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羅斯傳》|一代金融大亨的傳奇,我們能從中學到什麼?

《索羅斯傳》|一代金融大亨的傳奇,我們能從中學到什麼?

關於作者

羅伯特·斯萊特,著名的暢銷書作家,他曾經為很多商界領袖撰寫過人物傳記,包括《傑克·韋爾奇與通用之路》《拯救藍色巨人》《沃爾瑪王朝》和《微軟重振雄風》等等。

關於本書

深入傳奇投資家索羅斯隱秘和複雜的金融王國,展現了索羅斯不為人知的一面,試圖從更多元的視角去理解這位在全球金融市場呼風喚雨的金融大鱷,以及他對世界造成的影響,以及他極富爭議的投資理念。

《索羅斯傳》|一代金融大亨的傳奇,我們能從中學到什麼?

我們來從三個關鍵詞入手:狙擊英鎊、賣空、宏觀投資。

作者認為,過去的幾十年,索羅斯在全球資本市場上的投資業績,某種程度上可以用“傳奇”二字形容。1992年狙擊英鎊事件,應該算得上索羅斯職業生涯最知名的投資之一,他憑藉這次行動名揚天下。在索羅斯之前,沒人相信一個個人投資者可以跟一個國家的金融體系對抗,但是索羅斯這個傢伙刷新了所有人的三觀。他用價值100億美元的賭注搞垮了英國兩個最強大的系統:一個是曾經非常強勢的英鎊,另一個是大英帝國金融驕傲的象徵——英格蘭銀行。

在當時,索羅斯很早就嗅到了危機的氣息。1989年柏林牆倒塌,東西德國合併,其他人都在為新時代到來而歡欣鼓舞,索羅斯卻在仔細觀察歐洲大陸的變化。他意識到,東西德國合併之後,新德國為了繁榮經濟,必須要籌措經費,德國要勒緊褲帶過日子,而且這時候德國的關注點會從歐洲轉向國內,無暇顧及其他國家的經濟問題。德國是歐洲最強大的經濟體,它的轉變肯定會給歐洲其他國家帶來變化,索羅斯靜觀其變,等待機會。

1990年英國宣佈加入歐洲匯率機制。這個機制的目的在於通過穩定歐洲各國的貨幣來穩定歐洲經濟,但是索羅斯認為英國加入的時機並不好。因為英國的經濟已經不再強大,而加入歐洲匯率機制,意味著英鎊的匯率要與德國馬克掛鉤,這樣英鎊就被高估;第二,一旦出現經濟危機,英國不能擅自動用自己的貨幣政策來調整經濟,而是得依賴德國的援助,對英國來說非常被動。

《索羅斯傳》|一代金融大亨的傳奇,我們能從中學到什麼?

索羅斯等待的時機在1992年成熟了。那一年歐洲很多國家都爆發了經濟危機,英國想通過降低利率來緩解國內的經濟壓力,德國卻更關注自己國內的情況,他們擔心降息導致通貨膨脹,所以不同意降低利率。在歐洲匯率機制的作用下,如果德國不降低利率,其他國家沒辦法單方面降低利率。因為一旦降低利率,會削弱自己的國家貨幣,引來投機者的狙擊。所以英國只能硬著頭皮死扛,結果是越陷越深。索羅斯看清楚時局,他判斷英國死扛不了多久,英鎊肯定會暴跌,英國最終會退出歐洲匯率機制。在這個情況下,他決定做空英鎊。索羅斯以10億美元作為擔保,做了一筆100億美元的豪賭,賭英鎊下跌。當然,之後的事情全世界都知道了,索羅斯贏下了這場豪賭,英鎊暴跌,英國宣佈退出歐洲匯率機制,索羅斯也因此天下聞名。

從這個經典的投資案例可以看出,索羅斯最擅長的金融工具就是賣空,這也是他最喜歡的方式。索羅斯是全球對沖基金領域的先驅,對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指賣空。早期的金融投資者不太願意賣空,首先是因為賣空存在著道德風險。比如別人會指責你,你怎麼能賭一家公司經營不善呢?這不是趁火打劫嗎?再比如,別人會說你怎麼能對自己的國家下狠手呢?你也太不愛國了。索羅斯可不在乎別人的指責,他把賣空這個金融工具運用得爐火純青,而且他特別喜歡賣空那些機構青睞的股票,經常跟幾個大機構下相反的賭注,最終這些股票大跌,索羅斯賺得盆滿缽滿。索羅斯自己說,他因此獲得了一種“邪惡的快樂”。

《索羅斯傳》|一代金融大亨的傳奇,我們能從中學到什麼?

索羅斯做空雅芳公司,又是一個典型案例。1970年,索羅斯以120美元的價格借出一萬股雅芳的股票,此後不久,雅芳股價大跌,索羅斯又以20美元的價格買回了一萬股雅芳的股票,這一來一回索羅斯淨賺100萬美元。索羅斯之所以能看到這個機會,是因為他在雅芳贏利下降之前就覺察到,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對化妝品行業會帶來致命的打擊,所以他有信心,在其他機構都看好雅芳的時候,大膽做空。

當然,其他投資者不太經常做空,除了怕被指責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做空要大量使用槓桿,這意味著巨大的風險,這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但是索羅斯偏偏有異於常人,他還生怕槓桿用得不夠大。

比如作者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有一回,他的助理跟他彙報,說對某個投資非常有信心,希望可以建倉來賣空,於是索羅斯就問這個助理:你打算建多大的倉位。助理充滿自信地回答道:10億美元。結果索羅斯非常不屑地反問他:“什麼?你管那個叫倉位?既然你相信你自己是正確的,為什麼才放那麼一點點錢呢?”——這句霸氣側漏的反問,後來成了華爾街的著名段子:是啊,你既然相信自己是正確的,為什麼才放那麼一點錢。

《索羅斯傳》|一代金融大亨的傳奇,我們能從中學到什麼?

