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萬中國人闖杜拜,居然還干不過印度人?

“在這裡做生意,人脈和關係很重要,如果沒有人介紹,剛來打拼很辛苦的,”吳望表示,“混得好的,一個月可以賺3萬迪拉姆以上(相當於53000元人民幣),住高級公寓;混不好的,一個月才3000迪拉姆(相當於5000塊人民幣),和幾個人擠在最差的房子裡”。

20萬中國人闖迪拜,居然還幹不過印度人?

說起迪拜,中國人總會想起七星級帆船酒店、摩天大樓哈利法塔、揮金如土的中東土豪,以及滿大街可見的豪華跑車。

對於另一些中國人來說,這座建在沙漠上的城市,是一塊海外的掘金地。

在2016年的G20分會場,來自迪拜國際金融中心(DIFC)管理局的首席業務開發官傑弗瑞對媒體表示,僅在迪拜工商局登記在冊的中國企業,就達到了3000家,其中60%為中小企業。

這裡既有包括工農中建四大銀行等央企巨頭,也有括珠江鋼管等行業龍頭,還有做各類生意的中小民企,他們正一步一步地影響著這個世界最大的貿易中轉港。

1、沙漠中的中國商城

2016年2月9日晚,中國農曆大年初二,中國大陸之外最大的中國商品城—“龍城”商城二期開業儀式在迪拜隆重舉行。

龍城形如其名,是一個龍形建築,外部中間是透光玻璃鋼拱頂,兩旁是金屬鱗片,從天上看極似一條閃光的巨龍。

這座與中國密切聯繫的商品城,是迪拜作為世界貿易中轉站的最佳證明。來自非洲和阿拉伯的店主,無需踏足中國,便可從中國製造商處下達批發訂單。

2002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原外經貿部部長的吳儀訪問中東五國。在她訪問迪拜期間,迪拜政府提出,將傑拜爾阿里自由區的一個15萬平方米的倉庫提供給中國,供其無償使用3年。吳儀認為這是一個促進中國與中東經貿合作、助推中國企業走出去、充分發揮與利用迪拜市場輻射效應的好時機。

其後,中方和迪拜世界集團共同投資3億美元,由迪拜出地,興建了一箇中國城。2004年12月,總建築面積超過30萬平方米,迪拜中國城“龍城”在沙漠中拔地而起,並立即投入使用。

據中國外交部網站介紹, 迪拜龍城商場一期擁有中國商鋪約3500家,是中國在海外最大的商品集散貿易中心。緊鄰一期的龍城商場二期項目總耗資近10億迪拉姆(約合2.74億美元),由一個總面積17.7萬平方米的購物中心、一家三星級酒店和一個多層停車場組成,新增可租用面積9.3萬平方米,不僅所有商鋪精裝修,影院、大型超市、展覽中心等設施也一應俱全。

“龍城的檔口基本上都是我們中國人,”2014年到迪拜做外貿生意的廣東姑娘吳望(化名)說,“有人做機械設備,有人做數碼產品,有人做小商品,而她卻是做成人用品,其實有很多華人在迪拜發展得還是很成功的,但是就對迪拜社會發展的影響力來說,華人仍侷限於城市基建、小商品批發零售、飲食服務等行業,甚至曾把瑞士的達杜拉.康德推廣到了迪拜,一度讓迪拜男性認識到了什麼是現代醫學,印度神油只是個浮雲而已。

據她介紹,當地人要求高,性格又急,喜歡貨比三家,中國人需要特別的耐心才能做成生意。

“在這裡做生意,人脈和關係很重要,如果沒有人介紹,剛來打拼很辛苦的,”吳望表示,“混得好的,一個月可以賺3萬迪拉姆以上(相當於53000元人民幣),住高級公寓;混不好的,一個月才3000迪拉姆(相當於5000塊人民幣),和幾個人擠在最差的房子裡”。

在這裡,與當地人打交道非常重要。“他們很精明,同樣質量的家居材料,要幾家反覆比較,最後才有可能定下來,”吳望說道,如今她仍在努力學習阿拉伯語。在她看來,中國人賣東西喜歡跟風,一旦這家賣得好,很快周圍的都在賣,價格競爭非常大。

Part 2、不懂英語,不敵印度人

20萬中國人闖迪拜,居然還幹不過印度人?

