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軍先進典型向南林轉業,看我軍宣傳工作3大弊病


從全軍先進典型向南林轉業,看我軍宣傳工作3大弊病


前段時間,某先進典型轉業滯留部隊的事在朋友圈裡炸了鍋,不少人感嘆,原來“高大全”也是會轉業的……其實改革以來,不少耳熟能詳的先進典型都選擇了轉業,不禁讓人想起“史上最強軍改”。

雖然,這些高大全的先進典型幾年前還在彙報席上,現在卻出現在轉業大軍中,衝擊著我們的認知,一定程度上也淪為茶餘飯後的話題,但在筆者看來:這些先進典型的轉身,卻不一定如網傳那樣不堪。


從全軍先進典型向南林轉業,看我軍宣傳工作3大弊病


一是宣傳工作糾偏。

相信大家在部隊待久了,或多或少都親歷過宣傳“造星”流程,很多“人造的”明星,我們不能否認他某一方面很牛逼,但在某些領導授意下,在某些生花的妙筆下,就一躍而成全能的典型。在先進事蹟交流會上,把官兵感動得痛哭流涕,轉身會下與典型所在單位的同志一交流,就知道他的水分有多大,為戰友聚餐、打牌閒侃貢獻了不少笑柄。這部分先進典型,實際工作能力未必有多強,機緣巧合下就成了全軍的效仿的明星,宣傳工作威信掃地,不得不感慨某媒體只有日期是真的。

究其原因,過去的宣傳工作貪大求全,好不容易挖掘出一個典型來,就恨不得打造成海陸空天電·智信仁勇嚴·禮樂射御書數·四個二王炸·真·神兵,看上去節約效率,推一個典型把官兵要學習的東西都囊括了,授課演講各取所需,實則官兵口服心不服,進而構成了極大浪費。就像08年推向某某時,有的記者寫他經歷了“退伍考驗”,如今看來令人感到好像一種諷刺。

從全軍先進典型向南林轉業,看我軍宣傳工作3大弊病


而反觀李雲龍、許三多等塑造得較為成功的藝術形象,卻能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他們身上也有缺點,如同鄰居家時不時帶髒字的老革命、對門家憨厚固執的老兵一樣真實,深入人心。

二是實際工作需要。

幾年前,有的典型再露面時,已經是中校正營了,算起來這兩年中校正營也差不多該到退役的年限了。圈內一句俗話叫“中校是正營,一看就不行”,不能否認的是,這些先進典型某一方面能力非常突出,可是其能力與改革後部隊的建設發展未必就能很好適應。不少先進典型都是因理論水平或訓練水平很強被推出,進而提幹成為軍官的,但是帶兵打仗和當兵打仗中間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自己能力素質再突出,能不能完成帶兵的任務還是隻能另說。


從全軍先進典型向南林轉業,看我軍宣傳工作3大弊病


過去剛聽到某些全軍典型擔任後勤職務的時候,我也有些咋舌,他們不該一路帶領尖刀班尖刀排尖刀連尖刀營…一路尖刀下去嗎?可能我們應該相信,我們在後勤崗位上才是組織最好的安排,才能發揮最合適的作用。

而且我們大可不必苛求每一個典型必須在部隊幹到退休。實際上,十多年來他們也發揮過重要的作用,也曾站崗放哨保衛過祖國,也曾激勵過不少同志,也曾在無數教案課件中展示過自己的風采。他們的轉身,與其他人的轉身未必有很大區別,可能是個人發展受限,可能是部隊建設需要,大家平常心看待就好。


從全軍先進典型向南林轉業,看我軍宣傳工作3大弊病


三是典型也需要休息。

幾年前的某特戰連長,如今也早已轉身,對於這些在特殊任務部隊拼過的人來說,可能真是下半生需要一次徹底的休息。實話實說,當前我軍的訓練方式並不能稱得上科學,見過太多人只當了兩年兵就帶著一身傷痛回家的,更何況在特戰部隊幹了十多年的老兵。我們在面對自己的班長、自己的兵時候尚且動過惻隱之心,讓他們早點回家休息,畢竟在單位他們只是一棵小草,而在家裡他們卻是一棵大樹,時間到了,典型遠離高強度的訓練,回到地方好好休養身體,過好自己的小日子。

從全軍先進典型向南林轉業,看我軍宣傳工作3大弊病


陸軍司令員韓衛國、政委劉雷在一次講話中表示,陸軍領導機構組建兩年多來,牢固樹立“轉型大計、人才第一”思想,大力實施人才培養使用創新工程。針對各級指揮員和各兵種官兵,建立了能力定級、升級和考評制度,通過年年考核評比,逐步將部隊中能力差、混當官、不作為的不合格軍人淘汰出去,以此推進陸軍轉型建設,提升部隊整體作戰能力。

先進典型本來有光環加身,既然他們放棄了在部隊長期發展的原始資本,那應該還是要看到其積極的意義,不必苛求其高大全成為聖人。更何況,改革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如今淘汰和糾偏已經開始,只希望改革後,能有更適合你我普通人建功立業的大環境。

從全軍先進典型向南林轉業,看我軍宣傳工作3大弊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