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国际设计大奖获得者邓丽司揭秘未来设计生存法则

原创|国际设计大奖获得者邓丽司揭秘未来设计生存法则

编者按:9月1日,意大利A’Design Award、美国IDA Award国际设计大奖获得者邓丽司应邀来到黄埔书院闻道读书会开讲《设计提升生活的品质与美感》。尽管天空下着小雨,也没能阻挡大家来参加读书会的热情。全场座无虚席,邓丽司老师对美学与设计独到的见解获得大家阵阵热烈的掌声!现将邓老师的分享内容整理如下:

原创|国际设计大奖获得者邓丽司揭秘未来设计生存法则

设计师和艺术家的区别?

设计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复杂,设计师每天做的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设计师并不是艺术家,艺术家和设计师最大的区别在于:艺术家是for me, 设计师是for you,是服务大众的。这也是作为一个设计师的本分,设计师只是每天重复做着自己本分的工作而已,并不是艺术家。

现在很多的空间设计或是其他各种各样的设计人群,他们看起来也很像艺术家,的确如此。很多空间都特别有艺术感,我觉得非常好,但是我认为在满足艺术感设计感的前提下,又同时能满足功能以及体验的需求,这才是更完美的。

原创|国际设计大奖获得者邓丽司揭秘未来设计生存法则

设计优劣关乎人命!

设计师设计的不仅仅是房子,更多的是生活,是一种生活体验的感觉。

大家可能会误读设计师只是关乎美学,关乎体验,关乎仪式感的一个职业,但实际上设计有时候还关乎人命!

这个话题可能有点危言耸听,但的确如此。我以前也觉得这个行业会很美好,不但可以展现自己美好的一面,还可以为他人创造美好。但这仅仅是停留在美学层面上的理解,并不是全部。

我的初中同学,因为家里甲醛超标导致亲人的离世。这的确是非常值得大家重视的问题。所以我现在呼吁家庭或业主,不要把心思大量花在墙面处理或者造型处理上,反而应该更多去关注产品的品质,整体气氛的营造,而不是花很多钱去做大面积的改造。

原创|国际设计大奖获得者邓丽司揭秘未来设计生存法则

现实版的泰囧

有一次和朋友去泰国度假,选了一家喜欢的酒店。这个酒店从接机、入住、办理手续、酒店房间的体验、酒店的服务、房间里用品、景观及园林的配置都相当完美,体验感非常好。

但是吃完晚饭回去的小道非常黑暗,这造成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导致这之后的3个月,我都是在轮椅上度过的。

这家酒店的园林设计没有考虑到安全保护设施以及灯光照明,从此,即便这个酒店有再多美好的一开始的体验,但它已成为我旅行酒店的黑名单。

这些经历也让我的设计理念更加关注公共安全和残疾人保障设施这方面设计的考量。

设计应该是理性的,克制的。设计可以有天马行空的开始,但最后一定是以人为本。

原创|国际设计大奖获得者邓丽司揭秘未来设计生存法则

跨界思维的魅力

在这个时代,各行各业都需要有创新思维,比如租车、摩拜、外卖这些共享商业模式的成功都是基于传统行业之上的创新设计。

设计也是传统的行业,我们需要更多的跨界的思维。

举个例子:诚品书店+艺术=方所;芝士+奶茶+性冷淡=喜茶。

他们都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商业模式里,而是加入了设计的创新思维,由此大获成功,这就是设计的魅力。

原创|国际设计大奖获得者邓丽司揭秘未来设计生存法则

每个人都是生活的设计师

设计离我们并不遥远,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成为生活里的设计师。

只要我们能打开思路,我们可以从形式上去设计,也就是大家理解的从美学、仪式感上去设计,也可以从内容上去设计,做商业运营的可以从商业模式上去设计,去创新。

这样我们就有更多的空间去满足我们生活的需要,解决我们各种体验的问题。

为了打开设计思路,我愿意跨领域接触更多行业,学习他们的工作流程,管理模式和盈利模式,这对自己公司的发展也是非常有启发的。

在这个被互联网思维包裹的时代,跨界思维和回归人本是未来设计生存的两大法则。

原创|国际设计大奖获得者邓丽司揭秘未来设计生存法则

为什么来到黄埔书院?

