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我打扮,不是为了“勾引你”

作 者|梓 桐

排 版|拾 叁

中文共3779字

4分钟可读完

呵,我打扮,不是为了“勾引你”

这两天,乐清女孩乘滴滴顺风车遇害的消息遍布全网,大家也都为此感到震怒和惋惜。乐清民警写给受害姑娘的信让不少网友掩面而泣。

“对不起,破了案却没救回你”

“ 对不起,小赵,警方破了案,抓了人,却没救回你。”

小赵,你做得已经够好了,在发现危险后,立即发出了求救信号。你有两个值得信赖的朋友,他们在你遇到危险后,一直不遗余力地为你寻求帮助。

24 日16 时 22 分,你的朋友小朱赶到了永嘉县上塘派出所求助,了解情况后,派出所民警立即受理,并联系滴滴公司,较为遗憾的是,在长时间的对接中,并未取得重要的救助信息。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17 时 35 分,上塘派出所值班副所长终于联系到你的家人,得知他们已在乐清市公安局虹桥派出所报案,两地警方立即对接,将你遇到的事情进行信息碰撞,判断你应该还在虹桥附近。

搜救,从这一分钟开始。

温州、乐清警方动用了所有能用到的人力、物力、天眼等技术手段,来确定你的位置,并将事情的严重性严肃告知滴滴公司。

18 时 13 分,警方终于获得了车牌、司机手机号等重要线索,从小朱 15 时 42 分联系滴滴公司开始,耗时 2 小时 38 分。

这晚的雨下得很大,在你可能经过的山路上,民警、你的家人、自发前来的村民们和救援队,都在竭力寻找你的身影,大家喊着你的名字,期待着一声回应。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你失联的消息,在朋友圈、微博中,大家都在帮助寻找。

昨日(25日)凌晨 4 时许,警方在柳市镇抓到了嫌疑人,没有多余的讯问,确定你的安全,是比抓获嫌疑人更为重要的事情,他交代,你还在山上,但脖子上,有刀痕。

但只要没找到你,警方就相信你还活着。嫌疑人的落网让警方更进一步明确你的位置。

可惜,还是迟了。

案子破了,公安机关在官方微博、微信上发布动态,告知为你担忧一夜的市民。全国网友都在为你扼腕叹息,警方深知,假如能更快的获取线索,你就多一些生还的可能。

小赵,这段文字本该放在心里,下面这段更不应该写出来打扰你。

25 日下午,微博上的一名编导,通过几张小朱与滴滴客服的聊天记录,加上他的“推理判断”,发出了一条长文,在文中表示“警方说没有车牌和司机电话就不予立案。”

这样一条没有经过任何官方核实的微博言论,成为微博热搜榜第一名,十余万网友转发支持。有不计其数的网友涌入乐清公安的微博,质疑、谩骂、嘲讽,宣泄着你遇害的愤怒,即使你的朋友小朱在微博上说“报警有两边”,也依然无法改变这样的网络态势。

我怕你真的不知道警方的付出,怕你相信那位编导的话,也不理解警方,所以在这又一个雨夜,写下这番话。

请你相信,参加案件的全体专案组民警,和你的所有亲人们一样,带着万分信念在持续搜救你。

凶手必将会受到法律的严惩!别有心思的造谣者也会受到应有的处罚!

愿天堂的你,安好。

呵,我打扮,不是为了“勾引你”

感谢民警所做的一切,辛苦了!20 岁的小仙女,愿天堂的你,一切安好!

其实在一个月前,性侵和性骚扰的话题就频频刷屏,布透社也出了一篇《币圈禽兽图鉴》,一一列举了币圈的色狼禽兽们的丑恶嘴脸。他们言语污秽,行为轻佻,自以为很搞笑的跟女同事讲黄段子,实则已经成为了一种“性骚扰”。

性骚扰让我们愤怒的不是性,而是那些借助于性的污名和羞辱而得以嚣张并大行其道的各种骚扰。这些骚扰针对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我们周遭的朋友甚至我们自己都有经历过不同程度的性骚扰。

Abby 在一家区块链公司做 BD,因工作需要经常会参加一些邀请活动。半月前她去参加某行业峰会的活动,会上一个只见过一次面的中年油腻男跑过来问她“打扮得这么漂亮是要勾引谁啊?”随后盯着 Abby 把她从头到脚地扫一遍,嘴里还发出不知所谓的语气词…

“要不是工作上往来,抽他丫的心都有!”Abby 气愤的说道。

随后 Abby 将这件事发在圈内的微信群里,想争取自己应有的平等对待和尊重。没想到的是,群里几个禽兽大佬竟回答说“只是朋友之间的玩笑罢了”,并说 Abby “太过敏感”。

无奈下 Abby 只能默不作声,把群退了以免看着心烦。

随后禽兽们竟然用不同的语言,漫不经心的伤害她,然后转头嘲笑 Abby 活该。

他们都做了什么呢?

他们偷偷把 Abby 的照片传到群里,然后评头论足,开始意淫......

