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与野兽》:基因里的女性主义

演职员信息:贝儿:艾玛·沃森,野兽:丹·史蒂文斯,加斯顿:卢克·伊万斯,乐福:乔什·盖德,茶壶太太:艾玛·汤普森,莫里斯:凯文·克莱恩,烛台卢米亚:伊万·麦克格雷格,时钟葛士华:伊恩·麦克莱恩,羽毛掸子普路美:古古·玛芭塔劳,拨弦古钢琴卡登扎大师:斯坦利·图齐,衣柜夫人:奥德拉·麦当娜,女巫:哈蒂·莫拉汉,小茶杯阿齐:内森·麦克,

真人版《美女与野兽》未映先红。此前豪掷一亿六千万美元巨额投资,如今铺天盖地的女性周边衍生品层出不穷,迪士尼此举绝对是志在必得。本片改编自迪士尼同名动画电影。原版影片誉满业界,是首部提名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动画电影。珠玉在前,为新版影片隐隐烙上了品质保证。主演艾玛·沃森在影片开拍前就高调宣称这是一部“女性主义”电影,又让该片早早获得了女性受众群体的八方呼应。

惊人的高投入、暗示的高品质、张扬的高姿态,先不说其它,高回报是稳稳当当的。可以这么说,女性主宰着这个世界的消费。不管有心还是无意,用女性主义来引领女性消费主义,不得不说是顺天应时的绝妙举措。

《美女与野兽》:基因里的女性主义

真人版《美女与野兽》

事实上,无论原著还是电影,《美女与野兽》的基因就是女性主义。

深究《美女与野兽》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神话和古罗马神话。古希腊“爱神和普塞克”的故事加上拉丁神话《金驴记》就是《美女与野兽》的原始框架。《金驴记》描写了一个醉心魔法的年轻人误食一种由魔药变成驴子,历经奇遇和苦难,最终恢复人形。爱神和普塞克的故事中,维纳斯嫉妒普塞克的美丽,于是谴爱神丘比特设法把普塞克嫁给凶恶的野兽。可是却导致丘比特爱上了普塞克。

《美女与野兽》:基因里的女性主义

《金驴记》/“爱神和普塞克”

《美女与野兽》最早以沙龙故事形式出现于1740年,作者是法国人加布里埃尔-苏珊·巴尔博特·德·维伦纽夫。沙龙故事从17世纪90年代开始盛行于法国宫廷,受众多为女性,以抒发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为主。原版故事用隐喻手法揭露女性婚姻不能自主的状态,控诉父权任意指派婚姻伴侣。故事中,王子自幼被王后托付给一个邪恶的仙女照顾。仙女在王子成年后垂涎色诱,被王子拒绝,因此把王子变成了一只野兽。贝儿是国王和一位好的仙女所生的孩子。邪恶的仙女想除掉贝儿以便和国王结婚,于是安排贝儿被一个商人收养。

如果说第一版《美女与野兽》是成人爱情故事和幼儿睡前故事的结合,第二版则变成了完全的具备说教性质的童话。1756年小说家珍妮 - 玛丽·L·德·博蒙特改写了这个故事,书中相对与绝对的概念益发清晰,表里、真假、善恶、美丑、人兽也成为表达的主题。新版本里贝儿不再是国王跟仙女的女儿,而是一个中产商人的女儿。这个变化反映了法国大革命前夕舆情的暗涌,人们对贵族特权产生了厌恶,进步思想开始上位。书中商人不吝金钱为女儿请教师上课,也是当时进步女性开始要求教育权和就业权的缩影。

