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自己德不配位,不过徒有虚名,最后会功亏一篑

很多人终其一生所向往的都是名利双收,有名有利。但是有太多的人却是徒有虚名,让自己特别的出名,但是德不配位,当自己足够有名的时候,自己的才能配不上自己的名声,最后却是功亏一篑,很多人都会有这种烦恼。

王阳明:自己德不配位,不过徒有虚名,最后会功亏一篑

王阳明曾说:世之人从其名之好也而以竞以相高,从其利之好也而贪以相取,从其心意耳目之好,也而诈以相欺,亦皆自以为“从吾所好”矣。

生活中有太多的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超出了道德的范围,破坏了人生行为的标准,为什么不能保留自己的本性?为什么不能守住自己人生的道德底线呢?就是因为利欲熏心,名利所牵制,刻意的去追求名,刻意的去追求理。

王阳明:自己德不配位,不过徒有虚名,最后会功亏一篑

有这样一个有意思的小故事,很多人一定听说《车胤囊萤夜读》。古代的时候有一个书生,他模仿车胤夜读,他在他们那一片也十里八乡也是出了名的。

你想一下,大晚上的不睡觉,借着萤火虫去读书,这种事情在当时来说那真的是刻苦学习呀。所以在他们那一片十里八乡的都出名了,是他们那一片的网红。

既然是网红,那就有粉丝。这个时候他周围就有一个粉丝过去去向他请教。可是到了这个书生的家里的时候,书生的仆人告诉这个拜访的粉丝。说书生不在家已经出门了,这个来访的人就特别不理解的问:哪里有夜里面借着萤火虫去读书,大早上的大好时光去干别的事情的呢?那个仆人就说:他早上出去没有其他原因,就是因为夜里面要借着萤火虫读书,所以一大早就出去抓萤火虫,到黄昏的时候就会回来。

王阳明:自己德不配位,不过徒有虚名,最后会功亏一篑

这个人听了特别的不理解,半夜的时候借着萤火虫去读书,到了大白天的时候出去瞎溜达,这不是瞎胡闹吗。当时这个粉丝的心哇凉哇凉的,觉得自己的偶像在自己心里一点地位也没有了。

这个也可以理解,车胤夜读是真的用功,真的想求学问。而这个虚伪的书生向他学习。大好的时光,大白天的出去瞎溜达,晚上的时候装模作样的用萤火虫读书表演一番,完全就是本末倒置。名声是有了,在他们那一片都红了,成了网红了。但是时间一长就露出了马脚,别人看他根本就不是个诚实的人,像这种靠一时的投机取巧,取得名利的人,最后一定会烟消云散。

王阳明:自己德不配位,不过徒有虚名,最后会功亏一篑

说起网红,就像现在的很多网红一样,如果没有一个真才实学,只是通过一些投机取巧的手段让自己火了起来。最后的结果也一定是烟消云散,而且还火不了多久,就会被人遗忘,抛之脑后。

王阳明从少年时代开始,因为他父亲是状元,他出生在书香家庭,所以有条件读书,而且他从小就知道要当圣贤。读书是当圣贤的最快的一个道路,希望通过科举考试而考取功名,圆了自己当圣贤的梦。王阳明的一生在官场沉浮,名利双收的时候,并没有为之所动,也没有为自己摇摆,当自己的名声不在的时候,更没有气馁,更没有灰心。

王阳明:自己德不配位,不过徒有虚名,最后会功亏一篑

生活中,每个人的身边一定有这种人,自己的能力不够,一味的追求名利。想要做老板,想要做领导,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阿谀奉承,走偏门送里各种各样的方式。但是最后当他真正到达那个地位,真正有那个名的时候,也一定坚持不久,最后都会烟消云散。

因为德不配位,与其这样,不如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多充实自己。当自己能力达到之后,再慢慢的去追求名和利。那个时候你的名和利来得才更加充实,或许到那个时候你根本不用追求,名和利自然就来了。

王阳明:自己德不配位,不过徒有虚名,最后会功亏一篑

名利虽然是个好东西,是我们该有的欲望,但是名利如果说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外,或者是违背自己的道德良心。就要考虑是否要放弃名利这两个字,很多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早就已经超出了道德的范围,破坏了自己人生道德的标准和原则。

追求名利,也不免被虚名所累,误了自己的一生。其实看开了也不过如此,可惜太多的人都被他牵制着,虚名能给人带来心理满足,但是它本身毫无意义和价值。如果说,不充实自己的能力,一味的追求名利,你只能功亏一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