这也是后来退群的女生朋友告诉 Abby 的,除了骂几句恶心、变态、禽兽,Abby 不知道还能做些什么。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女子尤为甚。

女生打扮得漂漂亮亮不是为了取悦任何人,只是因为我们愿意而已,被伤害不是我们的错,是坏人的心里滋生了恶魔。把女性物化,甚至当做男性的附加值,这一点实在可恨。

总有人觉得性骚扰只是远在天边的别人的故事,其实性骚扰就在我们身边,只是你可能感到了不舒服,却没有意识到别人在对你进行骚扰。

呵,我打扮,不是为了“勾引你”

有数据统计,中国有 84% 的女性遭受过不同形式的性骚扰,其中受骚扰最多的是 30 岁以下的未婚女性。

Candy 长相甜美、可爱,很招男生喜欢。上学期结束,跟同学们一起去夜店玩庆祝假期开始,进去没多久就被一个陌生男子拉着她的手问她要微信。妹子吓的手都抖了,赶紧把手抽走转身去找班里的男同学。陌生男子见状很不屑的离开,并辱骂 Candy 为“绿茶婊”。

Abby 和 Candy 即使知道自己什么都没做错,但依然感到羞耻和可怕。

什么时候女生“长得美”“打扮得好看”变成了一种“勾引”和“挑逗”?

呵,我打扮,不是为了“勾引你”

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那个女孩抽烟,肯定很好睡》。

一个女孩去健身房,进去之前,点了一根烟在门口,抽完,进去,跑步机挥汗。

过了一会儿,一个男生走过来搭讪,想套路她,当然,没成功。

后来,女生问男生:“你长这么丑,凭什么认为能约到我?”

男生很直白地说:“你抽烟啊,抽烟的女孩,都很好睡。”

你可以说这是一种偏见,带着歧视的偏见。但在很多男人心中,都是这样认为的:抽烟的女人,一定很好睡。

除此之外,男人对女人还有其它类似的认知:

去酒吧的女孩,很容易带走开房;

开宝马的女孩,一定是男人包养的小三;

长得美的,化妆精致的,一定是整容婊;

有纹身的,一定是浪荡没有自我约束力的。

呵,我打扮,不是为了“勾引你”

我们无意于讨论这些认知是否正确,但这些,很能说明一个现象:

人们非常容易通过某些小事,对另外一个人,尤其是女人,贴标签。

在心理学上,这叫“人格归因”。

人们习惯于两种归因方式:人格归因和事件归因。简单来说,“人格归因”就会把某些行为背后的动机归结到一个人的人格上去。“事件归因”是把某些行为的背后动机归结到事情本身上去。

然而大多数人习惯性的“宽以律己,严以律人”。

例如你看到别人闯红灯,会下意识认为那个人没有规矩意识,没有道德;而如果是自己闯红灯,会认为自己是因为要赶时间。

同样的,很多男性在产生骚扰的念头时,都是凭借这种所谓的“人格归因”。

在一次次固化“女孩穿的少就是在挑逗我”

印象之后,很多禽兽就开始付诸行动。这些人凭借着欲望,制造恐惧。他们像是动物,服从根深蒂固的兽性,放弃了身为人的尊严。

而冷漠的旁观者,这时就要开始事件归因

别人对你动手动脚,是不是你穿的太暴露?

你为什么那么晚回家?

你为什么要走那条小路?

然而这些,不应该是我们的自由吗?难道女性就应该为了安全,必须让每天精彩的生活变得拘谨保守,不化妆,不穿露肉的衣服,下班之后就待在家里,没有任何娱乐,这些就只是为了防备他人突如其来的恶意?

作为女孩,保持衣着得体、打扮精致,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自我能力的一种展示。

打扮会让自己拥有强大的自信心,会收获更高的自我认同感和自我价值感。有了这些,幸福感才会随之而来。

女孩讲究衣着打扮,不仅是对美的一种追求,更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

呵,我打扮,不是为了“勾引你”

才女张爱玲,便是典例。

幼年时的张爱玲,虽生在贵族家庭中,但家道中落,父亲一事无成、好赌成性,母亲因无法忍受父亲纳妾之举离家出走。从此,张爱玲便陷入了父亲不疼、母爱缺失的境地。

继母为了节省开支,将自己的旧衣服扔了一堆在她面前:“这是给你的衣服,以后你的衣服就不用再买了。”

生活的磨难,并没有让张爱玲放弃对美的追求。因才华在上海一夜成名后,张爱玲终于有了穿衣打扮的自由和权利。

她不仅衣着大胆创新,还分外惹人瞩目。大红、葱绿、桃红、土林蓝、柠檬黄的旗袍,外罩一件小短袄,这种搭配一度成为整个上海滩竞相模仿的样式。

呵,我打扮,不是为了“勾引你”

晚年,张爱玲离异,独居在异国他乡,但仍保留了爱美的生活习惯。想要穿旗袍,就画下款式、列明尺寸,寄给香港好友,请她找“周裁缝”定做。

张爱玲对衣着品位的讲究,是对美的一种追求,更是对艰难生活的一种反抗和不屑。

清冷困苦的生活里,她依然懂得善待自己。那爬满虱子的一袭生命华服,她自始至终也没放弃过。

不放弃美,是一个女人,对自己、对生命最大的珍视和敬意。

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装扮自己的身体,去绽放最美的芳华,这本身就是一件很美的事情。

然而这一切,并不是为了“勾引”和“挑逗”,更不是某些禽兽作恶的诱因......所以,可憎可恨可鄙的旁观者,不求你伸张正义,但请管好自己!还有时刻充满欲望的禽兽们,正义可能会迟到,但报应不会!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