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中國的高考,美國、韓國他們是怎麼考試的?

每年的6月,全國各地的高考生,可謂是挑燈夜戰,伏案苦讀,六月笑看我主沉浮。不少學校的老師可真謂是費心費力,拉了各種橫幅的標語,鼓勵高考學生,營造學習氣勢。

實際上在很多國家,每年都會在某個時期進入“高考時間”,高考所引發的緊張氣氛與中國相比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

美國:看似輕鬆 實則不然

很多人說,美國教育是素質教育,很少有考試,可實際上,美國學生經歷的考試一點也不比中國學生少。

美國有很多經過審定的有權威的考試機構,像國內許多人都熟悉的TOEFL、GRE、GMAT等等考試,就是由大名鼎鼎的ETS(Education Testing Service“教育考試服務”)這個非盈利性機構主持的。這些五花八門的考試機構根據不同的要求或測試重點,設計了各式各樣的考試。美國學生大概從小學三年級起,年年都至少參加一次這種由各種考試機構出題的考試。至於參加何種考試,由各個私立學校或者公立學校的上級主管部門決定。

美國高考錄取的先進性在於,不僅僅“唯分數論”,也看平時綜合表現、課外活動等綜合因素。

美國的“義工文化”是社會主流文化之一。無論高中畢業,還是大學錄取,對學生的社區服務時長都有嚴格要求,很多學校要求至少持續一年以上的服務才有意義。所以,美國學生並非你想象中的那麼輕鬆,一方面學業功課壓力,另一方面社區服務也要保證,很多普通家庭的孩子還要自己打工賺學費。所以,他們的時間其實也蠻緊湊。

最重要的是,如果你真正瞭解美國,就會發現美國的階層固化十分嚴重,這一現象嚴重影響了其教育公平性。固化的階級導致最優質的教育資源總是服務於那些最富有的人群。

對比中國的高考,美國、韓國他們是怎麼考試的?

韓國高考比我們還要瘋

韓國高考又稱“大學修業能力考試”,在每年11月中旬舉行,而次年1月至2月期間,考生還要通過報考學校組織的複試才能獲得大學的錄取資格,每年都有數十萬名考生參加考試,錄取率只有50%。在高考當天,整個韓國的空氣中都瀰漫著一種緊張的氣氛,軍事訓練延後、航班起降時間調整、交通管制……

另外,不同於國內高考,韓國考生接受的應援算得上是超高端豪華VIP待遇了。

韓國的“後輩應援”傳統非常盛行。高一高二的學生凌晨起就在考場外排隊等候為赴考的學長學姐加油,這已經成為了韓國高考文化的一種。

對比中國的高考,美國、韓國他們是怎麼考試的?

還有很多國家,比如日本、新加坡、德國……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或社會可以說做到了絕對的教育公平和公正,也沒有哪一個國家不存在階級的分化和消解。高考只是一種成功的途徑,不是唯一。

在中國,高考當然也存在不少問題,省際分數不均衡,高考加分等等,但從大的方面來看,相比其他國家教育考試,中國高考是相對公平的,錄取方式也更為直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