以上两部法国原版作品,已经隐然有了颠覆男权的意识。

《美女与野兽》:基因里的女性主义

加布里埃尔-苏珊·巴尔博特·德·维伦纽夫/玛丽·L·德·博蒙特

《魔戒》原著作者J. R. R.托尔金曾经说过,与儿童相比,成年人更需要童话故事的慰藉。因为童话的完美结局可以让成年人在生活的磋磨中得到安抚。

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人文反映,童话故事在传颂链条上的每一次改变都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1889年,这个故事跨越了国界。深受格林兄弟启发的英国作家安德鲁·朗把两个法国版本糅合在一起,去掉了仙女和国王等细枝末节,成就了一个广为流传的童话故事。适逢殖民主义后期,加上《物种起源》的一版再版,英国社会在自己的语境中呼吁将“美女”和“野兽”理解为“文明”和“蒙昧”,甚至是“白人”和“有色人种”,两者之间从误解到交流,再到互相喜爱;而兽到人的变化是对于进化的影射;这个版本中的贝儿是典型的维多利亚时期“家庭天使”的形象,勤谨持家奉献自我。她的自我放逐背井离乡则投射到了殖民主义对新世界的开发探索之上。

《美女与野兽》:基因里的女性主义

安德鲁·朗/英版《美女与野兽》插图

《美女与野兽》这类童话,打破疆域空间,突破时间限制,在各种文化语境中得到相得益彰的解读。在故事传颂的过程中,情节背景会由于受众背景的变化而变化,会被赋予各种意义,然而故事的精髓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进入20世纪,影视戏剧音乐等新型传颂形式的出现,让这个童话更加脍炙人口。比如1946年,法国人拍摄了电影版《美女与野兽》,1977年大卫·鲍依推出了同名歌曲。而真正让这个童话大放异彩的是迪士尼。1991年迪士尼版的动画电影用女性主义和后现代诠的释完全颠覆了旧有的故事设定,真正做到了跨越国度和时间,渗透到不同的文化当中。作为动画片,《美女与野兽》当年勇夺金球奖最佳音乐喜剧片,虽然在奥斯卡最佳影片的争夺中上惜败于《沉默的羔羊》,它仍然被誉为迪士尼复兴时代的巅峰之作。

《美女与野兽》:基因里的女性主义

法国电影《美女与野兽》/大卫·鲍依同名专辑

1989年到1999年是迪士尼的复兴时期。在1989年之前,人们认为迪士尼公主们总是一个套路,美貌少女深陷困境后几经坎坷,最终被英俊的王子拯救。而这些类似的形象对男性和女性都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仿佛女人们都得像这些公主一样才称得上是女人。而这些影片都被诟病为男权社会的产物,片中女性只是被保护者,也就是以弱者的姿态出现。白雪公主就是最好的例子,年轻貌美、操持家务、照顾家人。这种典型的女性形象在《灰姑娘》、《睡美人》中得到延续,但有所提升,加入了一些个性化的特质。

进入19世纪80年代之后,情况开始改观。影片《小美人鱼》中爱丽儿的定位是一种进步。这是一个冲动好奇的青春女孩形象,饱满生动真实可信,尤为令人激赏的是,她具备探索精神,不甘于生活在现状中。然而美中不足,片中爱丽儿宁愿失去声音也要获得男性的爱情,这个情节引发了女性主义者的强烈不满。放弃美丽的声音在这里被斥责为放弃女性的身份,以委曲求全来获得与男性平等的地位。不过,与以往的迪士尼公主想比,爱丽儿的出现绝对是一个突破,并且为其后迪士尼电影向女性主义的过渡做好了铺垫。

《美女与野兽》:基因里的女性主义

《小美人鱼》/《美女与野兽》

1991年影片《美女与野兽》适时出现了。片中的贝儿完全颠覆了迪士尼公主们一向是慕男狂的基本设定,她依然绰约多姿,但是思想独立、热爱读书,不安常履顺、不拘俗自守,尤其是对男人不屑一顾。影片的内核强调内在美,外在美不再是情节围绕的焦点,故事集中于克服心里身外的诸般障碍。虽然有评论切责影片还是以男性为主角,大量情节仍然从男性的视角展开铺排,而且情节上颇有“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之嫌,但不可否认的是,影片的成功确立了迪士尼公主的女性主义走向。