吳望並不是最早在迪拜做生意的一批中國人。

毛一鳴,迪拜人網站創始人,《迪拜人》雜誌主編。作為資深迪拜通的他被當地的迪拜華人親切地稱為“站長”。目前正在國內休假的他表示:“迪拜早期華人大多都是做貿易的,貿易人的主戰場基本都位於市場。早期的市場人很多是通過家族或親戚擴展起來的。他們一個帶一個過來打工,慢慢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群體。

2001年,來自浙江的劉銳(化名)和幾個同村的人來到迪拜。既不懂英語也不懂阿拉伯語的他在當地擺地攤,賣浙江的小商品。2004年,龍城開業之後,他把生意搬到了那裡。

“在這裡做生意,最大的優惠就是免稅政策,既沒有企業所得稅,也沒有個人所得稅。”劉銳說道。

據瞭解,在龍城經商的中國商人還享有特殊優惠待遇,不用迪拜保人,就可以開100%股權的獨立公司。而且,由於幾乎每家店都說中國話,語言上也沒有障礙。附近,中國人開的餐館、超市、診所、酒店也隨處可見,生活十分便利。

不過他表示,因為不懂英語,大部分中國人只能做外貿的下游,“我們做不過當地的印度人”。

“對於中國企業來說,這裡是新絲綢之路的重要一站,中國的中型企業由此同非洲、中東和南亞等快速增長的市場聯繫在了一起。”對此,美國《外交政策》雜誌表示。

該雜誌還透露,如今大約有20萬中國人生活在迪拜,每年還有30萬中國遊客來到這座城市旅遊。

Part 3、來自國企的機會

除了這些做小商品生意的中國人,還有大量的中資企業湧入。他們利用迪拜通向世界的海上和空中通道,在新絲綢之路上做生意。

創建於1993年的番禺珠江鋼管有限公司,是中國最大的直縫焊管出口商。2012年,該公司到迪拜的傑貝阿里自貿區考察後,決定在這裡投資建廠。

“迪拜的各項免稅政策,以及100%持有、利潤可隨時轉出的政策,對企業意味著很高的安全保障,也可以省去很多商務成本,” 番禺珠江鋼管中東公司運營經理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道。

據介紹,通過在迪拜建廠,番禺珠江鋼管可以轉移大約40%的產能,在這個貼近客戶的市場,它還可以進行很多創新嘗試,比如生產毛利更高的彎管、螺紋轉接口等產品。

作為中東最大的貿易港口,迪拜港口的基礎設施和物流建設在中東也是最好的,很多產品運到迪拜大部分是用於轉銷到非洲、南亞和其他中東地區。

“事實上,只要能念出名字的石油設備企業,基本都已經在此聚集。”傑貝阿里自貿區環球業務部亞太市場營銷經理餘曉磊表示。

20萬中國人闖迪拜,居然還幹不過印度人?

2005年,在迪拜的中國企業僅有18家,如今,官方數據顯示已經增加到了3000多家。

四大國有銀行(工行、農行、建行、中行)都在當地設立了分行和子行,中建、中鐵等大型國企也在當地有機構。

2016年3月1日,來自中國商務部網站的內容顯示,在過去的18個月以來,入駐迪拜國際金融中心(DIFC)的中國銀行業績已翻倍增長。DIFC表示,中國國有四大銀行總資產已達到215億美元,佔DIFC註冊總資產的26%。

據阿聯酋《海灣時報》報道,中國銀行於 2015 年在迪拜納斯達克發行了 20 億元人民幣的債權,用於支持跨境貿易和基礎設施建設。農業銀行於 2014 年發行了 10 億元人民幣的債券。

“在中國的新絲綢之路上,迪拜將成為連接亞洲、非洲與拉美地區的重要節點。” DIFC首席執行官阿里夫(Arif)表示。

Part 4、瘋狂投資房地產

2002年,迪拜開放房地產市場可供境外人士購買,不少中國人也開始選擇在當地置業。來自溫州、台州的商人,在2008年之前,是中國炒房團的主力之一。

儘管迪拜中國城房地產交易中心的數據顯示,幾年來迪拜房地產投資回報率從2006年的100%,到2007年的50%,再到2008年的10%,一路下跌,但當時中國人對於置業炒房的熱情,從未減少。

20萬中國人闖迪拜,居然還幹不過印度人?

“很多人看到暴利,轉行專門炒房,包括華商在內,這個來錢比傳統貿易快很多。剛開始一套兩套,最後是大家一起整層買,整幢買。”在迪拜打拼多年的台州人張先生稱,“溫州、台州人裡面,只要在那邊經商幾年的,沒有不買房子的。”

2008年金融危機的突然到來,讓炒房團的美夢破滅,不少經商的中國人被套。對此,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周德文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曾表示,溫州人天生就有一種投資房地產市場的渴望。他估計在迪拜的兩萬名溫州商人所遭受的總損失超過人民幣10億元。

2012年8月到2014年年末,迪拜樓市開始逐漸恢復,售價和租金已分別上漲56%和41%。2013年,迪拜正式宣佈承辦2020年世博會,迪拜的房價應聲上漲。不少中國人從中嗅到了商機,開始了又一輪的海外置業之旅。

迪拜土地局的數據顯示,2013年開始,大約1000名中國個人投資者就已花費了13億阿聯酋迪拉姆(約23億元人民幣)投資迪拜的土地、住宅和辦公樓。

《第一財經日報》的報道則稱,2014年中國對迪拜房地產行業的投資達到了22.4億元,2015年前8個月,中國個人對迪拜房地產行業投資總額就達到了人民幣20.7億元。不過,和2008年之前的溫州台州炒房團不一樣的是,這一次,大部分都是“廣州、深圳過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