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好命的叛徒,不但不招人恨,交戰雙方都視他爲忠臣

在中國古代,朝廷與異族之間一直是多戰亂少和平。比如說漢朝與匈奴之間的爭鬥,唐朝與突厥的戰事,兩宋與遼金之間的摩擦等等。說到打仗,戰場上肯定少不了兩種人,就是視死如歸的忠臣和就是貪生怕死的叛徒。一般來說,忠臣都會受到皇帝的嘉獎,加官進爵,而叛徒的家人會受到懲罰甚至被滅族。

中國歷史上最好命的叛徒,不但不招人恨,交戰雙方都視他為忠臣

但是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有過一個很奇特的叛徒,他戰敗被俘後投敵做了叛徒,但是後來卻不但不被人記恨,反而混得風生水起,交戰雙方的君主都視他為忠臣。這個奇特的叛徒就是王繼忠。

中國歷史上最好命的叛徒,不但不招人恨,交戰雙方都視他為忠臣

王繼忠是北宋真宗年代的人,他很早就跟隨宋真宗,是宋真宗非常喜愛的臣子。1003年,宋軍與遼軍開戰,王繼忠在一次戰役中被俘。他本欲殉國,但遼國蕭太后出面招降他,並向他表明有與宋朝修好的意願,於是王繼忠投降,在遼國做官。

中國歷史上最好命的叛徒,不但不招人恨,交戰雙方都視他為忠臣

1004年,王繼忠在宋遼兩國的澶州議和中充當“牽線人”,早有議和之心的宋真宗得知王繼忠沒死,而是在遼國為官的消息,並沒有怪罪他,反而非常高興,希望他為和談多作努力。最終,澶淵之盟達成,王繼忠功不可沒。

中國歷史上最好命的叛徒,不但不招人恨,交戰雙方都視他為忠臣

和議達成後,宋真宗每年派使臣去遼國時,都會單獨再為王繼忠備一份厚禮。王繼忠也屢次寫信向真宗表達思念故國之情,希望能回到宋朝,但宋真宗為兩國和平考慮,沒有答應他的要求。而遼國君主知道這些事情後,不但沒有怪他,反而更器重他,加封他為楚王,還賜國姓耶律宗信。王繼忠死後,宋遼兩國皇帝都為他下詔發喪。

中國歷史上最好命的叛徒,不但不招人恨,交戰雙方都視他為忠臣

縱觀王繼忠的一生,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明明降敵,卻被交戰雙方的君主都視為忠臣。雖然說忠臣不事二主,但是像王繼忠這樣,雖然投降了遼國,但並沒有幫助遼國攻打大宋,並沒有對故國不利。相反地,他為宋遼兩國的和平做出了巨大貢獻,這對兩國的經濟和百姓的生活都有非常有利的影響,兩國實現了雙贏,所以雙方都把王繼忠視為忠臣也就不奇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