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传真」南谯区推进“四化”建设着力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

一是围绕改善民生,推动“普惠化”养老。探索建立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机制,服务内容涵盖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养老服务人员培训、养老服务评估、养老服务岗位等6个方面。其中,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政府保障的对象涵盖低保、特困家庭中的中度、重度失能老人;服务目录既有助餐、助洁、助急、助行、助医等上门服务和社区托老等护理服务项目,还包括养老护理员培训、养老服务质量评估等,涵盖了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各个方面。积极实施高龄老人津贴“普惠式”福利制度,按照每人每月60元、100元、1000元的标准发放80岁以上老人高龄津贴,前三个季度,共为全区6932位高龄老人发放高龄补贴347.12余万元。

二是完善服务设施,推进“便捷化”发展。市、区政府出台文件,要求社区配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与居民住宅同步规划、建设、交付使用;对已建成居民住宅区,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配置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今年,新建1家医养结合医院和2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目前,乌衣敬老院的医养结合医院和红庙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已经建成。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大力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对经民政部门许可设立的社会力量投资兴办的养老机构,在建成投入使用后,按建设的床位数分别给予每张床位2000元、3000元、5000元的一次性建设补助,对各类日间照料中心、日托站、托老所、社区养(助)老服务站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组织),在正常运行一年后,按每张床位1000元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机构投入使用后,按实际入住人数,给予每人每月200元的运营补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组织),按实际入住人数给予每人每月100元的运营补贴。收住失能失智老年人并提供服务的,按照其轻、中、重度失能失智程度,运营补贴补助标准分别上浮50%、100%、200%。

三是健全“互联网+”,开展“智能化”服务。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开展智慧养老,经招投标程序,与南京禾康智慧养老产业有限公司签订智能化居家养老服务协议,重点为符合条件的城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健康管理、居室清洁、精神慰藉等居家服务。为符合居家养老服务条件的老人发放了呼叫器,通过开通智慧呼叫系统,拓宽服务渠道。老年人有服务需求或遇到突发困难、特殊困难时,可通过拨打热线获得及时援助,集成“线上养老”与“线下养老”服务,为城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今年已发放手机463部,通过“一键通”电话呼叫,上门为城市社区老人提供家政、紧急救援服务共计1742单。

四是加强人才培育,实现“全员化”培训。建立了养老服务人员培训制度,实行全员轮训,按照《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组织开展养老服务人员培训,提高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业务技能水平。持续开展养老服务管理人才、养老护理员等专业人才专项培训,并按从业年限,对养老护理员发放补贴。同时,积极招募志愿者,为居家和社区老年人开展志愿服务,丰富服务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