原版动画片在很大程度上以儿童为主要受众,相比之下,改编版真人电影更多的是针对成年观众。从预告片里可以看出影片对于动画片的品质因袭,预告片结尾处“Be Our Guest”的出现想必早已让怀旧的影迷心领神会。

《美女与野兽》:基因里的女性主义

“Be Our Guest”

《美女与野兽》真人电影原定于2011年上映,致敬原版20周年。可事情一再延期,直到2015年一月,终于确定由艾玛·沃森出演贝儿。艾玛此时今非昔比,已不再是那个《哈利·波特》系列的小姑娘,俨然成了好莱坞风头最劲的领军人物。在好莱坞五大女性主义者的名单中,艾玛位列艾米·波勒和碧昂斯之后,排名第三。就在选角消息公布前不久,艾玛刚刚被任命为联合国妇女亲善大使,并发表了一场慷慨激昂的演讲,呼吁女性应该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上与男性平等。

《美女与野兽》:基因里的女性主义

艾玛·沃森

根据《名利场》杂志的报道,艾玛接演该片的原因正是片中的女性主义叙事视角。新版中,贝儿延续了旧版中父亲的发明家身份,并且发明出了洗衣机,贝儿因此从繁冗的家务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时间用于读书。除此之外,艾玛参与设计片中贝儿的经典标配黄色礼服,“发明”了裤装配蓝色裙装,并拒绝穿紧身束胸,以此让角色获得真正的身心自由。据说制片为了避免人们对原版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质疑,加大力度渲染了美女和野兽之间的平等姿态。凡此种种使本片的女性主义色彩严重升级。

《美女与野兽》:基因里的女性主义

F级(F-Rated)女性电影的分级制度

近年来,好莱坞的影视工业持续赞颂女性编剧、导演、主演的影视作品,由此衍生出一批敢于直言的女性明星群体。这些群体利用明星光环的影响力,大力宣扬女性主义,将其一以贯之植根于影视作品中,并且催生了F级(F-Rated)女性电影的分级制度。迪士尼此次翻拍完全是借东风布新局,与之前一些翻拍自动画的真人电影不同,《美女与野兽》着力于升级版女性主义,集合了集体怀旧和明星影响力,针对的群体以成人为主,同时辐射到了包括儿童在内各个年龄层和性别。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俱在。如果此举复制了原版的成功,该形式势必成为标准模板,接下来就等着看真人版的小美人鱼、木兰、长发公主和冰雪姐妹吧。

