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剛剛,霍金去世!世界少了一位偉大的科學家

史蒂芬·威廉·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英國劍橋大學應用數學與理論物理學系物理學家,著名物理學家、宇宙學家、數學家。

霍金畢業於牛津大學、劍橋大學,1979年至2009年任盧卡斯數學教授,後為榮譽盧卡斯數學教授(牛頓曾任此職,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教授職位)。

霍金是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和當代最偉大的科學家,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被譽為“宇宙之王”。他的代表作品有《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大設計》等。

2015年7月20日,史蒂芬•霍金啟動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外星智慧生命的搜索行動。

惡病纏身,絕不屈服

霍金患有一種不尋常的早發性和慢發性肌肉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這種疾病俗稱漸凍症。這疾病開始於霍金在牛津大學讀書的最後一年,那時,他發現自己動作越來越笨拙,時常不知緣由地摔跤,划船也變得力不從心。

有一次,他還從樓梯上摔下來,頭先著地,造成暫時的記憶力輕微喪失。在劍橋大學時,狀況更加惡化,他的講話有些含糊不清。霍金的父母親也注意到他的健康問題,帶他去看專科醫生。在21歲時,醫生診斷其患有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只有兩年好活,但是,兩年光陰飛馳而去,他仍舊活著。

60年代後期,霍金的身體狀況又開始惡化,行動走路都必須使用柺杖,不再能定期教課。由於霍金逐漸失去寫字能力,他自己發展出一種替代的視覺性方法,他在腦裡形成各種不同的心智圖案與心智方程,他可以用這些心智元素來思考物理問題。物理學者維爾納‧以色列表示,霍金的思考過程,有如莫扎特只憑借想象就寫出一整首極具特色的交響樂曲。

就在剛剛,霍金去世!世界少了一位偉大的科學家

霍金不願對惡疾低頭,甚至不願接受任何幫助。他最喜歡被視為是科學家,然後是科普作家,最重要的是,被視為正常人,擁有與其他人相同的慾望、幹勁、夢想與抱負。

霍金的言語功能逐年退步,到了70年代後期,只剩下他的家人或密友能夠聽得懂他的話。 為了與其他人通話,他必須依賴翻譯。

在霍金的辦公室大樓門口,沒有設置專門給輪椅通行的殘障坡道,劍橋大學不願負擔搭建殘障坡道所需的款項,因此霍金與劍橋發生爭執,他與妻子共同發起活動敦促劍橋改善殘障設施。

但是,對於扮演殘障權利代言人這角色,霍金的態度通常很摸稜兩可,一方面他很想幫助殘障族群,另一方面又想把自己跟殘障和殘障所伴隨的挑戰分開。他的這些態度引起了一些批評。

霍金在1985年拜訪歐洲核子研究組織時,感染了嚴重的肺炎,必須使用維生系統。由於病況危急,醫生詢問簡是否應該終止維生系統的運行。簡的答案是“不”,替代方案是霍金必需接受氣管切開術。這手術可以幫助他呼吸,但會使他從此以後再也無法發聲。

手術後,經過在加護病房療養一段時間,霍金才被准許出院,但他需要全天24小時看護,費用非常昂貴。儘管英國國民保健署可以給付療養院費用,可是簡還是決定帶霍金回家。索恩知道霍恩的病況後,建議他們尋求友人默裡·蓋爾曼的幫助。

那時,諾貝爾獎得主蓋爾曼是麥克阿瑟基金會的董事,麥克阿瑟基金會慷慨地答應負擔所有醫護費用。簡請到了三班護士輪流看護霍金,其中一位護士伊蓮‧梅森後來成為霍金的第二任妻子。

就在剛剛,霍金去世!世界少了一位偉大的科學家

霍金不再能講話,必須用特別方法傳達信息,對方一手拿著一張字母卡,另一手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用食指指,當指到霍金想要的字母時,霍金會揚起眉毛,這樣,可以慢慢地把整個單字拼出來。他被禁錮在輪椅上,只有三根手指和兩隻眼睛可以活動,疾病已經使他的身體嚴重變形,頭只能朝右邊傾斜,肩膀左低右高,雙手緊緊並在當中,握著手掌大小的擬聲器鍵盤,兩腳則朝內扭曲著,嘴已經幾乎歪成S型,只要略帶微笑,馬上就會現出“呲牙咧嘴”的樣子。這已經成為他的標誌性形象。

就在剛剛,霍金去世!世界少了一位偉大的科學家

他不能寫字,看書必須依賴一種翻書的機器。讀活頁文獻時,必須讓人將每一頁平攤在一張大辦公桌上,然後驅動輪椅如蠶吃桑葉般的逐頁閱讀。

後來,電腦專家華特·沃特斯送給他一個稱為“平等者”的程式,可以讓他在屏幕上選擇單字、單詞或字母。平等者的字彙大約有2500–3000個單字,並內建了一個語音合成器。 平等者本來是執行於臺式電腦,護士伊蓮的先生大衛‧梅森是電腦工程師,大衛在霍金的輪椅上設置了一臺小電腦,並且將平等者安裝在小電腦裡。這樣,霍金就不再需要找人做他的翻譯,霍金很高興地說,“與在我失去說話功能前相比,我現在可以更如意地傳達信息。”霍金仍舊可以稍微操控他的手來開啟開關,每分鐘大約能給出15個單字。每一次演講前,他會事先準備好講義,然後用語音合成器把內容發表出來。有些人覺得語音合成器給出的聲音具有美國或斯堪地那維亞口音。霍金原本希望換成英國口音,但後來習慣了,反而覺得那就是他的聲音。

霍金的健康仍舊在緩慢惡化,2005年,他開始使用臉頰肌肉的運動來控制他的通訊設備,每分鐘大約可以輸出一個字。由於這疾病很可能引起閉鎖症候群,霍金正與神經學專家研發出一套新系統,讓電腦將他的腦波圖樣翻譯為詞句。

2009年,他不再能獨立駕駛他的輪椅,他的呼吸越加困難,時常需要使用人工呼吸器,有時嚴重到需要去醫院診療。這一年,霍金任盧卡斯數學教授,後為榮譽盧卡斯數學教授。牛頓曾任此職,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教授職位。

霍金中國行,三次學術報告

1985年,霍金第一次來到中國,到中國科技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訪問。在科大水上講演廳做天體物理的學術報告。

2002年,第二次來中國,在北京、杭州作主題為《膜的新奇世界》科普報告,向公眾闡釋他的關於天體演化的“M理論”。

2006年6月,第三次來中國,他帶來的仍然是自己關於宇宙學最新的研究,在香港科技大學體育館主持一個題為"宇宙的起源"的演講時,轟動一時,被戲稱為受到“搖滾巨星”級的接待。2006年6月19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向北京的公眾講述《宇宙的起源》。

就在剛剛,霍金去世!世界少了一位偉大的科學家

2018年3月14日,史蒂芬·威廉·霍金去世,享年76歲。

世界少了一位偉大的科學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