苏格拉底对聪敏的定义是“我知道我的无知”,这也是我今天来到这里最真实的原因,希望通过黄埔书院这样一个专业的学习平台,能够接触到更多各行各业的社会精英以及优秀的企业家,然后共同学习,共同提升,共同分享。

原创|国际设计大奖获得者邓丽司揭秘未来设计生存法则

黄埔书院对话邓丽司

如何定位设计师?

邓丽司:设计师不是艺术家,是生活家,必须要有足够的生活阅历。体验过的生活会反映在设计作品里面,只有多层面阅历的人才会去理解和满足消费者真实的需要,并且可以引导他们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把生活美好的体验带给大家。

如何平衡设计师和管理者?

邓丽司:传统的管理模式不适合设计团队,缺乏活力的管理会起到反作用。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企业文化和流程,而不是制度。所以我的设计团队虽然工作压力很大,但是也能保持很好的沟通。

改变你的人或事?

邓丽司:从小和外婆一起长大,外婆是裁缝,手艺很好,时常拿国外时装杂志给我做漂亮的连衣裙,所以自己也喜欢动手做衣服。有一次生日,妈妈带我去商场挑礼物,我挑了一个房子的模型玩具,从那时候开始,奠定了我进入设计领域的基础。

如何保持一个设计师的灵感不枯竭?

邓丽司:不认可灵感,认可积累。灵感只存在于天才,而大多数都是普通人。创新不是凭空想象,而是通过平日的积累和体验。积累的足够多,灵感就不会枯竭。

原创|国际设计大奖获得者邓丽司揭秘未来设计生存法则

喜欢什么设计风格?

邓丽司:不讲风格,这是对设计的局限。Less is more,做减法,崇尚简为美,注重意境的营造。

设计会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邓丽司:除非人不存在了,设计就会不存在。

不做设计的时候喜欢做什么?

邓丽司:旅行,看书,放松。鲁迅说,我们于日常必需的东西以外,也要有无用的享乐。正是无用造就工作中更好的状态。

一个成功设计师必备的品质?

邓丽司: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美感的敏感度。

原创|国际设计大奖获得者邓丽司揭秘未来设计生存法则

怎么平衡生活和工作?

邓丽司:不要把生活和工作的界限分得太清,周末喜欢回公司加班,这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享受这个过程,热爱这份职业,工作就是生活,不需要平衡,而是融合。

怎么看待样板房?

邓丽司:样板房是为了满足开发商的需求去展示的,它并不是真正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是让你对美好生活产生向往。没有百分百让你满意的房子,除非找专业团队量身定做。

怎样平衡业主的认知与您的认知?

邓丽司:要换位思考,主动了解业主需求,不是他们口头表达的需求而是核心需求,去启发他们,给他们更好的建议,这是一个互相磨合的过程。

原创|国际设计大奖获得者邓丽司揭秘未来设计生存法则

怎么看待全屋定制?

邓丽司:全屋定制是基于商业效益的考量,不是不认可,关键看你个人的需求。如果是快餐式的需求,全屋定制省心省力;如果是四世同堂的大宅子,则需要长远考虑。

怎么看待庸俗文化?

邓丽司:庸俗文化是社会的呈现,它满足了一部分人群的需求。国大人多,需要努力提升国民美学感。

怎么看待设计与自由的关系?

邓丽司:所有的自由都要自律,让它变成身体的本能。自由不是社会和其他人赋予你的,是你自己给自己的。

原创|国际设计大奖获得者邓丽司揭秘未来设计生存法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黄埔书院。

— THE END —

原创|国际设计大奖获得者邓丽司揭秘未来设计生存法则

黄埔书院高品质讲座视频上线啦!欢迎移步黄埔书院公主号(ID:our-book)观看

凤凰卫视评论员石齐平:金特会后的中美关系

前外交部部长李肇星:一带一路中国梦

时代周刊唐纳德·布朗:企业需要品牌故事

……

每天一个人物,每天一本好书

每周一次高品质读书会

陪伴每一个有料、有趣、有爱的灵魂

原创|国际设计大奖获得者邓丽司揭秘未来设计生存法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