约朋友看《美女与野兽》真人版电影,她问我:你没听过这个故事吗?我说,听过,怎么了?她说,不就是个老套的故事吗,男女主角必然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我想了想,的确。野兽本是王子,他不懂爱情,自私自利受到惩罚变成野兽。贝儿是个乡村姑娘,却聪明独立又善良,最终贝儿和野兽相爱,解除了野兽的诅咒。多么老套。其实电影看得我很出戏,电影考究的细节和精致的画面足够吸引我,只是艾玛沃森总让我有种“她太精致了所以丧失了天真感”的感觉。可我依旧喜欢《美女与野兽》的故事。王子如果不变成野兽,大概永远不会懂爱情。因为身为王子什么都不用做,就能得到别人的爱慕。可爱情不是这样,爱情是想触碰却又缩回手,爱情是永恒的问题:我爱的人真的能爱我吗?是野兽先爱上贝儿的。我想因为贝儿是第一个平等看待他的人,原本他是王子,世人都巴结崇拜,后来沦为怪兽,世人都厌恶唾弃。唯独贝儿,愿意以对待普通人的态度对待他,即使他是世上最怪的人(在某些人眼中,他甚至算不上人)。野兽受伤时,本可以一走了之的贝儿没有丢下他,她说:请你帮帮我,自己站起来。贝儿热爱读书,野兽说:如果你喜欢,这里的书送给你。野兽一直以来脾气暴躁,贝儿牵着野兽的手轻抚白马,贝儿说:试着感受它。思念父亲的贝儿落泪那一刻,野兽说:你走吧,从今以后你自由了。尽管他根本不想贝儿离开。爱会让人变得用心,让他开始注意到周围的景色。他跟贝儿一起站在桥边,发现荒芜也有了生色;他跟贝儿一起走在雪地,发现寒冷也有了温度。像极了你自己,那些景色真有那么重要吗?那些街道你也曾走过很多遍,下雨的屋檐不过一个躲雨的地方,却都因为你爱的人在身边而有了意义。我们会记住街边的烧烤摊,我们会记住逛街时看到的路牌,都是因为你在我身边。可他不敢说出他对贝儿的爱。因为他不仅是别人眼中的怪人,还是自己眼中的怪人。有一首歌叫《creep》,歌词是这么唱的:你在我面前的那一刻,不敢直视你的双眼。你就像一个天使,是那么与众不同。而我只是一个爬虫,我只是一个古怪的人。当他们目光相视时,他觉得两人有所拉近却又觉得只是巧合;当他偷碰了她的手时她没有躲闪,他忍不住胡思乱想却又自我否定:我这个样子,她怎么会爱上我呢?当贝儿答应跟他一起跳舞时,他有多爱她,就有多紧张。你看看他如临大敌般紧急打扮自己,笨拙而认真。像不像你第一次跟喜欢的人,约会时的场景?你小心翼翼选最喜欢的裙子,喷最好闻的香水,却又犹豫紧张,永远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原来爱上一个人会让人自卑。亲爱的野兽,你终于懂什么是爱了。那贝儿呢?她又何尝不是别人眼中的怪人。被其他村民嘲笑甚至欺侮,原因不过是因为她教孩子认字。有个叫加斯顿的人疯狂地追求她,但她拒绝了,毫不犹豫。撇去加斯顿的自私自利自负,我想最重要的原因,是加斯顿从不曾真心愿意去了解她,在加斯顿眼里,贝儿依旧是个怪人,只不过她恰好美丽。你大概也遇到过这样的人。他哪哪都好,偏偏跟你聊不来。就像加斯顿不懂贝儿爱的莎士比亚,他也不懂你的那些爱好。你热爱的阅读,在他看来是浪费时间;你的那些情绪,在他看来不痛不痒。大家都劝,你们在一起挺好的,你说,可我不想要。于是你宁可一个人,你知道两个人更好,但绝不能跟一个聊不来的人在一起。就这个坚持,死也不能让步。所幸,她遇到了野兽,一个愿意听她读书的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无比幸运,因为遇到了彼此。而我们中的大多数,可能永远不会有童话里的好运气。这世上所有选择和坚持,都伴随着误解和不屑。我们都是另外一个人心目中的怪人,而最糟糕的是,那些说着你奇怪的人,并没有打算了解你。甚至有时我们自己都觉得自己是怪人,于是自我封闭,于是自我保护拒人于千里之外,于是恶性循环,没有人在乎你到底是谁。若你喜欢怪人,其实我很美。听起来更像一个不切实际的祝愿。我们都是在现实中摸爬滚打的成年人,身边早就没有了童话。你看就算王子变成了野兽,他也还有一座有图书馆的城堡。(而我只有一个出,啊不,书柜)可我还是希望有一个人愿意来了解你,愿意看一看你眼里的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就像野兽看到了贝儿童年时的巴黎,而贝儿也看到了野兽的柔软一样。当你说起自己的爱好时,他愿意去了解,而不是武断地否定。你有你喜欢的书,他有他喜欢的电影,你们不见得都恰好喜欢,却总有那么几件事说到一起去。在某个午后,你可以拍张照片给他;在某个夜晚,你可以分享自己的心情。不怕他厌烦,也不怕他敷衍。呐,所有的幸运都给你。因为我知道你也像那怪人,试着在黑夜点起一把火。没关系,你不是这世上唯一的怪人,就算你照亮不了那黑夜,也一定有人能看到你。​​​​谢谢你因为卢思浩看完这篇文章。有什么话就留在这里,我都看。(对了,评论里抽两个读者送电影票)祝你早安午安晚安。

