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干口?建盏的干口算瑕疵吗?


建盏的“干口”是什么?属于瑕疵吗?干口的盏值得收藏吗?本篇揭晓。


白话建盏:最常见建盏问题解答

什么是干口?建盏的干口算瑕疵吗?



前文曾解释建盏的“开片”问题,得到许多盏友的响应与支持,在此感谢大家的厚爱。

除了“开片”等问题外,还有一些问题经常被提到。比如建盏的“干口”。


有盏友和建盏君聊天的时候说起,“我送了一个建盏给朋友,结果他很郁闷,说你怎么送一个次品给我。赶紧打电话过去,才知道他以为收到的茶碗,口沿干釉,肯定是次品。”

该盏友虽然明白对方是误会了建盏的干口,但一时不知该如何跟朋友解释,遂来求助。我解释之后他转述给朋友,朋友得知后表示学习到新知识,非常感谢。

从此例可以看出,本以为应该较为普及的概念,却险些掀翻友谊的小船。也难怪朋友误会,大多数其他类型的瓷器,确实要求不能干口。

看来建盏的【干口】,还是有必要在【白话建盏】系列中单独列出解释一番。同时,也顺带解释和干口关系密切的【露胎】、【聚釉】、【釉滴珠】等概念。

1、什么是干口

【干口】指瓷器口沿釉偏干的现象。

▼图1. 干口较明显的宋代建窑撇口盏,干口处没有斑纹,且呈同一色调。


什么是干口?建盏的干口算瑕疵吗?



2、建盏的干口是瑕疵吗?


如果是其他类型的瓷器,干口基本属于不能出厂的瑕疵,而放到建盏则不然。

由于建盏工艺特殊,属于铁系结晶釉,其工艺特点是施厚釉、仰烧(口沿朝上烧),釉水在高温中会向下流动,故口沿釉会偏薄,易烧干;同时也导致釉水在底部聚集,若施满釉,就会很容易导致【粘底】,所以建盏必须施半釉,从而导致部分坯体无釉,称为【露胎】,如图2。

▼图2. 宋代建窑茶叶末银毫盏,口沿釉虽然也薄,但干口程度很轻,釉滴珠垂露欲滴,茶叶末与银毫交相辉映,属于釉水极好的范畴。


什么是干口?建盏的干口算瑕疵吗?


釉水的流动,最后会导致釉的边缘形成聚釉、釉滴珠等现象,若形成似落非落的釉滴,可说是捕捉了建盏的动态美,别有一番趣味。

对于釉滴珠、露胎等现象,大家接受度较高,甚至会觉得非常古朴玄妙,所以虽然有人询问原因,但并不会误会成,带有这些现象的盏是次品。

而干口就“中枪”比较多。

3、既然不是瑕疵,是不是干口得多严重都没关系?


从上述建盏工艺特征可以看出,干口其实和气孔一样,是建盏无法完全避免的现象。

但是匠人可以通过高超的技艺,降低干口的程度。虽然干口不能消除,但如果干口太过,大面积玻化不好,影响整个釉面质量,虽不至于不能出厂,但也降低盏的品级。

结论是,对于干口,应理性看待,追求零干口,恐怕无盏可买

。毕竟所有精彩的结晶,都是这特殊的工艺才能烧成。如果要追求完全无干口,那也就失去了各种绝美的油滴、兔毫、曜变的可能。

不过购买时,可以挑选干口程度轻的产品,少许干口,是完全不影响日常使用的。而且建盏工艺虽然带来了干口,也同时附赠具有动态美的聚釉、釉滴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当然,评论一只盏的好坏,还需要综合看待其他方面的指标,也不是绝对以干口定生死。

如果一只盏干口太过,其他部位玻化程度、造型的功力、釉面结晶的质量都挺好,价格又合适,也可以酌情入手。

毕竟建盏功夫在窑内,即使再高超的手艺,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有时候就是会烧出其他部位明明不错,但口沿却不尽如人意的盏,这时候如果釉色、器型入眼,也未尝没有收藏价值,对于宋代老盏,尤其如此。

▼图3. 干口明显且宽,但其他部分玻化极好的宋代老盏。


什么是干口?建盏的干口算瑕疵吗?


龙窑柴烧,太难控制。尤其经过千年,硕果尚存者也不易寻找。如遇到干口明显,优点亦很明显的老盏,以金、银、黄铜等金属扣边,就可以直接使用、收藏。既能解决干口的影响,又不会错失宋人的宝贵遗产,而且这类产品的入手价格往往也讨喜。

▼图4.日本收藏的许多传世建盏,都习惯给盏扣边,即使干口轻微的也扣。图为德川美术馆所藏数只传世老盏。


什么是干口?建盏的干口算瑕疵吗?


关于干口的问题,相信各位看到这里应该会很清楚了。盏友常问的建盏问题还有不少,今后的文章将会陆续为大家统一解答,敬请期待。

交流建盏,可以添加笔者私人V:18505992467


分享到:


相關文章: