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我打扮,不是爲了「勾引你」

作 者|梓 桐

排 版|拾 叄

中文共3779字

4分鐘可讀完

呵,我打扮,不是為了“勾引你”

這兩天,樂清女孩乘滴滴順風車遇害的消息遍佈全網,大家也都為此感到震怒和惋惜。樂清民警寫給受害姑娘的信讓不少網友掩面而泣。

“對不起,破了案卻沒救回你”

“ 對不起,小趙,警方破了案,抓了人,卻沒救回你。”

小趙,你做得已經夠好了,在發現危險後,立即發出了求救信號。你有兩個值得信賴的朋友,他們在你遇到危險後,一直不遺餘力地為你尋求幫助。

24 日16 時 22 分,你的朋友小朱趕到了永嘉縣上塘派出所求助,瞭解情況後,派出所民警立即受理,並聯系滴滴公司,較為遺憾的是,在長時間的對接中,並未取得重要的救助信息。

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17 時 35 分,上塘派出所值班副所長終於聯繫到你的家人,得知他們已在樂清市公安局虹橋派出所報案,兩地警方立即對接,將你遇到的事情進行信息碰撞,判斷你應該還在虹橋附近。

搜救,從這一分鐘開始。

溫州、樂清警方動用了所有能用到的人力、物力、天眼等技術手段,來確定你的位置,並將事情的嚴重性嚴肅告知滴滴公司。

18 時 13 分,警方終於獲得了車牌、司機手機號等重要線索,從小朱 15 時 42 分聯繫滴滴公司開始,耗時 2 小時 38 分。

這晚的雨下得很大,在你可能經過的山路上,民警、你的家人、自發前來的村民們和救援隊,都在竭力尋找你的身影,大家喊著你的名字,期待著一聲回應。

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你失聯的消息,在朋友圈、微博中,大家都在幫助尋找。

昨日(25日)凌晨 4 時許,警方在柳市鎮抓到了嫌疑人,沒有多餘的訊問,確定你的安全,是比抓獲嫌疑人更為重要的事情,他交代,你還在山上,但脖子上,有刀痕。

但只要沒找到你,警方就相信你還活著。嫌疑人的落網讓警方更進一步明確你的位置。

可惜,還是遲了。

案子破了,公安機關在官方微博、微信上發佈動態,告知為你擔憂一夜的市民。全國網友都在為你扼腕嘆息,警方深知,假如能更快的獲取線索,你就多一些生還的可能。

小趙,這段文字本該放在心裡,下面這段更不應該寫出來打擾你。

25 日下午,微博上的一名編導,通過幾張小朱與滴滴客服的聊天記錄,加上他的“推理判斷”,發出了一條長文,在文中表示“警方說沒有車牌和司機電話就不予立案。”

這樣一條沒有經過任何官方核實的微博言論,成為微博熱搜榜第一名,十餘萬網友轉發支持。有不計其數的網友湧入樂清公安的微博,質疑、謾罵、嘲諷,宣洩著你遇害的憤怒,即使你的朋友小朱在微博上說“報警有兩邊”,也依然無法改變這樣的網絡態勢。

我怕你真的不知道警方的付出,怕你相信那位編導的話,也不理解警方,所以在這又一個雨夜,寫下這番話。

請你相信,參加案件的全體專案組民警,和你的所有親人們一樣,帶著萬分信念在持續搜救你。

兇手必將會受到法律的嚴懲!別有心思的造謠者也會受到應有的處罰!

願天堂的你,安好。

呵,我打扮,不是為了“勾引你”

感謝民警所做的一切,辛苦了!20 歲的小仙女,願天堂的你,一切安好!

其實在一個月前,性侵和性騷擾的話題就頻頻刷屏,布透社也出了一篇《幣圈禽獸圖鑑》,一一列舉了幣圈的色狼禽獸們的醜惡嘴臉。他們言語汙穢,行為輕佻,自以為很搞笑的跟女同事講黃段子,實則已經成為了一種“性騷擾”。

性騷擾讓我們憤怒的不是性,而是那些藉助於性的汙名和羞辱而得以囂張並大行其道的各種騷擾。這些騷擾針對涉世未深的年輕人,尤其是年輕女性,我們周遭的朋友甚至我們自己都有經歷過不同程度的性騷擾。

Abby 在一家區塊鏈公司做 BD,因工作需要經常會參加一些邀請活動。半月前她去參加某行業峰會的活動,會上一個只見過一次面的中年油膩男跑過來問她“打扮得這麼漂亮是要勾引誰啊?”隨後盯著 Abby 把她從頭到腳地掃一遍,嘴裡還發出不知所謂的語氣詞…

“要不是工作上往來,抽他丫的心都有!”Abby 氣憤的說道。

隨後 Abby 將這件事發在圈內的微信群裡,想爭取自己應有的平等對待和尊重。沒想到的是,群裡幾個禽獸大佬竟回答說“只是朋友之間的玩笑罷了”,並說 Abby “太過敏感”。

無奈下 Abby 只能默不作聲,把群退了以免看著心煩。

隨後禽獸們竟然用不同的語言,漫不經心的傷害她,然後轉頭嘲笑 Abby 活該。

他們都做了什麼呢?

他們偷偷把 Abby 的照片傳到群裡,然後評頭論足,開始意淫......

