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聞:探究中國上古十大魔神(下)

噠啦~異聞君很守信用的來補齊上一期的話題了。上一期我們講了前五個魔神,那麼現在我們從第六個開始——

6、 來歷不明,土長土生;傍著牛哥,冥界逞雄——馬面

有資料說佛教最初只有牛頭,傳入中國時,由於民間最講對稱、成雙,才又配上了馬面。但也有資料說馬面也稱馬面羅剎,同樣來自佛家。但本人在查閱資料中,並未發現印度神話中有馬面作為冥府差役的說法。密宗中到是有“馬面明王”的形象,但那是密宗佛教中的一位大神,相傳是觀音菩薩的化身,和冥府差役相距甚遠。異聞:探究中國上古十大魔神(下)

7、 雲路萬里,百邪不侵;西域來此,建旗羽林——辟邪

貔貅,粵音讀作“皮休”。相傳貔貅是一種兇猛瑞獸,而這種猛獸分有雌性及雄性,雄性名為“貔”,雌性名為“貅”,但現在流傳下來都沒有分為雌雄的了。在古時這種瑞獸是分為一角或兩角的,一角稱為“天祿”,兩角稱為“辟邪”,後來再沒有分一角或兩角,多以一角造型為主。

在南方,一般人是喜歡稱這種瑞獸為“貔貅”,而在北方則依然稱為“辟邪”。致於“天祿”則較為少人用以稱這類瑞獸,還有些人將它稱為“怪獸”或“四不像”等。

辟邪是一種瑞獸,和龍、麒麟一樣皆不存在於現世間。在傳說中;曾幫助黃帝打敗蚩尤,古代除舞龍、舞獅外,亦有舞貔貅。在道教「請神寶誥」文中,謂有一神只名諱為「先天轄落靈官王天君」,在上天除負有雷神之職,更統有百萬「貔貅神將」,負責天上巡視工作,類似人間糾察工作,飛騰雲霧,號令雷霆,降雨開睛,穿山破石捉妖精,收瘟攝毒伏群魔,防備妖魔鬼怪、瘟疫、鬼魅擾亂天庭。

在漢書“西域傳”上有一段記載:“烏戈山離國有桃拔、獅子、尿牛”。孟康注日:“桃拔,一日符拔,似鹿尾長,獨角者稱為天鹿,兩角者稱為辟邪。”辟邪便是貔貅了。

傳說貔貅是龍生九子的第九子.能騰雲駕霧,號令雷霆,降雨開晴.相傳有辟邪擋煞,鎮宅之威力.龍生九子,神通不一。其子貔貅,勝父千倍,長大嘴,貌似金蟾,披鱗,甲形如麒麟,取而獸之優,有嘴無屁股,吞萬物而不瀉。可招八方財,可聚寶,只進不出,神通特異。傳貔貅因為觸犯天條,玉皇大帝罰他只許吃不許拉。所以貔貅是以財為食的,納食四方之財,肚子是個聚財囊,同時催官運。異聞:探究中國上古十大魔神(下)

8、 百箭攢心,心尤未死;毅魄歸來,兩狼泣下——七郎

楊家將事蹟深膾人口,民間戲曲常引為教忠寓孝的題材。例如雙籠會描寫遼王設計邀約宋帝相商國事,楊業恐其中有詐,遂命長子假扮宋帝赴約,八子護駕同行,結果大郎、二郎、三郎犧牲,四郎和八郎為遼公主所擒而招為駙馬,五郎出家為僧,楊業與六郎七郎突出重圍,暫駐雁門關,因無糧無援,乃派七郎至大營求救,潘仁美欲報私仇,趁機灌醉七郎,綁於芭蕉樹上,亂箭射死。楊業命六郎尋弟,自己逃至蘇武廟,見廟前立有李陵碑,忠奸並立,感觸良深,遂撞碑而死。後來楊門只剩一家孤寡十三人,由佘太君領陣禦敵,傳為一時美談。後七郎傳為陰界專管孤魂野鬼之人異聞:探究中國上古十大魔神(下)

9、 都江堰下,千古英風。二郎在此,波瀾不驚——二郎

中國民俗中,關於二郎神出身的說法挺多,通常有治水的李冰之子、晉的鄧遐、隋的趙昱———這三位都是以斬蛟出名。而稱灌口二郎神和劈山救母另一個版本中那個二郎神,也是《封神榜》中的主角、《西遊記》中客串的三隻眼楊戩……

二郎神是我國神話中第一得力之戰神,其能力與悟空比,不相上下,在天界對悟空的第二次大圍剿時,就是他追得悟空四處逃竄。由於他是個頂天立地的英雄戰神,民間對其恭敬之盛,可說是數一數二。只是後來羅貫中著《三國演義》中,將關雲長說得神乎其神,既忠且勇,遂漸漸地代替了二郎的民間地位。而明代以前,那位置可是二郎神的。異聞:探究中國上古十大魔神(下)

10、 君貌猙獰,君心公正;青林黑塞,唯君所命——判官

《法苑珠林》說,閻羅王為地獄主,有臣佐十八人(即俗之判官),分別主管十八層地獄。早在南朝時這十八層地獄的說法就已流行。中國人把閻王和地獄完全漢化,讓它們和本土的泰山治鬼等神話傳說相結合,再融入佛教“六道輪迴”說,從而附會出許多新的聳人聽聞的傳說,如奈河(奈何)橋、黃婆(黃酒的“黃”)送迷魂湯、望鄉臺……(再下一期異聞君會詳細介紹)異聞:探究中國上古十大魔神(下)好了,整個魔神期就講完了。在這裡異聞君向大家徵稿,大家有什麼關於神話的問題、題材、文章都可以私信發給異聞君。希望大家能為異聞君提供一些靈感,小生在這兒謝過大家啦~最後歡迎評論留言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