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5個項目擬成爲省級「非遺」,有唐昌布鞋,還有這種你常吃的食物!

日前,省文化廳發佈了擬列入第五批四川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的項目名單,共有9大類52項項目入選。

同時發佈的還有擬列入第一、二、三、四批四川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的項目名單,共38項。

在此次新公佈的名錄中,我市共有5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入選:

它們分別是☟

彭州的軍屯鍋盔天彭牡丹花會

蒲江的蒲硯製作技藝

崇州的元通清明會

郫都的唐昌布鞋傳統制作技藝

跟著小錦去了解一下吧☟

【軍屯鍋盔】

“軍屯鍋魁”是成都市可算家喻戶曉,但很多人都不知道,正宗的“軍屯鍋魁”在離彭州縣城7、8公里以外的軍樂鎮。

成都5个项目拟成为省级“非遗”,有唐昌布鞋,还有这种你常吃的食物!

軍樂鎮古時稱“軍屯場”。據史料記載,1700多年前的三國時期,劉備坐鎮成都,一邊安民心,重農業,仁民愛物,禮賢下士;一邊屯兵城外,牧馬練兵,養息屯墾。

當時諸葛亮命大將軍姜維率部在軍樂鎮馬牧河、鐵門坎一帶招兵買馬,養精蓄銳。姜維是羌族人,擅做糊餅,他把糊餅做成乾糧,讓士兵行軍中隨身攜帶,以備戰時之需。軍屯鍋魁便由“軍中乾糧”演化而來,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快餐。

成都5个项目拟成为省级“非遗”,有唐昌布鞋,还有这种你常吃的食物!

軍屯鍋魁又叫“酥鍋魁”、“酥油千層餅”,打鍋魁有選料、和麵、擀麵、抺肉、肉餡、調料、油烙、爐烘等十多個環節,每一道工序都很講究技巧和方法。

目前,“軍屯鍋魁”攤點已遍佈全國各地,形成千層鍋魁、糖鍋魁、鮮豬肉鍋魁、牛羊肉鍋魁、回鍋肉鍋魁等幾十個品種,以香、穌、脆、細嫩化渣聞名。

每年僅鍋魁一項,就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5000餘人,務工收入近億元。

【天彭牡丹花會】

丹景山風景區坐落位於沱江之源—湔江南岸,為龍門山餘脈,相對高度不大,僅1147米,但是山巒迭翠,風光秀麗,自古就是“靈秀所鍾”的蜀中名山。

成都5个项目拟成为省级“非遗”,有唐昌布鞋,还有这种你常吃的食物!

丹景山又是古蜀王、明蜀王祭天之所,因此丹景山一直被作為“庇民捍災御患”的神山,媲美於五嶽中的泰山,被尊為“丹嶽岱宗”。然而,令古今名人最嚮往最留戀的還是丹景山的牡丹。

成都5个项目拟成为省级“非遗”,有唐昌布鞋,还有这种你常吃的食物!

丹景山為天彭牡丹的發源地,景區現種植牡丹200餘畝,涵蓋了12個牡丹園區,300多個品種以及300多萬株牡丹。唐朝以來為全國最著名的牡丹觀賞勝地之一,與荷澤、洛陽齊名,享有西部牡丹基地的美稱,2013年被四川省旅遊協會評選為四川十大最美花卉觀賞地之一。

【蒲硯製作技藝】

蒲硯以四川省蒲江縣鹽井溝的蒲石琢制而成得名,自古便是蜀中名硯。

成都5个项目拟成为省级“非遗”,有唐昌布鞋,还有这种你常吃的食物!

傳說南宋寧宗時,蒲江人魏了翁赴京考試,適逢天寒地凍,應考文人用墨皆凍成冰,只有魏了翁所用蒲硯中墨水不凍,順利應考。從此,蒲硯美名遠揚,歷久不衰。明清時期,蒲硯便與攀枝花的“苴卻硯”、廣元的“白花硯”並稱為蜀中三大名硯,馳名全國。

現在的蒲硯,更展新容,雕琢技藝精湛,題材廣泛,有以神話故事為內容的太白醉酒、壽星獻桃,金龜、金魚、荷花、琵琶、杜鵑等三十餘種花色產品,暢銷國內外。

【唐昌布鞋傳統制作技藝】

川西毛邊布鞋是我國千層底布鞋的一個分支流派,至今已有700多年曆史,而唐昌布鞋即為川西毛邊布鞋的典型代表,純手工製作,尤其是其中的毛邊槽眼布鞋鞋底、鞋幫的基礎工序為川西獨有,見證了川西地區民俗審美近千年來的發展變化。

成都5个项目拟成为省级“非遗”,有唐昌布鞋,还有这种你常吃的食物!

傳統唐昌布鞋種類繁多,主要有槽眼鞋、鬆緊鞋、靸鞋、繡花鞋、絆絆鞋、懶式鞋、搭搭鞋、操鞋、窩窩鞋、童鞋、僧鞋、壽鞋、薄底快靴、雨靴、官靴、朝靴、梨園彩靴、打靴、神靴、壽靴等。

此前郫都區戰旗村的唐昌布鞋傳承人接受小錦採訪

據《成都通覽》記載,清末宣統年間,成都地區銷售和生產布鞋的店鋪多達數百家,形成具有川西文化特色的“靴鞋幫”,而唐昌鎮生產的布鞋,無論在質量還是數量上都“冠絕川西”。

改革開放後,尤其是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機械化迅速取代人工,唐昌布鞋的鼎盛時期早已消逝,如今僅有唯一一家作坊還在規模化生產、銷售唐昌傳統手工布鞋。

【元通清明會】

崇州元通清明會源於清康熙年間,至今已有300餘年歷史,素有“川西第一壩會”美譽,也是川西農耕文化代表活動之一。

每到清明時節,元通古鎮迎來送往的鬧市便引得方圓數十里的廣大群眾前往,古鎮的十里河灘上形成了一幅人山人海的畫面。2016年,元通清明會被列入成都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當前,該鎮正準備將其申報為四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成都5个项目拟成为省级“非遗”,有唐昌布鞋,还有这种你常吃的食物!

作為當地歷屆清明春臺會所在地的元通古鎮是成都平原上為數不多的原生態古鎮之一,素有“小成都”之稱,現為國家AAAA級景區。元通古鎮留下了諸多歷史遺韻,包括80餘棵古楠木、皂桷、銀杏等珍惜古樹,以及陳家大院、永利橋、

記者/陳泳 李萌 圖片為各地提供的資料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