這也是後來退群的女生朋友告訴 Abby 的,除了罵幾句噁心、變態、禽獸,Abby 不知道還能做些什麼。

俗話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女子尤為甚。

女生打扮得漂漂亮亮不是為了取悅任何人,只是因為我們願意而已,被傷害不是我們的錯,是壞人的心裡滋生了惡魔。把女性物化,甚至當做男性的附加值,這一點實在可恨。

總有人覺得性騷擾只是遠在天邊的別人的故事,其實性騷擾就在我們身邊,只是你可能感到了不舒服,卻沒有意識到別人在對你進行騷擾。

呵,我打扮,不是為了“勾引你”

有數據統計,中國有 84% 的女性遭受過不同形式的性騷擾,其中受騷擾最多的是 30 歲以下的未婚女性。

Candy 長相甜美、可愛,很招男生喜歡。上學期結束,跟同學們一起去夜店玩慶祝假期開始,進去沒多久就被一個陌生男子拉著她的手問她要微信。妹子嚇的手都抖了,趕緊把手抽走轉身去找班裡的男同學。陌生男子見狀很不屑的離開,並辱罵 Candy 為“綠茶婊”。

Abby 和 Candy 即使知道自己什麼都沒做錯,但依然感到羞恥和可怕。

什麼時候女生“長得美”“打扮得好看”變成了一種“勾引”和“挑逗”?

呵,我打扮,不是為了“勾引你”

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那個女孩抽菸,肯定很好睡》。

一個女孩去健身房,進去之前,點了一根菸在門口,抽完,進去,跑步機揮汗。

過了一會兒,一個男生走過來搭訕,想套路她,當然,沒成功。

後來,女生問男生:“你長這麼醜,憑什麼認為能約到我?”

男生很直白地說:“你抽菸啊,抽菸的女孩,都很好睡。”

你可以說這是一種偏見,帶著歧視的偏見。但在很多男人心中,都是這樣認為的:抽菸的女人,一定很好睡。

除此之外,男人對女人還有其它類似的認知:

去酒吧的女孩,很容易帶走開房;

開寶馬的女孩,一定是男人包養的小三;

長得美的,化妝精緻的,一定是整容婊;

有紋身的,一定是浪蕩沒有自我約束力的。

呵,我打扮,不是為了“勾引你”

我們無意於討論這些認知是否正確,但這些,很能說明一個現象:

人們非常容易通過某些小事,對另外一個人,尤其是女人,貼標籤。

在心理學上,這叫“人格歸因”。

人們習慣於兩種歸因方式:人格歸因和事件歸因。簡單來說,“人格歸因”就會把某些行為背後的動機歸結到一個人的人格上去。“事件歸因”是把某些行為的背後動機歸結到事情本身上去。

然而大多數人習慣性的“寬以律己,嚴以律人”。

例如你看到別人闖紅燈,會下意識認為那個人沒有規矩意識,沒有道德;而如果是自己闖紅燈,會認為自己是因為要趕時間。

同樣的,很多男性在產生騷擾的念頭時,都是憑藉這種所謂的“人格歸因”。

在一次次固化“女孩穿的少就是在挑逗我”

印象之後,很多禽獸就開始付諸行動。這些人憑藉著慾望,製造恐懼。他們像是動物,服從根深蒂固的獸性,放棄了身為人的尊嚴。

而冷漠的旁觀者,這時就要開始事件歸因

別人對你動手動腳,是不是你穿的太暴露?

你為什麼那麼晚回家?

你為什麼要走那條小路?

然而這些,不應該是我們的自由嗎?難道女性就應該為了安全,必須讓每天精彩的生活變得拘謹保守,不化妝,不穿露肉的衣服,下班之後就待在家裡,沒有任何娛樂,這些就只是為了防備他人突如其來的惡意?

作為女孩,保持衣著得體、打扮精緻,不僅是對他人的尊重,更是自我能力的一種展示。

打扮會讓自己擁有強大的自信心,會收穫更高的自我認同感和自我價值感。有了這些,幸福感才會隨之而來。

女孩講究衣著打扮,不僅是對美的一種追求,更是對生活的一種態度。

呵,我打扮,不是為了“勾引你”

才女張愛玲,便是典例。

幼年時的張愛玲,雖生在貴族家庭中,但家道中落,父親一事無成、好賭成性,母親因無法忍受父親納妾之舉離家出走。從此,張愛玲便陷入了父親不疼、母愛缺失的境地。

繼母為了節省開支,將自己的舊衣服扔了一堆在她面前:“這是給你的衣服,以後你的衣服就不用再買了。”

生活的磨難,並沒有讓張愛玲放棄對美的追求。因才華在上海一夜成名後,張愛玲終於有了穿衣打扮的自由和權利。

她不僅衣著大膽創新,還分外惹人矚目。大紅、蔥綠、桃紅、土林藍、檸檬黃的旗袍,外罩一件小短襖,這種搭配一度成為整個上海灘競相模仿的樣式。

呵,我打扮,不是為了“勾引你”

晚年,張愛玲離異,獨居在異國他鄉,但仍保留了愛美的生活習慣。想要穿旗袍,就畫下款式、列明尺寸,寄給香港好友,請她找“周裁縫”定做。

張愛玲對衣著品位的講究,是對美的一種追求,更是對艱難生活的一種反抗和不屑。

清冷困苦的生活裡,她依然懂得善待自己。那爬滿蝨子的一襲生命華服,她自始至終也沒放棄過。

不放棄美,是一個女人,對自己、對生命最大的珍視和敬意。

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裝扮自己的身體,去綻放最美的芳華,這本身就是一件很美的事情。

然而這一切,並不是為了“勾引”和“挑逗”,更不是某些禽獸作惡的誘因......所以,可憎可恨可鄙的旁觀者,不求你伸張正義,但請管好自己!還有時刻充滿慾望的禽獸們,正義可能會遲到,但報應不會!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