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騰聚創王嗣翔:雷射雷達是自動駕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1月1日,2018智電汽車投資者大會在武進高新區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汽車領域專家、行業精英齊聚一堂,圍繞“破舊局、立新路”的主題展開討論,探尋汽車產業轉型之路,挖掘投資價值與合作機會。

以下是速騰聚創合夥人王嗣翔的發言全文:

速騰聚創王嗣翔:激光雷達是自動駕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王嗣翔:各位下午好,非常榮幸能夠有機會受邀參與這次大會,我今天給大家彙報的主題是從激光雷達來看自動駕駛的發展,從傳感器的角度,我們來回顧一下自動駕駛發展的歷史,從自動駕駛的發展,我們可以追溯到將近100年前,在1925年的時候,美國當時研製出了第一輛無人車,傳感器從1977年到1998年攝像頭逐漸成為了一個主流,作為主要的傳感器給自動駕駛提供外部環境的感知。對於自動駕駛來說,很重要的一個關鍵節點在於2004年的時候,DARPA挑戰賽,當時有5支隊伍來參加這個比賽,沒有一家完成這個比賽,而且整個公里數只有11.78公里,之後大家評論這件事情的時候,之所以沒有完成這個比賽,很大部分原因基於傳感器的感知不夠充分,後面也做了一些總結,其實車輛非常擅長做感知障礙物的能力,但是他們很難做到跟蹤路徑點甚至有時候被他們自己的影子所嚇到,從側面反映一個問題,從純視覺的傳感器來做感知的話,其實是不夠充分的。無人車想在強光或者黑暗、斑駁的道路上進行無人駕駛操作的時候,還是會出現很多問題。

到了2005年的時候,當時斯坦福大學有一個無人車團隊搭載了多個單線激光雷達,能夠完成整個比賽,單線激光雷達之前是從來沒有用在無人車或者機器人這個領域的,但是它能夠完成這個比賽,對自動駕駛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突破。當時Velodyne這家公司2004年參加了這個比賽,後來他們覺得這個傳感器非常重要,他們也自主研發了激光雷達做出了64線,慢慢激光雷達逐漸成為了自動駕駛汽車方案常規的標誌。2017年激光雷達,全新奧迪A8搭載激光雷達成為全球首款搭載激光雷達的量產車型,回顧了自動駕駛從傳感器的角度來看它的發展歷程,激光雷達相比攝像頭最大的好處是它能夠出比較精準的三維信息,它不受光照的影響,現在普遍大家都開始慢慢在用激光雷達。

為什麼激光雷達是自動駕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呢?這是一個很常規的,比較經典的自動駕駛的框架圖,這是傳感器端,包括攝像頭、激光雷達、毫米波,中間是感知,基於傳感器的數據,通過算法進行周圍物體的分類識別,最右邊是決策與控制,具體說一下傳感器這部分,左邊是有毫米波、攝像頭、激光雷達主要對車輛周邊的環境進行感知,右邊是編碼器,對於車本體的定位,車還是其他的傳感器,說到傳感器,這些傳感器都有他們的一些優缺點,毫米波雷達因為它的分辨率比較低,大家用的比較多,用來做障礙物的識別,攝像頭容易受光照的影響,而且它不容易做清晰的三維信息,所以大家用的比較多是用來做障礙物的分類和跟蹤。激光雷達它能夠對周圍進行精準的三維信息,而且不容易受光照影響,所以它是自動駕駛的一個必須傳感器,因為自動駕駛它最大的問題是要確保安全,激光雷達在傳感器的選擇上面肯定是要最可靠,才能夠保證它最終的安全。所以激光雷達目前能做到的東西包括這幾大部分,可以做到實時的定位、障礙物的分類、識別和動態物體的跟蹤、障礙物的檢測,甚至可以做到生成高精地圖,無人車看外界世界的情況,會用到基於高精地圖做的一些東西。

這是我做的一張關於目前整個激光雷達行業的技術發展路徑,我從掃描式和非掃描式的分法,掃描式的有機械式激光雷達,包括芯片級OPA方案,Flash激光雷達,速騰做的機械式和OPA都有涉足。

速騰聚創是一家自動駕駛激光雷達環境感知方案提供商,我們不只是做硬件,我們還做算法,這是我們的發展歷程,我們成立是在2014年,也就剛過了四年的生日,我們2015年做的是一款單線的激光雷達,主要應用在測繪領域,但是慢慢在2016年8月份研發出了16線的激光雷達之後,2017經過半年的時間進行量產,在2017年9月份完成了32線的量產,在整個時間推進上面來說節奏也是非常快的,我們在算法層在2017年4月份,因為我們基於激光雷達算法,超過十年的積累,我們也向客戶開放了關於激光算法的能力。在今年5月份的時候,也跟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鳥推出了基於MEMS的無人車。

速騰聚創產品包括了硬件、軟件和解決方案,在硬件這一塊已經大規模量產16線和32線,正在努力研發的MEMS和芯片的研發方案,包括障礙物的檢測分類、跟蹤和定位,解決方案包括PC和MEMS的方案。

這是有一個視頻,這是目前市場上用過的雷達無人車的案例,抽取了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客戶。這是阿里巴巴菜鳥ET實驗室做的,這個車戶外最高做到30到40公里的速度。這是上海的青飛智能,在上海的大學做無人巴士。這是酷哇,跟中聯一起推出的無人掃地車,也是標配我們激光雷達在用。這是北京的一家公司叫圖森,他們在北美現在也有分公司,目前有一些報道說他們在北美已經開始盈利了,在港口做這些工作。這是馭勢科技,他們做的無人出租車和自動泊車。這是深圳的無人駕駛巴士。這是京東的,現在基本上都在用我們的產品。這是北汽的一款概念車。

剛才看的基本基於我們多線激光雷達,目前從很多車企給出的關於自動駕駛的時間表裡面看,大家基本上定義在2020年或者2022年實現L3、L4級別的自動駕駛,對於我們來說,時間確實是很緊張,具體2020年很快了。對於激光雷達來說,對成本的壓縮和對產品的保障,穩定性來說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對激光雷達做下來之後發現,固態激光雷達是一個方向,基於剛才那麼多固態的方案來看,我們認為,MEMS方案最快可以實現,MEMS雷達有這樣的優勢,包括它可以車規、易量產、高分辨率、低成本。它現在水平分辨率做到0.09,垂直分辨率是0.2。現在在MEMS在CS的時候公開展示了,目前從市場來看,真正有MEMS出來的,全球能看到的只有2家公司,國內就我們,國外有一家以色列的公司,這是當時在實驗室上的效果,這也是在實驗室的時候,這是我們當時在跟阿里巴巴一起搭載激光雷達發佈無人物流車。

從多線激光雷達來看,需要多個發射和接收,16線激光雷達需要16個激光發射器,32需要32個,64就翻倍了,因為MEMS優勢在於它可以通過掃射的發射器,通過二維實現高頻率的掃描達到高分辨率的效果,所以說它在成本和量產性上面有很大的優勢,這是它的基本原理。目前在車規級方面我們已經在做車規級的認證,接下來是做量產準備,我們一直有在努力和主機廠TR1合作,最終完成這輪融資也包含了做車相關的,像上汽、北汽,希望通過跟這些主機廠的合作一起來加快激光雷達量產的車規的目標和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