如今,看电影已成为一种非常大众的娱乐方式,不管是情侣约会还是朋友聚会,除了吃饭逛街,最好的打发时间方式就是看电影了。

这几年,咱们内地的电影市场也是一派繁荣,任凭国产烂片再怎么辣眼,也有一大堆粉丝去围观,创下动辄几亿的票房。

《美女与野兽》:基因里的女性主义

国产不够,外片来凑。

近年来,咱们对国外大片的引进也算是不遗余力了。且不说成熟老道的叙事结构,光是那各种特效场面便让人眼花缭乱,大呼过瘾了。

对于大多数的观众来说,去影院,可不就是想找点感官刺激嘛。

《美女与野兽》:基因里的女性主义

有了需求,营造更加震撼的视听效果便成了制片商和各大电影院不断的追求。

当然,视觉效果最爽的,必须是IMAX啊

《美女与野兽》:基因里的女性主义

顶天立地的巨幕、震撼的音效相信没几个人能在这样的视听冲击下把持的住

《美女与野兽》:基因里的女性主义

尤其是常常在加了3D效果后,临场感绝对不是普通大屏幕可以比拟的。

这两天,一部童年记忆要以真人版的形式搬上大银幕了。由比尔·康顿执导,“屈臣氏小姐”艾玛·沃森、“大表哥”丹·史蒂文斯主演

迪士尼影业制作出品的真人版电影《美女与野兽》将于3月17日在全国超过390家IMAX影院献映。

《美女与野兽》:基因里的女性主义

这部电影我知道很多人期待已久,只是你知道为什么片方要专门出一个IMAX 3D版吗?普通版和IMAX版到底有何不同?

在前两天曝光的两幅IMAX全画幅对比图中,才发现IMAX全画幅和普通屏幕绝不仅仅只是屏幕大小的区别

《美女与野兽》:基因里的女性主义

IMAX全画幅画面与一般银幕画面相比,在细节还原和视野范围方面有着极为明显的优势

经IMAX全画幅处理后,女主角贝儿和父亲面前琳琅满目的精致道具完整地出现在银幕中,影片瑰丽魔幻的气质尽显

《美女与野兽》:基因里的女性主义

反派加斯顿在酒馆拔剑时,酒馆群众各异的反应和神态也通过IMAX全画幅展露无遗,如欧洲古典油画般将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和强大的戏剧张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美女与野兽》:基因里的女性主义

据说,影片中用于背景布置的蜡烛超过了8700支,还运来了1500朵红玫瑰用于装饰;

野兽城堡里舞会大厅的地板由12000平方英尺的人造大理石铺设而成,大厅悬挂的10盏大型玻璃吊灯都是基于凡尔赛宫真实的吊灯设计而成

《美女与野兽》:基因里的女性主义

女主角贝儿的黄色礼服花了大约180英尺羽毛般轻盈的绸缎欧根纱,并点缀了 2160颗施华洛世奇水晶!

《美女与野兽》:基因里的女性主义

而这些美到令人窒息的画面,在IMAX全画幅的加持下能看到比普通影院多26%的画面,才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真正目眩神迷的观影体验。

电影市场发展到今天,越来越多的观众品位提升,一次愉悦的观影,需要好片,更需要最佳视听体验。

你,准备好了吗?

真人版电影《美女与野兽》宣扬“人兽交”?大批电影躺枪!

《美女与野兽》:基因里的女性主义

真人版电影《美女与野兽》主演

大家知道,真人版电影《美女与野兽》是相对于1991年上映的动画版而言的。

而且这部真人版《美女与野兽》,由比尔康顿执导,然后由“影后”艾玛等主演,再有两天就上映了。

《美女与野兽》:基因里的女性主义

真人版电影《美女与野兽》

但这部影片在台湾却遭到了一些网友的抵制,网友的理由是,女主角在不知道野兽是王子被诅咒的情况下,爱上了野兽,这涉嫌宣扬“人兽交”。

《美女与野兽》:基因里的女性主义

网友抵制

消息传到内地网友耳中,大家也是炸了。然后,一大批影片因为涉嫌“宣扬人兽交”而躺枪了:

比如《美人鱼》:人和鱼!

