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的成敗在於是否會做“減法”

減法的本質是專注,更是自我認知的準確。在創業的方向上,因為攻其一點,不及其餘,所以顛覆性創新由此形成,成功的可能由此孕育。做減法即是對明確路徑的絕對依賴,也是對自我逃避的拒絕,所以更艱難,更有必要。-----

吳聲----京東高級運營副總裁

戰爭的勝利是打贏了關鍵戰役而非打贏了很多戰役,成功是因為把一件事做到了極致,而非因為做了很多事創業公司必須做減法,果斷砍掉那些可有可無的雞肋項目,集中力量於一個點專注地去做,滿足了用戶一個簡單的需求並做到極致,你就成功了。


1 、成功是因為做好的一件事而非做了多少事

創業的成敗在於是否會做“減法”

只要抓住用戶的一個需求把它滿足到極致,企業就成功了。對企業發展而言,開始十件事不如做成一件事。

做事有兩種做法,一種是抓住一個點做到極致,一種是針對一個面,散彈打鳥,打到哪個算哪個。第一種做法的成功率更高,將力量集中到一個點上鑽開一個洞,面自然就裂開了。而第二種做法,力量分散到一個面上,往往只會留下一堆淺淺的彈痕,沒有任何結果。

任何一個領域,只要深入進去都會發現機會遍地,這只是表象。如果找不到切入點,形不成用戶規模,哪個機會都只能是理論上的機會,形不成你的市場。所以與其遍地開花,不如退而結網,抓住一個突破點,深深地扎進去做深做透,形成大規模的用戶後,再延展到相關領域就輕而易舉了。

很多創業者剛剛起步就想多元化,殊不知多元化經營成功的案例很少,而隨之帶來的管理難度增大、資源分散以及品牌延展等一系列問題,更不是創業者所能妥當處理的。

用擔心因為做減法而錯失可能的發展機會,什麼也不想放棄的結果只會是什麼也得不到。很多情況下,集中全部資源做好一件事就成功了。

幾乎所有企業的“發家史”都是三部曲。第一部企業推出了一個好的產品或者服務佔領了市場第二部企業開始完善自己的競爭力,發展成為綜合實力均衡的企業第三部逐步成為行業領軍企業,依靠綜合競爭力參與競爭。這三部曲的核心是找到突破點,創業期就是要緊盯用戶的需求,選擇一個突破點,然後集中全部資源和力量撕開這個突破點。

做成一件事,比開始十件事重要百倍!

2 、資源永遠是稀缺的,必須做減法

創業的成敗在於是否會做“減法”

經濟學的一個重要假設就是資源是稀缺的,不是所有的企業都可以獲得發展所需的資源,不是所有項目都可以獲得發展所需的資源。你永遠無法獲得發展所需的充足資源。這也是為什麼必須做減法的理由。

每個公司都有幾個項目,以佈局、跟進的名義幻想著用不多的投入沒準會有意外之喜。然而,往往是這些項目沒什麼結果。道理很簡單,天上不會掉餡兒餅,天下也沒有免費的午餐,不投入足夠的人力物力財力,不可能有關乎戰局勝負的產出,最終只是添枝節、徒增費用、分散精力而已。

不要相信哪個項目可以順手做下來,如果有這個項目一定也沒有多大價值;不要相信下屬不需要資源的承諾,新增項目之前,一定要準確估計自身的經濟實力和員工的辦事能力,合理分配自己手中的資源,不要因為頭腦一時發熱而高估員工能力。

對於創業期的企業而言資源尤其稀缺,缺人、缺錢、缺資源、缺管理能力,所有的資源都無法跟上公司發展的需求,這時候更需要我們做減法,聚焦、聚焦、再聚焦,集中力量在一個點上,形成突破,打開局面,什麼也不想放棄的結果只能是什麼都做不到。

創業者時刻應該提醒自己的三個字是“做減法”,不斷摒棄路邊各種野花的誘惑,組織團隊直奔目的地。只要抓住用戶的一個需求將其滿足到極致,並集中一切資源推廣這個解決方案就能成功,關鍵不在於技術上多麼高深,而在於你能不能解決用戶的某個迫切需求。

3、專注於一件事更容易成功

創業的成敗在於是否會做“減法”

決定戰局的必定是關鍵戰鬥的勝負,實際上沒有人可以,也沒有必要贏得所有戰鬥。企業經營也一樣,你能夠並行的項目是有限的,要果斷砍掉那些已經開始但可有可無的雞肋項目,時刻牢記你的主戰場,集中優勢兵力拿下事關戰局的重大項目。

徐小平曾寫過一條微博:初次創業,商業模式即賺錢方式必須極其專,即必須極其簡單單一。比如微軟開始時只是做一個DOS操作系統,新東方起家就是教託福,凡客就賣一件襯衫,它們都創造了發展的奇蹟。

絕大多數成功的商業模式都是非常簡單的,第一是起點簡單,就是為了解決用戶的一個強需求而已。第二是解決方案簡單,創業者的智慧在於找到了簡單而巧妙的方法解決了用戶的難題。第三是簡單創業,專注而不求全、不求大、不求規範,集中全部資源將最核心的事情做到極致。

如果我們因為目標設定太多而精力分散,因為不專注,沒有投入全力去打關鍵之戰而失敗,何其冤也?因此,要堅決砍掉那些無關主戰場勝負的項目。

創業期企業要做到四個“最小”:

1)只確定最關鍵的戰略,集中力量突破一點。

2)只設最低限度指標,指標多重點必然分散,核心指標達成了其他指標自然合格。

3)只用最不得不用的人,不勝任要換人而不是加人,逼迫組織的每個人都優勝劣汰到適者生存。

4)只管到最低程度,給下屬留出發揮空間。

美國最大的團購網站Groupon的創始人接受採訪時說,2008年11月他們從芝加哥起步時已經有另外一個網站在做類似團購性質的事了,不過那家的範圍更廣,除了組織人們一起買東西,還組織人們一起抵制某個特定的公司或者舉行集會等。當時他們認為團購的想法非常不錯,但是那家網站做得太寬太泛了,於是他們就創辦了一個專注於團購消費的網站,這就是Groupon的由來,

它打敗競爭對手的原因就是做減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