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随口说了俩句“脏话”, 竟流传千古,此时成了教师的口头禅!

孔子随口说了两句“脏话”, 竟流传千古,如今成了老师的口头禅!

孔子应该是中国自古以来最有影响力和最尊贵的思想家了,自西汉之后儒学成为了维护封建王朝统治的思想利器并延续数千年,从而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至今中国还在国外设立孔子学院来宣扬中华传统文化,孔子作为儒学创始人被后世统治者赋予各类尊贵的名号,随着儒学的影响力扩大,孔子更成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随口说了俩句“脏话”, 竟流传千古,此时成了教师的口头禅!

孔子身为一名老师,肯定会教各种各样的学生,学生有好有坏,资质不一样。大多时候老师都会耐心教导,但是如果学生实在不成器,就会无奈地说一生: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其实这不是老师的本意,但奈何学生真的皮,那么这句话是何种情况下出现的?其实这句话一开始就是从孔子口中流传出来的。

孔子中3000弟子中有一位名叫宰予的学生,这个宰予十分有意思,时常仗着自己的小聪明对孔子的观点表示反驳,而且总是能够提出一些奇怪的想法,比如,他提出的一个经典问题:“人们都追求仁德,假如你告诉一个人,仁就在一口井里面,你猜那个人会不会跳到井里面。”从这个题中即使在现代都是十分棘手的,大概类似脑筋急转弯,而在那个时代,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个悖论,无论怎样回答这个问题都是比较离经叛道的。

孔子随口说了俩句“脏话”, 竟流传千古,此时成了教师的口头禅!

除此之外,我们都知道孔子是非常注重礼教的,他认为父母丧,作为儿子必须要守孝三年。但是宰予对此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三年的时间太长了,这三年用来守孝,势必会丧失很多学习的机会,倒不如只用一年。这话一说出口,孔子心里肯定是气。不过我们今人倒是比较赞同宰予的说法,老人生前尽孝行,死后尽孝心,已经足够了。

还有一次鲁哀公向宰予询问祭拜土地神的牌位应该用什么木材,宰予说:“周朝用的是栗木,为的是让百姓战栗害怕”。孔子一向追捧周朝礼仪典制,而宰予却诋毁周朝,这不是驳孔子脸面吗,但是孔子也无法说出什么道理来反驳宰予,只好说:“过去的事情就不要再去追究了。”从此事可以看出宰予善于思考但有些自我,总是自顾自的就说出想法不顾及老师的感受。

孔子随口说了俩句“脏话”, 竟流传千古,此时成了教师的口头禅!

即便宰予说出了不少让孔子生气的言论见解,但孔子对于这个弟子还是喜爱的,批评他过后也会循循善诱耐心教导他,但是他偏偏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懒惰,到什么样的程度了呢?有一次他竟然上课的时候睡着了,还被孔子抓到了。这可就让孔子十分气愤了,学生怎么能在上课的时候睡觉呢!白天只有这么短,时间全部用来学习都很紧张,他居然还敢就这么浪费。于是气头上的孔子就说他: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

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说宰予这个人就像一块烂掉的木头一样,是怎么也不能雕刻的,也像一面堆放污秽之物的墙壁一样,不能使他更加污了。后来渐渐缩短为一句话,就是朽木不可雕也。因为只用这一句话,更能表现出那种无奈之情:我努力使你变得更好,但奈何你就是一块朽木,是怎么也不可能雕刻成功的。

孔子随口说了俩句“脏话”, 竟流传千古,此时成了教师的口头禅!

后来“朽木不可雕也”这句话也为了千古名句流传至今,成为老师们责备熊学生的口头禅。宰予成为了孔门中的反面典型,孔子之所以说出如此狠话也并非一日之事,之前宰予对于孔子权威的挑战便已埋下了伏线,孰是孰非不好评判,但作为弟子还是应该尊师重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