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在希望的田野上——从玉米秋收看农业机械化发展

收获在希望的田野上——从玉米秋收看农业机械化发展

收获在希望的田野上——从玉米秋收看农业机械化发展
收获在希望的田野上——从玉米秋收看农业机械化发展

金秋十月,岭城大地放眼望去,遍地金黄,在阳光的照射下,越发光彩夺目。广袤的田野里,一台台收割机唱着欢歌,来回穿梭,将沉甸甸的果实揽入怀中,正如一幅丰收画卷,徐徐展开。

收获在希望的田野上——从玉米秋收看农业机械化发展

在公主岭市西北边陲重镇玻璃城子镇,农民正在收获希望。该镇重兴村村民曹宪权正在地里收玉米。这位与土地打了50多年交道的农民,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习惯了传统耕作的他,对机械化的发展很不适应,用他的话说就是发展太快了,跟不上节奏。种了一辈子地的曹宪权做梦也不会想到,机械化发展到今天,完全取代了传统人工劳作,这让他不禁感叹科学技术的力量,请看——一个老庄稼把式的蜕变。

收获在希望的田野上——从玉米秋收看农业机械化发展

“我这5公顷地用机器5天就收完了,这还得说白天干活,晚上歇着。以前收这些地,即便全家老小齐上阵,也要20多天才能收完。”曹宪权告诉记者,“今年我花了1万多元买了一台小型收割机,一次收两垄,虽然没有大型农机那么好,但是自己用着也特别顺手。”

收获在希望的田野上——从玉米秋收看农业机械化发展

机械化耕作替代了繁重的体力劳动,让这个普通的农家汉子露出了笑容。“就拿秋收来说,以前是把玉米掰下来,装上车运回家扒皮,回头还要把玉米秆割倒,这一套程序完成下来需要两个月。以前秋收的时候要贪黑起早不说,还会累一身病,光吃药打针就得1000多元。现在不同了,玉米收割机一次性完成作业,就连玉米秸秆都直接粉碎还田,一个人几天就能完工。”曹宪权抿了抿嘴笑着说。

记者看到,曹宪权家的场院里像小山一样堆满了金黄色的玉米,一穗穗闪着光亮,玉米粒完整,皮也扒得非常干净。“没想到收割机这么好用,刚开始还有点抵触情绪,认为这个机械怎么也不能有人工干得好、干得细。特别是在扒玉米皮的过程中会掉玉米粒,有的掉在地上根本收不起来,造成很大损失,随着机械性能的改进,这种情况已经完全被克服了。”曹宪权说。

收获在希望的田野上——从玉米秋收看农业机械化发展

说话间,一台大型玉米收割机从我们眼前驶过,曹宪权感叹道:“啥时候咱自己也能买一台大的就好了。现在我们这个组基本上依靠外地来的大型收割机收获,一天能收10多公顷地,机械不休息,人轮班倒,我们组的玉米半个月就全收完了。”

“现在种地非常简单,耕地有旋耕机,下种打垄一次成型,洒农药有专用的洒药车,不但方便还省钱,相对于过去的人工劳动每公顷要节省400元左右的费用。同时,孩子在外打工也不用回来帮忙了,又可以多赚一份工资。”曹宪权指着院子里停放的各类农业机械对记者说。

春种秋收这是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改变了千百年来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劳作模式,让农民种地变得越来越轻松,越来越简单。

收获在希望的田野上——从玉米秋收看农业机械化发展

从单一的家庭种植到连片作业,机械化种植打破了人们固有的观念,泛着油光的黑土地收获着喜悦和幸福,请看——一个家庭农场的华丽转身。

在刘房子街道兴佳家庭农场的玉米大田里,一台“威武”的收割机正在玉米田间来回作业,像悦动的音符谱写着农业机械化的“变奏曲”。成片的玉米地一望无际,大田里只有3个农民,一个是收割机驾驶员,正在操作收割机;另一个是卡车驾驶员,将玉米籽粒拉回场院;还有一个是服务人员。一垄一垄直立冲天的玉米,转眼就扫进收割机中,一次性完成玉米摘穗、剥皮、脱粒、茎秆切碎还田作业,实现玉米籽粒直收。

家住刘房子街道石丰村的冯俊是一位远近闻名的“超级”种粮大户。今年,他在公主岭市共流转1000公顷土地,又在邻省承包2000公顷土地,全部用来种玉米,除去成本,全年净赚1000多万元。

冯俊今年47岁,7年前就开始在外省市承包土地,尝到了种粮的甜头。冯俊说:“自己的秘诀就是全程机械化应用,土地流转让小块归拢、大田连片,先进的农机大施拳脚。通过集约化管理,种田水平大幅提升。按照传统耕种方式,一公顷地最少要3人干10多个小时,土地连片后,大型农机1小时就可完成。”

收获在希望的田野上——从玉米秋收看农业机械化发展

在兴佳家庭农场内,记者看到,大大小小的各种农用机械整齐排列。在场地的另一侧,满院金黄,成堆的玉米通过传送带,被直接输送到烘干设备。

“我们用的都是目前国内比较先进的收割机,实现玉米籽粒直收,也就是说,别人家收的是玉米棒,而我这儿直接收获的是玉米粒,然后送进烘干设备,达到标准水分后直接存储,这样能保证粮食卖个好价钱,平均每公顷土地可产出干粮1.15万公斤,产量比‘小户’高出10%~20%,增产的粮食可卖1000多元。”冯俊拿起烘干后的玉米粒放在嘴里咀嚼了一下说。

说话间,3辆卡车满载着玉米驶进院内,金黄的玉米倾泻而下,这又是一个丰收年。冯俊说:“能种这么多地,还得感谢国家的政策,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普通农户连片种植,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2016年,我们农场被评为省级全程机械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市农机局给我们落实了各种补贴政策,购买的这些农业机械,我个人只花了一半的钱。”

收获在希望的田野上——从玉米秋收看农业机械化发展

交谈中记者得知,2017年,冯俊平均每公顷土地粮食可售1.7万元,减去租地成本9000元、种地成本4000元,国家补贴都给农户,每公顷利润还有4000元。明年,冯俊计划将种植面积扩大到1万公顷。目前,他已在公主岭市意向性谈妥3000公顷土地,在邻省谈妥5000公顷土地。言谈中,冯俊对农业机械化发展之路充满了信心。

收获在希望的田野上——从玉米秋收看农业机械化发展

“即使玉米价格再低一些,搞规模经营也有赚头。”冯俊估计,如果今年能够实现1万公顷种植规模,自己的玉米总产量将达1.65亿公斤,利润将在3000万元至5000万元之间。

记者手记:

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中国已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推进农业科技化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农业正在进行广泛而深远的变革,农业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日益提高,其支撑作用更加明显。农业科技化就是要减少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中土地、人工、资本的投入,提高科技、人力资本和生态的比重,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当前,公主岭市农业生产方式已由千百年来以人畜力为主转变为以机械作业为主,农机化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农业生产对机械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就要求我们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主动适应形势变化需要,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动力支撑。

收获在希望的田野上——从玉米秋收看农业机械化发展
收获在希望的田野上——从玉米秋收看农业机械化发展收获在希望的田野上——从玉米秋收看农业机械化发展

公主岭新闻(gzlnews)

您看此文用收获在希望的田野上——从玉米秋收看农业机械化发展收获在希望的田野上——从玉米秋收看农业机械化发展·

收获在希望的田野上——从玉米秋收看农业机械化发展收获在希望的田野上——从玉米秋收看农业机械化发展秒,转发只需1秒呦~

收获在希望的田野上——从玉米秋收看农业机械化发展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