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個遙感衛星地面站是什麼?

中國科學院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是根據鄧小平同志1979年訪美期間簽訂的中美《科學技術合作協定》精神組建起來的,是中國科學院直接領導下的所級高科技運行與科研單位。於1986年12月建成並正式運行,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了站名。作為為全國提供衛星遙感影像數據及空間遙感信息服務的非營利的社會公益型事業單位和國家級民用多種資源衛星地面接收與處理基礎設施,它的建立填補了我國在衛星遙感技術這一領域的空白,開創了我國遙感技術和遙感應用的新時代。

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是國際資源衛星地面站網成員,是世界上接收與處理衛星數量最多的地面站之一,數據分發服務量居於世界前列。目前存有1986年以來的各類衛星數據資料達330餘萬景,是我國最大的對地觀測衛星數據歷史檔案庫。

目前,陸地觀測衛星數據全國接收站網建設已建成,密雲、喀什、三亞3個接收站實現了我國全部領土和覆蓋亞洲70%陸地區域衛星數據的實時接收。同時,依託國家重大專項,正在建設西南站和極地站。

密雲衛星數據接收站於1986年建成運行,佔地面積87畝,建有7座中大口徑接收天線及數據接收、記錄和數據傳輸設施,接收範圍覆蓋我國東、中部、東北地區及相鄰境外地區。

喀什衛星數據接收站於2008年1月投入運行,佔地面積200畝,目前建有5套12米天線數據接收系統,接收範圍覆蓋我國西部以及西部鄰國等區域,填補了我國長期以來在西部地區衛星遙感數據接收方面的空白。

三亞衛星數據接收站於2010年投入試運行,佔地面積80畝,目前建有5套12米天線數據接收系統,使我國陸地觀測衛星數據直接接收範圍覆蓋到我國南海以及南部鄰國等區域。

經過二十餘年的不斷髮展,地面站已形成了完整的衛星數據接收、傳輸、存檔、處理、分發體系,即以北京總部的運行管理與數據處理中心、密雲站、喀什站、三亞站為數據接收網的運行格局。數據接收系統、數據傳輸系統、數據處理系統、數據管理系統、數據檢索與技術服務系統協同運行,成為了我國對地觀測領域的核心基礎設施之一。

向全國用戶提供高質量高水平的國際陸地觀測衛星數據產品,地面站相繼建成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LANDSAT、SPOT、RADARSAT、ENVISAT、RESOURCESAT、THEOS等衛星的數據處理和產品生產系統,並通過一系列重要的裝置改造和自主創新項目,使衛星數據的接收、處理、存儲、檢索等系統能力有了顯著的提升,裝置的運行水平邁上了新的臺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