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營商環境讓民營企業專注「做自己」

優質營商環境讓民營企業專注“做自己”

2日上午,黃埔國際財經媒體和智庫論壇在廣州黃埔區舉行。南方日報記者 肖雄 攝

11月1日至3日,作為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配套論壇,黃埔國際財經媒體和智庫論壇(虹橋國際財經媒體和智庫論壇廣州分論壇,簡稱“黃埔論壇”)在廣州舉行。該論壇由中宣部(國新辦)指導,廣東省委宣傳部、廣州市人民政府、中國對外貿易中心主辦。

本屆黃埔論壇以“繼續擴大開放 共享經濟發展”為主題,邀請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政界、商界、學界、媒體界代表,站在全球戰略與中國發展的高度,圍繞國際社會關注的“朝向高質量發展的中國”“現代經濟體系與產業技術創新”“世界大灣區建設與城市競合”“改革開放與世界的互聯互通”“到黃埔去——黃埔創新故事會”等熱點領域設置議程,全面展示廣東和廣州改革開放40年成就,以及廣東和廣州在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領域所取得的經驗。

開幕式前夜,“黃埔創新燈光秀”璀璨的燈光,照亮了“千年商都”廣州的姿態,她正以創新驅動謀求高質量發展,以更開放的胸懷擁抱全球。

營商環境“可以比最好還要更好一點”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給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吃了一顆定心丸。在此次黃埔論壇上,眾多來自廣州本土的民營企業家告訴記者,他們心裡希望有什麼樣的發展土壤。

“民營企業的發展離不開良好的營商環境。”廣州明珞汽車裝備有限公司總裁姚維兵認為,廣州的營商環境,在政策效率和服務意識上處於全國領先水平,有助於激活民營經濟的創新發展動力。

創新突破來自於企業的專注。在廣州金域醫學檢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汪令來看來,廣州的營商環境能夠讓民營企業專注做深所在行業領域,推動技術上的創新突破。

對於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民營企業家們紛紛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在醫療領域,相當一部分市場資源由公立醫院壟斷,我們希望國家能夠放開設立統一的標準,讓民營企業更方便地進入該領域。”汪令來表示,政府需要更加完善企業的營商環境,讓民企有自由發展的市場,能夠依靠自身的能力水平參與市場的自由競爭。

“可以比最好還要更好一點”,同時,姚維兵也建議,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需要更公開透明的制度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出臺相應政策鼓勵創新,尤其是讓更多的年輕人參與到創新中來。除了審批、場地等硬件的改善外,更需要活躍的金融配套機制,打破傳統慣例,引進資本。

“廣州就如同粵港澳大灣區中的‘錨’”

粵港澳大灣區內,聚集著數以萬計的民營企業。而大灣區內的頂層設計規劃是否科學、合理,不僅決定著這些企業能否成長於一個公平、有序的營商環境中,更關乎著大灣區是否能聚集更多全球高端生產要素。

在以“世界大灣區建設與城市競合”為主題的全體大會中,來自政府、智庫及企業的代表,就當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所面臨的瓶頸、機會以及挑戰展開了熱烈討論。

“市場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最好的‘規劃設計師’。”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認為,粵港澳大灣區並不是今天才有。從改革開放開始,就有一隻“無形的手”在助推珠三角和港澳地區密切互動。

“雖然粵港澳大灣區內存在著不同的制度,但這其實也是非常好的優勢。”倪鵬飛提到,全球有很多極具活力的城市群,都是在地域交融、制度交叉碰撞中發展起來的。

那麼,如何通過大灣區內各城市的良性競爭實現“多贏”?倪鵬飛提出各城市要做到“揚長避短”,攜手攻關。“同時,各城市要共同緊抓影響未來發展的關鍵因素,在我看來就是科技創新與金融。”

在粵港澳大灣區內發揮著核心引擎功能的廣州,在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金融實踐教授、香港國際金融學會會長肖耿看來,就如同灣區內的“錨”。

“廣州是一座真正的大城市,在經濟、文化方面有著很多沉澱。”肖耿表示,“全球優秀的人才和家庭需要全方位多層次的生活方式和營商模式,而廣州就有提供這些文化生活的基礎。”

當前,粵港澳大灣區已上升為國家戰略。肖耿認為,接下來的深化改革開放就要與國際接軌,這需要大力度的體制機制改革。“廣州既要保留屬於自己的文化和體制,又要在制度上實現創新,為全國未來的發展發揮一個排頭兵的作用,這是個艱鉅的任務。”

南方日報記者 黃舒旻

陳思勤 周甫琦 李鵬程

實習生 江凌風

統籌策劃:黃穎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