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的进化:从技术到艺术,从娱乐到功能

近年,大众针对游戏利弊的讨论一直未有停歇,一边是游戏带来的高商业价值回报以及娱乐大众的消遣功能使这个行业日趋庞大,一边是未成熟又被大量利益驱使的市场出现了一些只为敛财而研发的畸形产物。但游戏短短的发展历史,也让我们很难从全球找到更好的市场范例。

而今年出现的一些新游却有了一些不太一样的味道,如steam上线的独立游戏《中国式家长》引发了一波对于游戏社会意义的严肃思考,又如在10月22日,故宫×腾讯三年合作成果暨Next Idea音乐创新大赛分享会上,《故宫:小小工匠》(暂定名)的发布,这款被定义为功能游戏的产品,让我们看到了一些游戏在教育性上的尝试。


游戏的进化:从技术到艺术,从娱乐到功能

“第九艺术”游戏真正被发掘了多少内涵?

BBC在1922年成立的时候,创始人约翰雷斯勋爵为新闻定下了告知、教育、娱乐大众的使命,同样,文学与艺术也被欣赏者们要求了娱乐性和严肃性。

但在游戏被认为是艺术后,人们无论是讨论科技所呈现的美感,还是沉浸于游戏题材所带来的不同文化体验,较少考虑过虚拟世界是否能在现实世界产生意义。虽然我们能看到一些制作人有意的将思考植入在游戏中,但严肃的立意和题材还远未被大部分从业者所重视或者提及,仍非游戏行业的主流。

关于游戏在社会意义上的思考,在海外已经多有对游戏功能性的探讨。已有厂商致力于在军队训练、团队建设、课堂教育等层面加以应用,甚至会在医疗领域利用电脑游戏治疗心理障碍。“以应用为目的的游戏”多被称为严肃游戏或功能游戏,它通常被归类为教学游戏(通过玩游戏来教会你如何做某事)、有意义的游戏(试图传递某种价值观,引导人们思考),和有目的的游戏(游玩它会产生某种真实的世界结果)。

更重要的是,即使排除了这些游戏的应用目的,它们依旧是一个可以被享受的游戏产品。

其实目前,我国相关部门和游戏厂商也都开始重视起游戏实用性和功能性的拓展与开发,今年9月,在文化和旅游部支持下,中央美术学院的首届功能与艺术游戏大展就专门探讨了游戏与艺术、教育、医疗等社会科学的结合,旨在深度挖掘游戏的功能价值、文化内涵,探索数字娱乐教育在中国的发展之路。

展会上以腾讯为代表的游戏厂商也展出了《子曰诗云》《尼山萨满》《榫接卯和》《折扇》等功能游戏,腾讯还针对功能游戏提出了应用性、专业性、游戏性的具体定义和研发基准。让玩家在游戏中,愿意学,有所学,学对的,往深学。这是腾讯对自身功能游戏研发或代理的自我要求。同样也是为国内功能游戏市场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标准。

游戏的进化:从技术到艺术,从娱乐到功能

游戏,除了娱乐性的功能之外,终于开始体现其目前体量与规模所应当承载的社会价值。

“寓教于乐”和“知识普及”的游戏化范本

在日本的书店,我们可以随处可见很多历史漫画,源氏物语的人物被画成拟人的例子、各种真实存在的武士被画成不同的犬猫,而观之内容却丝毫并不失严谨。也许有人认为严肃的历史并不应该被消遣,但是当一个6岁的孩子可以准确描述从镰仓到江户的幕府兴衰史的时候,这种娱乐性质的教学是否应该被肯定呢?

在游戏的趣味性引导下,我们可以将更多传统文化、甚至严谨科学的知识灌输给更多的受众。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活跃游戏玩家数量已经达到22亿,也就是说每3-4个人就会有一名玩家——在这样的人口规模下,借助游戏甚至能够降低很多科学、文化知识普及的宣传成本。

除此之外,尤其在教育和科普的层面上,游戏所能提供给玩家快速的、可视的成就反馈,也可以枯燥的知识结合,往往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在台北故宫博物馆,除了提供中规中矩的博物馆导览APP外,还提供了另一款游戏化的导览应用,让玩家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调查文物背后的故事。

游戏的进化:从技术到艺术,从娱乐到功能

《游戏改变世界》的作者简·麦戈尼格尔曾经描述,游戏自身的四个特征包括目标、规则、反馈、自愿参与,这些特征决定了如果我们可以驾驭游戏的力量,其实可以使其变成一种主动的学习工具。

如《榫接卯和》《折扇》这类传统文化普及类的游戏,将复杂的工艺转变为简单的规则,给玩家设立阶段性的目标,完成时达到阶段性成就的激励反馈,这些基本的游戏体系让几乎被遗忘的传统文化简单地被更多人熟知。

前文提到的故宫博物院与腾讯共同发布的《故宫:小小工匠》(暂定名)也是这样一款传统文化题材的功能游戏,游戏在融入故宫真实场景的基础上,让玩家能够通过简洁操作,了解故宫古建筑的构造与搭建方式,利用游戏中给出的材料搭建出“养心殿”“慈宁宫”等著名宫殿,同时游戏以殿脊的神兽和宫猫为主角,协助玩家完成游戏任务,讲述故宫数百年间的历史知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熟知紫禁城的专家。

游戏的进化:从技术到艺术,从娱乐到功能

相比从8-bit像素到如今的光学、物理等极致美轮美奂的游戏技术成熟发展,游戏在功能应用上的探索还刚刚开始,但是值得高兴的是,游戏厂商已经从单一迎合商业化市场,和追求感官娱乐享受,转而开始思考自家产品更多能带来的社会价值,如此看来也未尝不是一种进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