比如《新白娘子传奇》:人与蛇!

《美女与野兽》:基因里的女性主义

网友评论

比如《西游记》:里边有牛魔王都结婚取了铁扇公主了!

比如《怪物史莱克》等等!

《美女与野兽》:基因里的女性主义

真人版电影《美女与野兽》

不过真人版电影《美女与野兽》确实存在争议,据说导演在其中加入了男同的因素,其在马来西亚,已经被确定要“无限期延后上映”了!

《美女与野兽》:基因里的女性主义

动画版电影《美女与野兽》

对此,你怎么看?

《美女与野兽》:基因里的女性主义

时髦文化Vol.32

在这件裙装的衬托下,艾玛浑身似乎泛着仙气,而深挖这件裙装,则大有来头,它出自Dior创意总监Maria Grazia Chiuri之手,是专门为艾玛制作的礼服!

《美女与野兽》:基因里的女性主义

艾玛身着Dior设计的黄色礼服为《美女与野兽》做宣传

Maria Grazia Chiuri说:“我和艾玛聊了很多,在共同商讨的前提下制作了这件裙装,主题是为了呼应电影本身,”这件裙装采用欧根纱的质地,为的是更好衬托出童话故事中的“仙气”。

《美女与野兽》:基因里的女性主义

Dior设计师Maria Grazia Chiuri画的设计草图

对于积极从事社会活动的艾玛,一直非常关注面料的环保问题,她要求整个电影宣传期的礼服都要采用环保面料,这件裙装也不例外。

《美女与野兽》:基因里的女性主义

正在制作的礼服

而回看这部电影中的时装,则出自杰奎琳-杜兰(Jacqueline Durran)之手,别看这位名字听着陌生,人家可是在2013年凭借《Anna Karenina》拿下奥斯卡最佳时装设计的主儿!另外还曾三次提名奥斯卡,实力非常强大。

《美女与野兽》:基因里的女性主义

曾获得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的杰奎琳-杜兰

这部电影的时装风格定位在18世纪的法国,作为最关键的黄色礼服,倾注了杜兰非常大的心力,比如从颜色到材料的配合,就花费了非常多的时间进行相机匹配度测试,之后还要在众多纱质面料中筛选合适的款,最后选定的硬纱拥有缎面光泽,比普通的纱透明度要低。

《美女与野兽》:基因里的女性主义

杜兰操刀艾玛在《美女与野兽》中的时装

除此之外层叠的设计与金色花纹装饰,都令这件裙装更加美轮美奂,看到这里,你是否更加期待一窥电影中的礼服呢?

《美女与野兽》:基因里的女性主义

电影中最重要的黄色礼服

《美女与野兽》:基因里的女性主义

电影中最重要的黄色礼服

其实作为电影中的时装,一直都更考验设计师的想象力与学识所在,在此基础上的杰作也屡屡让人惊叹,今天就跟编辑来回顾下,那些最出彩的电影戏服——

奥黛丽-赫本《窈窕淑女》

若论时装的魅力,还得看古典主义繁复时装,比如最令人难忘的就有奥黛丽-赫本在《窈窕淑女》中的一件赛马会礼服,这件紧密贴合人体曲线的裙装采用黑白色调,装饰有精致的蕾丝与蝴蝶结,将赫本的女性魅力与时髦气息最大化展现出来,值得一提的是,这件裙装的设计师并非赫本的“老搭档”纪梵希,而是著名时装设计师Cecil Beaton。后来这件礼服的经历也很传奇,先是以1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Debbie Reynolds,后来又被后者转手拍卖,拍出370万美元的高价!

