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隨口說了倆句「髒話」, 竟流傳千古,此時成了教師的口頭禪!

孔子隨口說了兩句“髒話”, 竟流傳千古,如今成了老師的口頭禪!

孔子應該是中國自古以來最有影響力和最尊貴的思想家了,自西漢之後儒學成為了維護封建王朝統治的思想利器並延續數千年,從而成為中華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至今中國還在國外設立孔子學院來宣揚中華傳統文化,孔子作為儒學創始人被後世統治者賦予各類尊貴的名號,隨著儒學的影響力擴大,孔子更成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隨口說了倆句“髒話”, 竟流傳千古,此時成了教師的口頭禪!

孔子身為一名老師,肯定會教各種各樣的學生,學生有好有壞,資質不一樣。大多時候老師都會耐心教導,但是如果學生實在不成器,就會無奈地說一生: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汙也。其實這不是老師的本意,但奈何學生真的皮,那麼這句話是何種情況下出現的?其實這句話一開始就是從孔子口中流傳出來的。

孔子中3000弟子中有一位名叫宰予的學生,這個宰予十分有意思,時常仗著自己的小聰明對孔子的觀點表示反駁,而且總是能夠提出一些奇怪的想法,比如,他提出的一個經典問題:“人們都追求仁德,假如你告訴一個人,仁就在一口井裡面,你猜那個人會不會跳到井裡面。”從這個題中即使在現代都是十分棘手的,大概類似腦筋急轉彎,而在那個時代,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個悖論,無論怎樣回答這個問題都是比較離經叛道的。

孔子隨口說了倆句“髒話”, 竟流傳千古,此時成了教師的口頭禪!

除此之外,我們都知道孔子是非常注重禮教的,他認為父母喪,作為兒子必須要守孝三年。但是宰予對此卻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三年的時間太長了,這三年用來守孝,勢必會喪失很多學習的機會,倒不如只用一年。這話一說出口,孔子心裡肯定是氣。不過我們今人倒是比較贊同宰予的說法,老人生前盡孝行,死後盡孝心,已經足夠了。

還有一次魯哀公向宰予詢問祭拜土地神的牌位應該用什麼木材,宰予說:“周朝用的是慄木,為的是讓百姓戰慄害怕”。孔子一向追捧周朝禮儀典制,而宰予卻詆譭周朝,這不是駁孔子臉面嗎,但是孔子也無法說出什麼道理來反駁宰予,只好說:“過去的事情就不要再去追究了。”從此事可以看出宰予善於思考但有些自我,總是自顧自的就說出想法不顧及老師的感受。

孔子隨口說了倆句“髒話”, 竟流傳千古,此時成了教師的口頭禪!

即便宰予說出了不少讓孔子生氣的言論見解,但孔子對於這個弟子還是喜愛的,批評他過後也會循循善誘耐心教導他,但是他偏偏有一個缺點,那就是懶惰,到什麼樣的程度了呢?有一次他竟然上課的時候睡著了,還被孔子抓到了。這可就讓孔子十分氣憤了,學生怎麼能在上課的時候睡覺呢!白天只有這麼短,時間全部用來學習都很緊張,他居然還敢就這麼浪費。於是氣頭上的孔子就說他: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汙也。

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就是說宰予這個人就像一塊爛掉的木頭一樣,是怎麼也不能雕刻的,也像一面堆放汙穢之物的牆壁一樣,不能使他更加汙了。後來漸漸縮短為一句話,就是朽木不可雕也。因為只用這一句話,更能表現出那種無奈之情:我努力使你變得更好,但奈何你就是一塊朽木,是怎麼也不可能雕刻成功的。

孔子隨口說了倆句“髒話”, 竟流傳千古,此時成了教師的口頭禪!

後來“朽木不可雕也”這句話也為了千古名句流傳至今,成為老師們責備熊學生的口頭禪。宰予成為了孔門中的反面典型,孔子之所以說出如此狠話也並非一日之事,之前宰予對於孔子權威的挑戰便已埋下了伏線,孰是孰非不好評判,但作為弟子還是應該尊師重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