繼承人,所以由誰來繼承大清皇位就成了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當時有兩個人對皇位都是志在必得,這兩人是:皇太極的十四弟多爾袞和皇太極的長子豪格。

滿清共分八旗,多爾袞與他的同母兄弟阿濟格、多鐸一起掌管著兩白旗(正白旗、鑲白旗),論實力自然是非常強勁。而且多爾袞戰功顯赫,在朝廷中又主管六部之首的吏部,政治經驗相當非常豐富。此外,早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原本就有意將皇位傳給多爾袞三兄弟中的其中一人,但因為當時三人年紀尚小,最終皇位被皇太極奪走了。所以,多爾袞現在爭奪皇位也算是要回原本就屬於自己的東西。

豪格是正藍旗的旗主,論實力自然比不上多爾袞手中的兩白旗,但豪格的優勢在於他是皇太極的長子,所以原本在皇太極統領下的兩黃旗(正黃旗、鑲黃旗)全部支持讓“先帝之子”繼承皇位。這樣豪格就得到了三個旗的支持,論實力一家獨大。此外,豪格自幼就跟隨皇太極南征北戰,論戰功絕不亞於多爾袞。同時,豪格有過多年主管戶部的經驗,在政治方面也算是得到過歷練。

明朝為什麼打不過清朝?從同一件事情的處理上高下立判

由於多爾袞和豪格都有自己的優勢,所以雙方誰也不肯相讓,兩派勢力甚至鬧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為了最終解決這個問題,滿清的各個旗主王爺商議在盛京崇政殿(今瀋陽故宮的中央大殿)召開會議,決定誰將成為皇位繼承人。

在會議召開那天,幾位擁有決定權的旗主王爺在崇政殿裡面商議由誰來繼承皇位,殿外則早已被兩黃旗的兵馬圍了個水洩不通。兩黃旗大臣索尼、鰲拜等人甚至佩劍進殿,大有逼宮之意。而兩白旗的人在得到多爾袞哥哥阿濟格發出的調兵令後,也正在集結兵馬向崇政殿趕來。可以想象,當時無論是兩人中的哪一個得到皇位,一場惡戰都將不可避免。

關鍵時刻,鑲藍旗旗主濟爾哈朗突然提議皇位由皇太極第九子愛新覺羅·福臨繼承皇位。這個意想不到的提議很快就得到了多爾袞的贊同。這樣一來,形勢就完全發生了變化。正白旗、鑲白旗、鑲藍旗都擁護福臨登基稱帝,兩黃旗的目的是讓“先帝之子”繼承皇位,豪格和福臨都是“先帝之子”,誰繼承都是可以接受的,所以也贊同濟爾哈朗的提議。結果,豪格就變成了孤家寡人,也只好同意支持福臨即位了。

明朝為什麼打不過清朝?從同一件事情的處理上高下立判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二十六日,年僅六歲的福臨在眾人的擁護下登基稱帝,即順治皇帝。

多爾袞和豪格兩人為了爭奪皇位差點引發一場惡戰,結果卻是兩人都和皇位失之交臂。不過,我們今天談這個話題並不是說這兩人都是皇位爭奪的失敗者。事實上,當時清軍南下已經只是時間問題了,在這個節骨眼上,如果滿清內部發生惡鬥,結果是可想而知的。正因如此,無論是多爾袞還是豪格,在最後關頭都選擇了犧牲自己利益,來成全國家利益。一場龍虎相爭的皇位之爭最終以雙方妥協收場,滿清整體實力幾乎沒有收到任何影響。

同樣是皇位繼承問題,明朝和清朝的統治者們卻採取了截然不同的處理方式,結果高下立判。明朝最終走向滅亡並非是敵人太強大,而是內部率先被自己人瓦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