《美女与野兽》:基因里的女性主义

《窈窕淑女》中的奥黛丽-赫本

奥黛丽-赫本《蒂凡尼的早餐》

而另一套赫本的经典礼服就是在《蒂凡尼的早餐》中的黑色简约裙装,背后的切割设计非常完美,与层叠的珍珠项链相得益彰,设计师是赫本老友纪梵希,后来这件裙子拍出80万美元。

《美女与野兽》:基因里的女性主义

《蒂凡尼的早餐》中的奥黛丽-赫本

费雯-丽《乱世佳人》

还记得《乱世佳人》中斯嘉丽用窗帘做的绿色礼服裙吗?虽然电影中的桥段让人忍俊不禁,但是以围观群众的角度来看,这件裙子却设计新颖、效果惊艳,它出自设计师Walter Plunkett之手,后来被拍出13.7万美元。

《美女与野兽》:基因里的女性主义

《乱世佳人》中的费雯-丽

玛丽莲-梦露 《七年之痒》

说起经典,那怎么能忘记梦露在《七年之痒》中的白色裙装?那飞扬的裙摆与深V、风琴褶设计,构成了一幕永远不会褪色的经典时刻,说起来设计这件裙装的是设计师William Travilla,这位也是多次提名奥斯卡的牛人,2011年,这件裙装卖出了560万美元的高价。

《美女与野兽》:基因里的女性主义

《七年之痒》中的梦露

玛丽莲-梦露《绅士爱美人》

梦露的另一套经典造型同样出自William Travilla,那就是在《绅士爱美人》中惊艳亮相的粉色礼服套装,不得不说金发碧眼的性感女神与粉色是天作之合,再加上性感的露肩设计与甜美的大蝴蝶结,让人们一分钟陷入梦露的魅力陷阱中。

《美女与野兽》:基因里的女性主义

《绅士爱美人》中的梦露

格蕾丝-凯利《捉贼记》

除了耳熟能详的那几件完美礼服,至今还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有格蕾丝-凯利在《捉贼记》中的蓝色薄纱梦幻礼服,虽然这件裙装出自传奇时装设计师Edith Head之手,但是选择其出现在电影这一幕中的却是格蕾丝自己。

《美女与野兽》:基因里的女性主义

《捉贼记》中的格蕾丝-凯利

丽塔-海华丝《吉尔达》

当“野蛮女友夜总会”的歌手吉尔达身着这件露肩丝绸礼服现身,悠悠唱着《Put the Blame on Mame》的时候,不管是荧幕前后都被惊艳了,虽然这部电影拍摄于1946年,但是以今日眼光来看,这件裙装的魅力依旧没有褪色。

《美女与野兽》:基因里的女性主义

《吉尔达》中的丽塔-海华丝

凯特-布兰切特《伊丽莎白2:黄金时代》

如果你看过《伊丽莎白2:黄金时代》,那么一定不能忘怀宝座之上,身着金色礼服礼服的伊丽莎白造型,这件在简约与繁复之间掌握微妙平衡的礼服,充分让人惊叹16世纪末文艺复兴时期的繁复与华丽,而戏服的设计者Alexandra Byrne还因此获得了第八十届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

《美女与野兽》:基因里的女性主义

《伊丽莎白2:黄金时代》中的凯特-布兰切特

凯特-温斯莱特《泰坦尼克号》

回顾经典中的经典《泰坦尼克号》,不仅流传下来荡气回肠的恋情,还有令人难忘的时装,其中被称为“Jump Dress(跳海礼服)”的红色丝绸底、黑色薄纱覆盖礼服尤其出彩,这件裙装出自设计师Deborah Lynn Scott之手,完美衬托出女主人公Rose的大气与高贵。

《美女与野兽》:基因里的女性主义

《泰坦尼克号》中的凯特-温斯莱特

莎朗-斯通《本能》

如果前面的礼服离你太远,那么说个近的,拍摄于1992年的《本能》中,当莎朗-斯通身着白色羊毛连衣裙套装步入警察局时,她凭借自身的魅力与自信,完美凌驾于满屋的男人之上,让人感叹女人竟可以如此有力量,而促成这种魅力的大功臣就是这件风格简约但风格“犀利”的白色套装,设计出自Ellen Mirojnick之手。

