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圈的悲凉九月,缅怀乘风而去的艺术家们

这个九月注定悲凉伤感,并不是秋风瑟瑟打凉着我们都身体,而是从内心深处无形都刮击,秋风带走了我们很多都艺术家乃至名人,他们曾带给我们无数经典,他们再也回不来了,他们只是挥了挥手,经典却再也没有了,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在九月离我们而去的伟人们。


文艺圈的悲凉九月,缅怀乘风而去的艺术家们


盛中国(1941年—2018年9月7日)

著名小提琴家,代表作品《梁祝》,最早在国际上为中国争得荣誉的小提琴家之一。曾获中国唱片总公司颁发的金唱片奖,澳大利亚ABC广播公司将他列入“世界最伟大的艺术家”的行列,多次世界各地巡回演出,在出使日本演出时日本政府授予他“文化大使”的称号以表示他对中日文化和平交流的象征。

文艺圈的悲凉九月,缅怀乘风而去的艺术家们


常宝华(1930年12月-2018年9月7日)

国家相声艺术家,党员,国家一级演员,曾参加抗美援朝的演出,主演过《锦绣歌城》喜剧片主角,主演创作相声小品《帽子工厂》轰动一时,成为当时相声直接介入重大社会生活的代表作品之一,创作相声小品一百七十余篇,常宝华被授予中国曲艺界的最高荣誉——“牡丹奖”终身成就奖。


文艺圈的悲凉九月,缅怀乘风而去的艺术家们


单田芳(1934年12月17日—2018年9月11日)

中国评书表演艺术家、作家、曲艺世家,代表说书作品《三国演义》,《隋唐演义》,《水浒全传》等,他的评书生动有趣诙谐又不失机智,出版说书40多部,晚年退休还不忘每天录书献给观众,获得国曲艺界的最高荣誉——“牡丹奖”终身成就奖。

文艺圈的悲凉九月,缅怀乘风而去的艺术家们

朱旭(1930年4月15日—2018年9月15日)

北京人艺表演艺术家、影视、话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在90年代活跃于影视圈,凭借着炉火纯青的演技在电影《变脸》中获得第9届东京电影节3项提名,并最终斩获最佳导演及最佳男演员两项大奖,参与了电视剧《末代皇帝》,《似水年华》等拍摄,获得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特别奖 特别影人奖。

文艺圈的悲凉九月,缅怀乘风而去的艺术家们

布仁巴雅尔(1960年-2018年9月19日)

播音主持人,蒙古族歌手,曾凭着一首“吉祥三宝”红遍大江南北,声音辽阔纯净悠扬,代表作《天边》、《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和《呼伦贝尔大草原》等草原名族风歌曲,布仁巴雅尔的离世宣布世界再无“吉祥三宝”。

文艺圈的悲凉九月,缅怀乘风而去的艺术家们

刘文步(1936年至2018年9月21日)

相声演员,代表作品有《大双簧》、《树没叶》、《失空斩》、《窦公训女》等,刘文步老师曾表示:“我尽量为观众多演,这出《双簧》虽然极吃功夫、轻易不演,但我还是愿意在适当的时候为观众演出。换取大家的笑声,是我最大的心愿。”刘文步老师在七旬年纪依然活跃在相声舞台上,为中国相声事业倾尽毕生心血。

文艺圈的悲凉九月,缅怀乘风而去的艺术家们

臧天朔(1964年3月6日至2018年9月28日)

歌手,他在1987年他出版了第一张专辑,并凭借这专辑收录对“朋友”火遍大江南北,也曾在除夕之夜奔赴义演,2008年汶川地震时为灾区孩子创作歌曲《孩子,别哭》,亲自录制歌曲《中国骨气》为灾区人民带来鼓励安慰,今年暑假的时候,臧天朔开办了一个艺术培训班,请来不少大腕助阵,教孩子们弹贝斯弹吉他组乐队。


文艺圈的悲凉九月,缅怀乘风而去的艺术家们


张文霞(1934年-2018年9月28日)

著名相声女演员,代表作《夸住宅》、《八扇屏》、《洋药方》等以贯口活见长。在890年代因为禁止女演员说相声而淡出舞台,退休后,张文霞协助爱人田立禾先生挖掘整理传统相声,并且培养相声新人,虽然年老不愿重返舞台,但是希望把余热发挥在幕后。


文艺圈的悲凉九月,缅怀乘风而去的艺术家们


师胜杰(1953年4月—2018年9月28日)

著名相声演员,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创作和表演的主要作品有:《婆媳之间》、《结婚》、《知错就改》、《我要补课》、《姓名研究》、《爱优点》、《爱树》、《叔叔你在哪里》、《学评剧》、《姑娘小伙别这样》、《恋爱历险记》、《洞房絮话》、《同桌的你》等,获得百姓“十大笑星”为唯一一个外省获得此荣誉的人,获得曲艺艺术贡献奖等。


文艺圈的悲凉九月,缅怀乘风而去的艺术家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