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看到故宮博物院的美麗,你知道它有多努力嗎?

前段時間,一部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使得故宮博物院一躍成為社交網絡的熱點。一時間眾人對它的升起了強烈的好奇心,申請在故宮博物院工作的人也劇增。如今回頭看看靜靜佇立在浮華的北京城的故宮博物院,讓我們感動的不只有那些在歲月裡低垂眉眼、和文物作伴的文物修復家們,故宮博物院本身的成立就是一段動盪艱難的歲月。

你只看到故宮博物院的美麗,你知道它有多努力嗎?

一、幸亥革命定基礎

你只看到故宮博物院的美麗,你知道它有多努力嗎?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國。然而為了穩定清朝,使革命平穩進行,政府提出了“優待條件”,這為革命留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尾巴。在最終決定的優待條件裡:清王朝保留名號,暫居紫禁城,國民政府每年向小朝廷支付一定費用。於是清王朝在宮禁一住就是十四年,豐富的文物依然是皇帝的私產。雖然這次辛亥革命並不徹底,但是其成果和影響仍然為博物院的產生創造了條件。

二、清廷奢靡惹眾怒

你只看到故宮博物院的美麗,你知道它有多努力嗎?

小朝廷在紫禁城暫存期間,內務府為了維持王室的開支,多次將宮中珍寶、金銀、古玩抵押賤賣,造成眾多文物流失。當時有許多學者紛紛發文要求制止清王室的這種行為。1923年6月27日故宮建福宮花園大火,此處許多殿堂庫房都裝滿珍寶玩物,是當年乾隆皇帝的珍玩,乾隆去世後,嘉慶把所有寶物封存起來。有的庫房至少100年未打開過。火災的損失是巨大的。輿論責怪清廷暴殄天物,致使古物盡付一炬。

三、驅逐溥儀終建成

你只看到故宮博物院的美麗,你知道它有多努力嗎?

1924年5月,總統曹錕派馮玉祥、顏惠慶、程克等10人為保存國有古物委員,和清室所派會員10人,一起商討保管辦法。最後決定凡是我國曆代相傳的文物,都屬於國有,沒有歷史可言的金銀寶石等物件,則可作為清王室私有。11月,溥儀被趕出紫禁城,同時攝政內閣組建了清室善後委員會,令其對故宮的文物進行清點並公示整理結果。

當時清室乘機阻撓點查工作,北京政府眷顧清室,也為點查工作設置了種種障礙,委員會與其時時處於相對地位、面臨種種壓力。但是,清室善後委員會堅持鬥爭,終於於1925年十月十日,故宮博物院宣佈成立。

四、橫生波折幸度過

可惜歷史並非一帆風順,並不是所有人對故宮博物院的價值都有客觀的認識。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委員經亨頤關於“廢除故宮博物院,分別拍賣或移置故宮一切物品”的提案就很有代表性,此提案認為認為故宮博物院研究皇帝起居是為帝制復甦提供了條件,且皇宮作為帝制遺物是反革命的,應當拍賣,另在首都建立博物館。雖然這個提案受到抨擊,並未實行,但是持有經亨頤態度的人也並非個別。從現在看,故宮博物院的成立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在當時的前輩們也是頂著種種壓力,才有了我們今天能漫步其中的悠閒。

五、與古物陳列所有淵源

你只看到故宮博物院的美麗,你知道它有多努力嗎?

1914年,民國政府內務部建立了古物陳列所,設在紫禁城前朝的武英、文華二殿,展品來自奉天(今瀋陽)故宮及熱河(今承德)行宮,都是宮廷文物。這為中國第一個以帝王宮苑和皇室珍藏闢設的博物館,不過當初建立時對於陳列所的定位不準,導致其內文物被以各種理由借出,再未歸還。1926年又設立鑑定委員會,從社會上聘請了一批專家分門別類進行鑑定,陳列所得到了發展。應該說,古物陳列所對於故宮博物院,起了一定的借鑑作用。1948年,古物陳列所正式合併到故宮博物院。

走過百年曆史風雨的故宮博物院,不僅僅是一所普通的博物館,更是許多中國人心中特殊的存在。一部紀錄片讓我們看到他的現狀,但我們也瞭解並銘記他的過去。作為傳承者,我們敬他、愛他、願他永遠生機勃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