作者認為,索羅斯的投資理念是,投資都是有風險的,投資肯定會犯錯誤,評估一個投資人的好壞,不在於對市場的判斷是對的多,還是錯的多,而在於對的時候賺了多少錢,錯的時候賠了多少錢。一般的投資人,看到這項交易能夠賺30%到40%的收益,就會產生保守的心態,接下來的交易都會非常謹慎。但是索羅斯可不滿足,如果已經取得了30%到40%的收益,只要對自己有足夠的信心,就應該朝著100%收益的目標去奮鬥。在索羅斯看來,因為如果你對市場判斷正確,但是卻沒有最大限度地利用這個機會賺錢,那麼也是錯誤。

就像剛才提到索羅斯做空英鎊,他認為自己對英鎊的判斷足夠準確,所以敢於用自己的10億美元作為擔保,撬動了100億的槓桿資金。如果他失敗,他損失的可不僅僅是10億美元,而是100億美元這個天文數字。但是在他投下100億美元賭注的那個晚上,索羅斯還能夠安然入睡,完全沒有因為鉅額的投資和潛在的風險影響自己的睡眠。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不論是做空德國馬克、日元,還是美元、泰銖等等,索羅斯都沒有因為巨大的風險和超高的槓桿影響過自己的心情和生活,他的確是在享受“賣空”所帶來的快感。當然了,作者認為,索羅斯敢這麼做並不是純靠匹夫之勇,他還有一個獨家招式,那就是所謂的“宏觀分析”。

《索羅斯傳》|一代金融大亨的傳奇,我們能從中學到什麼?

作者在書中強調說,索羅斯其實是一位非常有眼界的宏觀投資者。在索羅斯開始從事金融交易的上世紀50年代,當時的全球化跟今天相差很遠,投資人普遍視野狹窄,不願意去其他國家的市場做投資。但是索羅斯不一樣,他出生在匈牙利,歐洲背景以及在華爾街的從業經驗,使得他很早就能夠在紐約、倫敦之間以及多個不同市場進行投資。可以說,索羅斯是最早的全球投資者。

作者強調說,索羅斯的宏觀投資套路一般是這樣的:首先索羅斯會對全球各個重要市場進行宏觀分析,哪些國家在改革?改革的國家和地區對投資者開放了哪些領域?它們實施了哪些促進社會穩定的政策?索羅斯通過對宏觀經濟和政治的分析,對未來的形勢做出一個預判,他的同事就負責從這些預判中找到能夠獲利最大的行業以及公司,進行具體的投資。比如索羅斯預期這個國家的利率會上升,他的同事就尋找利率上升可能會對哪些行業產生不利影響,於是就有了賣空的好機會。通常,索羅斯的預判,可以幫助自己比其他投資者早六到十八個月進行佈局。

《索羅斯傳》|一代金融大亨的傳奇,我們能從中學到什麼?

除此之外,作者還特別指出:索羅斯能成為一個偉大的宏觀投資者還有一個秘訣:他始終關注著世界領袖們的公開聲明和決策制定,從中分析市場的趨勢。跟其他的投資人更喜歡待在交易室裡不一樣,索羅斯花費了相當多的時間,努力和國際領袖們打成一片。這些人大多是國家的政治領袖、金融政策制定者,全球範圍內人數不會超過2000人。索羅斯想知道他們的決策,他們也想了解索羅斯可能要做的事情,於是索羅斯順理成章地邀請他們共進午餐。當然,這些領導人肯定不會把哪天準備降息、哪天準備匯率貶值這些事情說出來,尤其不能透露給索羅斯,但是這些領導人在談話中就會不經意地透露他們的態度和情緒,這給了索羅斯很大的投資信心。

1992年索羅斯能夠成功狙擊英鎊,關鍵在於他能夠確定德國不會出手相救。除了一系列宏觀局勢的分析判斷之外,索羅斯還跟德國中央銀行行長談過話。這次關鍵的談話讓索羅斯確信,德國不會有任何出手救英鎊的計劃,所以索羅斯開始了大筆投資。

從上面的案例當中,我們其實可以看到:索羅斯在金融投資世界,被同行譽為偉大的投資家,但是在客觀上,他通過攻擊別國的金融系統漏洞而大發“國難財”的手法,不僅加劇了金融危機,還對一個國家造成了不可修復的經濟損失,從這個角度來看,可謂是心狠手辣的魔鬼。遺憾的是,這本《索羅斯傳》並沒有在這方面多加筆墨,大概因為傳記作者自己就是西方人,並且與索羅斯熟識,因此先天帶有傾向性的價值觀。不可否認的是,索羅斯在世界的很多其他地區,尤其是被他做空的經濟體那裡,他的名聲可真不太好,甚至被人憎恨。通過這樣的投機手段,獲得鉅額的財富,這樣的致富之道同樣值得我們深思。

總結

《索羅斯傳》這本書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瞭解索羅斯的視角。通過狙擊英鎊、賣空、宏觀投資,我們可以瞭解作為金融大鱷身份的索羅斯。他傳奇投資經歷的背後,蘊含著的是他對時局洞察的能力、金融投資技術以及異於常人的自信心。同時,他還堅持做一個宏觀觀察者,一個視野開闊的全球主義者,而不僅僅是一個視野狹隘的投機者。

-END-

歡迎關注我們的頭條號,更多文學、歷史、心理、經濟、哲學書籍下次和你見面,我們不見不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