《美女与野兽》:基因里的女性主义

《本能》中的莎朗-斯通

当下最火的电影,应该是艾玛·沃森与大表哥丹·史蒂文斯主演的迪士尼影片《美女与野兽》了。两位主演颜值爆表,吸引了不少影迷的关注。

《美女与野兽》:基因里的女性主义

这部电影呢,和《爱乐之城》一样是一部歌舞片,80%都是歌舞戏份。故事情节和原著一样,增添的故事情节也很不错,没有喧宾夺主。以俊美闻名的大表哥,在这部电影中扮演变成野兽的王子,全程99%的时间都是野兽的造型,白瞎了大表哥的颜值。

《美女与野兽》:基因里的女性主义

在电影最后,贝儿爱上了野兽,在野兽变成王子的那一刹那间,整个电影院都沸腾了,观众要被大表哥那双蓝眼睛给谋杀了。

《美女与野兽》:基因里的女性主义

然而变成王子后,这部电影也就结局了。《哈利波特》的影迷,在电影结尾看到摆钟变成邓布利多时,尖叫声不亚于大表哥变身。

《美女与野兽》:基因里的女性主义

说到丹·史蒂文斯,很多人都从《唐顿庄园》中的大表哥一角才熟知他。大表哥的人生真的很励志,励志到能拍成电视剧。他是一名孤儿,不知道自己的母亲是谁。出生不久后,他从小被两名教师收养,他的弟弟也是被收养的。

《美女与野兽》:基因里的女性主义

读书时大表哥就是学霸的化身,基本上就是江直树的人设。长得帅,而且学习成绩又好,学生时期一直能拿到奖学金。

《美女与野兽》:基因里的女性主义

考入英国剑桥大学后,大表哥队表演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2004年正式出道,开始了自己的演员生涯。

《美女与野兽》:基因里的女性主义

大表哥真正爆红,是在英剧《唐顿庄园》中扮演马修· 卡劳利一角。风度翩翩温文尔雅的大表哥,瞬间红遍全球。

《美女与野兽》:基因里的女性主义

《美女与野兽》:基因里的女性主义

出道两年后大表哥就认识了自己的妻子,两人一见钟情,婚后两人生有一子一女。看来优质的男人,都是别人家的老公了。

《美女与野兽》:基因里的女性主义

大表哥经常在ins中用中文感谢粉丝,之前有位网友在他的ins中留言,说他原本是美人但是现在肥的下巴能夹死苍蝇,结果大表哥回复了她:我看得懂中文。

《美女与野兽》:基因里的女性主义

《美女与野兽》:基因里的女性主义

《美女与野兽》:基因里的女性主义

一个老外能将“得”用的没毛病,真是厉害了!

继3月8日派送鲜花的惊喜之后,汇丰信用卡再次祭出大手笔,用独特的方式给女神们送上了第二份福利——《美女与野兽》电影卡。

《美女与野兽》:基因里的女性主义


男神送票惊喜再临】

3月17日,这部根据迪士尼经典改编的真人电影《美女与野兽》在中国大陆上映当天,各大影院观众络绎不绝,无一不为这精美画面和动人剧情而倾倒。而汇丰信用卡也巧妙结合电影浪潮,经过前期抽奖活动的筛选,于当日下午,为申卡的女神们送上了“童话般”的惊喜。

《美女与野兽》:基因里的女性主义


【办公室掀起申卡热潮】

对于这在办公室忙碌着的白领们而言,男神的出现,不仅给幸运女神带来了惊喜,也让女神办公室的其他同事羡慕不已。

《美女与野兽》:基因里的女性主义

工作人员向大家介绍,这是汇丰信用卡三月系列 “男神送惊喜”的第二波主题活动。之前在三八女神节,汇丰信用卡便曾开展了“男神送鲜花”的活动。这般颇具创意而又满足女性女神情怀的营销方式着实吸引了大批受众,也成功掀起了办公室的申卡热潮。

《美女与野兽》:基因里的女性主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